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田注入水中锰含量对油层性质影响实验研究,是提高油田注水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对大庆油田17个水源和27口井采出原油和采出水中锰的分析和对比,锰的含量大多在0.011~1.030mg/L,并有从长垣南部(0.031~0.181mg/L)向北部(0.127~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注天然气后原油性质的变化。注气量越多,地层油高压物性变化越大。注气后,原油体积膨胀,体积系数,膨胀系数变大,而粘度及密度变小,注入气后原油物性的变化有利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使原油更容易被采出,从而增加了地层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油田地层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地层水中微量金属元素与油气的分市关系。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地层水中元素含量组成特征是Fe>Sr>Zn>Mn>Cu>Nl>Cr。研究结果发现,地层水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与储层含油气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平面上扶余油层的含油气区,如三肇凹陷、朝长阶地、宾县王府凹陷、长春■北斜带等,除个别井区受淡化或泥岩压实排水影响外,Cu、Cr、Zn、Nl、Mn等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接近含油气区微量金属元素次之,远离含油气区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最低。其中Sr元素含量在指示含气区尤为明显。垂向上随地层埋深增加,地层水中Sr、Cu、Zn、Nl、Cr等元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代表扶余油层的原油主要富集于靠近──覆油源岩(青-段泥岩)的储层中,远离油源岩储层含油性变差。另外,垂向上地层水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几个高值带可能对应着扶余油层的几个主要含油带。  相似文献   

4.
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原油中Cu、Fe、V、Ni、Al、Ca、Zn、Pb、Co、Mg等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原油样品用HNO3经微波消解后,直接用ICP—MS法测定上述10种元素。以Sc、Y、Bi作为内标物质,补偿基体效应,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克服质谱干扰,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0种微量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23μ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γ≥0.9991;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1.76%;回收率为91.8%~109.8%。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应用于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原油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油品化学剂,油品化学剂的使用使得原油的开采和集输过程变得相对容易实现,但也给原油的性质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油品化学剂种类和添加量对于原油性质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对于原油中的油品化学剂进行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对于更好的了解其影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钻进油品添加剂、开采油品化学剂集输过程中的油品添加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的油品化学剂对于原油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AES法测原油中Fe、Cu、Ni、V、Sb金属元素的含量。应用压力溶弹处理样品,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和积分时间,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达94%~103%,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2%,检出限为0.0006~0.0142μg/mL。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原油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造成济阳坳陷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多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原始油气来源差异的影响外,在油气运移、聚集及后期保存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原油性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综合研究认为,生油母质及演化程度、烃源岩差异、次生变化(运移、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断层)、地温和火成岩以及油藏开采等因素造成了济阳坳陷复杂多变的原油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建立了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低成本高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原油样品经HNO3+H2O2密闭压力消解后,直接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测定其中的12种微量金属元素Cu、Fe、Zn、Pb、Ni、K、Mn、Ba、Cr、V、Mg、Al。通过选择待测元素的分析波长,并结合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技术校正了光谱干扰,选择Y和Lu为内标元素校正了基体效应,稳定了分析信号。采用标准参考物质NIST-SRM 1084a(润滑油中的磨损元素)评价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有分析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5);该方法的检出限(MDL)为0.04~1.15 μg/g,NIST SRM 1084a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使用N2为等离子体气体的MP-AES显著降低了分析成本。该方法为原油中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高通量分析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砂子炉裂解的实践为基础,介绍西北新油田原油(简称西北原油)的性质及裂解制烯烃的有关数据,并与大庆原油、新疆原油、任丘原油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对此,阐述了原油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对产品分布及烯烃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模拟注水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侵入造成地层伤害的一维(径向)两相(油、水)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它反映了固体颗粒在地层孔道中的运移、孔壁深积与孔喉堵塞引起的颗粒滞留及其对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及油水两相流动状况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数学模型,编制了模拟计算程序。举例说明了数学模型在3个方面的应用:分析注入水中颗粒浓度对地层伤害程度的影响;预测不同注水量下地层伤害程度;求出地层伤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配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流动改进剂时, 溶剂性质、溶液浓度以及温度对大庆原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发现以劣溶剂、高浓度及低温配制流动改进剂溶液时, 降粘效果较好。研究了EVA 溶液的性质, 结果表明, EVA 在溶液中的结晶能力随溶剂性质、溶液温度及浓度的改变而不同, 而EVA在溶液中的结晶性能决定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原油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1 2 0℃的高温下不失活。该产物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 76.6降至 35.5mN/m。其乳化活性值为 1 .50 ,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 )为 30 .0mg/L。对高含胶质沥青质油的降粘率高达 50 %以上 ,增溶与脱附作用显著 ,可使油水互溶而形成水包油型乳化小滴。可使高含蜡油有效地乳化分散。这些特点有利于原油的增采和输送。  相似文献   

