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A/O工艺处理炼油污水的工艺和处理效率,通过对A/O工艺进行探索性运行调整,使难生化降解的溶解性COD得到最大程度的去除.经过生产运行调试,结果表明处理效果良好,监测池出水COD 44.6 mg/L,NH3一N 0.5 mg/L,尤其在最近两个月,系统出水COD<50 mg/L,NH3-N<1 mg/L,在同行业中达到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某石化厂污水处理站厂区内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代谢的菌株Q2。降解试验结果表明,Q2能将喹啉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培养液中的喹啉在32 h内完全去除,其降解喹啉的适宜温度为30 ℃、培养基初始pH值为8~10、摇床转速为100~200 r/min;喹啉浓度对Q2的降解有较大影响,喹啉质量浓度为195~796 mg/L时,Q2降解喹啉的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生物降解过程中,培养液从黄色变为粉红色,最后呈棕色。红外光谱分析显示,Q2降解途径很可能为8-羟基香豆素途径,且杂环上氮原子以氨氮的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条件下UBD菌降解上海石化炼油污水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并将生物处理法经典的Monod方程进行合理简化,得到了UBD菌降解石油类物质的动力学方程: ,其中 =0.25h-1, =37.06mg/L。由降解动力学参数可知,UBD菌对于炼油污水具有很强生物降解能力,炼油污水中的石油类物质相对于UBD菌已经不属于难降解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土壤中喹啉降解菌Q5的筛选及其喹啉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喹啉高效降解菌Q5,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本文在好氧条件下对菌株Q5进行喹啉生物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Q5在30℃、碱性环境、适当的接种量和底物浓度下对喹啉有较高的降解率,不同的碳氮源条件对菌株Q5的降解效果有影响。菌株Q5在生物修复被喹啉及其衍生物污染的水体及土壤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降解菌Q5降解喹啉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菌种Q5,鉴定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通过将菌种Q5固定在纳米SiO2载体上制成固定化微生物,对其降解喹啉的效果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5经固定化后,对喹啉的降解能力大大增强,在500 mg/l浓度下,40h固定化Q5对底物降解率达96.6%,远高于未固定化Q5的降解率56.1%;对于高底物浓度,固定化Q5仍表现出理想的降解效果,初始底物浓度为1500 mg/l,反应70h后降解率为91.6%。对其降解喹啉的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喹啉浓度为500 mg/l、1000 mg/l、1500 mg/l时,降解动力学方程遵循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随着喹啉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喹啉浓度为500 mg/l时,固定化Q5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89 h-1,远高于未固定化Q5的降解速率常数0.034 h-1。  相似文献   

6.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的炼油废水,考察了催化氧化反应的反应规律,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氧化法能降低废水的化学耗氧量,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此研究重点针对传统炼化行业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污水处理工艺,着重分析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存在问题,同时在现有传统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基础上重点针对二沉池出水水质进行研究分析与此同时还介绍了二沉池出水回收利用的工业应用实例。经过大量的时间研究,并且对这些实际案例进行探讨,了解到二沉池出水在经过处理回收利用之后,其整体的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很好的满足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循环水厂补水回用的各项需求指标,而且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二沉池出水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节能和环保的效益也非常的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Q5,鉴定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将菌种Q5固定在纳米SiO2载体上制成同定化微生物,对其降解喹咻的效果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5经固定化后,对喹咻的降解能力大大增强,在喹啉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水溶液中,采用固定化Q5降解40 h,喹啉降解率达96.6%,远高于未固定化Q5的降解率56.1%;对于高质量浓度的喹啉水溶液,固定化Q5仍表现出理想的降解效果.喹啉水溶液的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崮定化Q5降解70 h后,喹啉降解率为91.6%.对喹啉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喹啉质量浓度分别为500、1000、1500 mg/L水溶液中.固定化Q5降解喹啉的降解动力学方程遵循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随着喹啉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喹啉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采用同定化Q5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89 h-1,远高于未同定化Q5的降解速率常数0.034 h-1.  相似文献   

9.
10.
包埋法固定UBD菌处理炼油污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聚乙烯醇作为凝胶剂,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作为助凝剂,采用凝胶包埋法固定化UBD菌并用于炼油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弹性、渗透性等物理性质,可以重复利用并保持良好的活性。菌种固定化后明显改善了炼油污水的处理效果,COD和石油类物质的去除率均高于游离菌和无菌小球。  相似文献   

11.
铜系催化剂湿式催化氧化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组分铜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利用催化氧化技术,以炼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为目标,用铜系列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炼油废水,探讨了活性组分配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500 ℃、n(Cu):n(Ni):n(Zn):n(Fe)=1:1:2:1的Cu-Ni-Zn-Fe催化剂在温度为240 ℃、压力为1.8 MPa、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对废水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催化剂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在炼油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对炼油二级出水进行了处理和回用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可降解炼油二级出水中的COD和NH3-N。氯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流速对COD和NH3—N的去除影响很大。在NaCl质量浓度为500mg/L、电流密度为10mA/cm^2、流速为18mL/min时,电解40min后,COD质量浓度降为20mg/L,NH3-N质量浓度降为3.02mg/L,直流电耗为2.18kWh/t,满足炼油废水回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组合工艺在炼油二级出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石油炼制污水处理节地设计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处理场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已成为限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障碍之一,而大面积占用土地与环境保护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污水处理场现状分析,提出以减少污水处理场占地面积为核心的污水处理装置化设计课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Photo/Fenton/C2O42-体系处理含酚炼油废水,研究了反应机理,建立了Photo/Fenton/C2O42-体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助Fenton技术能有效地提高Fenton试剂的降解效率,在H2O2溶液投加量为0.5 mL、反应温度40 ℃、草酸钠投加量10mL、FeSO4·7H2O投加量为0.05g、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8%以上。实验结果同时证明了含酚炼油废水的Photo/Fenton/C2O42-氧化反应属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电脱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采用静态生物试验评价了高浓度高钙电脱盐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动态生物反应考察了连续生物处理装置对这种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消化对该废水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选取适当的生物反应器运行方式,可缓解钙铁在反应器中沉积;选取适合的絮凝剂对一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可使出水钙铁含量满足二级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FH-8催化剂对酸性溶剂精制后的FCC柴油低压加氢精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低压加氢组合精制工艺对重油催化柴油进行精制,不但可以使0^#轻柴油质量达到国标优级品指标要求,而且还可使加氢压力降至2.5MPa,体积空速升至3.0h^-1。  相似文献   

17.
旋流器在炼油装置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研制开发的一种炼油装置污水除油装置──水力旋流器。采用研制的 XLQ25B型旋流器处理催化裂化分馏系统粗汽油分液罐和凝缩油分液罐排出的含油污水,当族流器入口污水油浓度在500mg/L以下时,处理后的排出水油浓度可降低到60mg/L以下,可满足炼油装置排出污水油浓度低于150mg/L的指标要求,说明该旋流器分离能力较高。同时旋流器体积小、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安装使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