13.
选取5种合成降凝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丙烯酰胺、顺丁烯二酸酐、乙酸乙烯酯和苯乙烯,采用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剂量为2000mg/kg的条件下,5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原油的凝点影响较小,均使原油的凝点仅提高1℃;对原油的黏度和屈服值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烯酰胺>丙烯酸>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乙酸乙烯酯;与空白原油体系相比,5种加剂原油体系势能降低,非键能负向升高,作用效果强弱顺序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从分子层面解释了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流变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研究了被微量水污染的含清净剂油品的抗磨减摩性能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5种清净剂均能增强润滑油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碱值高的清净剂C对基础油的润滑性改善效果最好,摩擦因数仅为0.10;但是水对分别添加清净剂A,B,E的油品抗磨性能影响较小,对分别添加清净剂C和D的油品抗磨性能影响较大;当油品中清净剂C加入量(w)为2.0%、水加入量(w)分别为0.1%和0.3%时,往复试验钢球的平均磨斑直径分别增至410.0 μm和416.0 μm,油品抗磨性明显变差。含有相同有机酸基质类型的清净剂,过剩碱性组分的水溶性越强,相应油品测试时钢球的磨斑直径越大;含有相同金属类型,不同有机酸基质清净剂的油品试验时的摩擦因数和钢球磨斑形貌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地层水中主要酸类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概述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酸类、浓度和温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矿物组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选取5种合成降凝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丙烯酰胺、顺丁烯二酸酐、乙酸乙烯酯和苯乙烯,采用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剂量为2000mg/kg的条件下,5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原油的凝点影响较小,均使原油的凝点仅提高1℃;对原油的黏度和屈服值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烯酰胺>丙烯酸>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乙酸乙烯酯;与空白原油体系相比,5种加剂原油体系势能降低,非键能负向升高,作用效果强弱顺序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从分子层面解释了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流变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The chemical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the maltene and asphaltene fractions (separated from heavy oil) are subjected to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LTO)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wat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analytical pyrolysis. In general, it is observed that water has a mitigating effect on the destructive nature of L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yrolytic products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ce of water reduces the ease with which oxygen reacts with sulfides to give sulfones and thereby supresses the formation of coke.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indicates that most of the coke produced results from LTO of the asphaltenes; only a small portion originates in the malten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chemical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the maltene and asphaltene fractions (separated from heavy oil) are subjected to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LTO)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wat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analytical pyrolysis. In general, it is observed that water has a mitigating effect on the destructive nature of L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yrolytic products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ce of water reduces the ease with which oxygen reacts with sulfides to give sulfones and thereby supresses the formation of coke.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indicates that most of the coke produced results from LTO of the asphaltenes; only a small portion originates in the maltenes.  相似文献   

19.
原油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原油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可以明显地将陆相原油和海相原油区分开,结合原油的硫含量,可以初步判断油源岩沉积环境和岩性。利用原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进行油/油对比,稀土元素分特征反映原油运移效应。Eu异常反应油源岩沉积时的相对氧化-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