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的体积掺量(0.45%、0.90%、1.35%、1.80%、2.25%、3.41%、4.51%)对橡胶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冻融损伤劣化模型来预测橡胶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劣化规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聚丙烯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混凝土的力学及抗冻性能,当聚丙烯纤维掺量在1.80%~2.25%范围内时,试件的力学及抗冻性能均较好;建立的冻融损伤劣化模型的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92,拟合精度较高,可为聚丙烯纤维橡胶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搅拌站废水收集及处理特点,建立废水浓度实时监控模型,制定了搅拌站废水全回收利用方案。该文还探究了废水中固体粉末的成分及性能指标,分析了废水固含量对水泥净浆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重点采用C30混凝土做配制实验并指导生产,实现了搅拌站内废水的全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采用快冻法进行了0%、0.5%、1.0%、1.5%、2.0%五种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冻融试验.通过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混凝土冻融后质量损失、劈裂强度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冻融环境下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并且用压汞法和SEM从微观上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孔径分布特征,讨论了微观结构对其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掺入适量的钢纤维能够减小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增加密实度,有效阻止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显著,掺量为1.5%时,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7,(12):20-22
利用含不同浓度不溶物的搅拌罐洗刷废水拌合水胶比为0.49、0.39的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不溶物浓度升高,水泥凝结时间延长;当不溶物浓度较高时坍落度损失很大,当不溶物浓度低时能提高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强度随水中不溶物浓度升高而升高;混凝土拌合废水中不溶物浓度对混凝土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不溶物浓度越高,混凝土耐久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对不同再生集料、不同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抗冻耐久性试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集料掺量不大的情况下,配合比设计良好的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6.
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方面的研究,综述了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破坏机理及评价方法、各种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冻融循环次数,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粗骨料取代率100%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抗压强度损失率、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作为损伤变量建立冻融损伤模型,并针对内蒙地区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进行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呈反比关系,冻融循环每增加50次,抗压强度平均下降33.1%,劈裂抗拉强度平均下降33.0%;在冻融前期,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差不大,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二者性能均出现劣化且再生混凝土劣化程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根据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拟合精度更高,冻融损伤模型的建立可以直观清晰地反映再生混凝土宏观的力学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面浸水快速冻融试验方法评价单面受冻的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存在局限性,单面冻融试验往往更接近现场实际。传统浸水冻融试验周期长,不能及时评价混凝土的抗冻性,采用盐冻可以模拟更为苛刻的冰冻劣化条件,与水冻相比试验周期缩短。采用水和盐溶液作为冻融介质,进行碾压混凝土快速冻融和单面冻融试验,寻找水冻-盐冻、快速冻-单面冻的对应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索快速检测碾压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使用含固量为12%的搅拌站废水等质量替代饮用水拌制C20、C40、C60混凝土。研究了废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微观结构。分析了不同废水替代率(0、25%、50%、75%、100%)下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及作用机理。利用灰色关联熵探讨了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废水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最关键因素,废水是影响碳化深度的直接因素。废水粉末呈多孔颗粒状,主要由Ca(OH)2、Si O2、C-S-H组成。  相似文献   

10.
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本文验测了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系数和剪切模量)的影响,并用显微镜检验了混凝土承受不同冻融循环后的微观结构,研究了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损伤和微观性能之间的关系.试件经受了幅度为 10℃至-30℃( 50°F至-22°F)的温度变化冻融循环0、30、60及90次.冻融循环损伤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冻融循环愈多,则水泥浆的裂缝愈多,沿骨料和水泥浆接触面的裂缝亦愈多,导致混凝土较大损坏.普通混凝土的水泥浆裂缝以及骨料和水泥浆接触面的裂缝均较高强混凝土的多而宽,因此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损伤较高强混凝土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体积掺量(0.1%、0.2%、0.3%)的玄武岩纤维和引气剂(0.03%、0.05%、0.08%)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掺玄武岩纤维和引气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且最优掺量分别为0.2%和0.03%;相同纤维掺量时,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引气剂掺量不变时,掺入0.2%的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快速冻融试验,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C30基准混凝土和损伤度为0~0.1,0.1~0.2,02~0.3的应力损伤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结果表明: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应力损伤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劣化.当损伤度小于0.1时,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影响不明显,可忽略损伤对其影响;当损伤度超过0.1后,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包含应力损伤和冻融损伤的混凝土力学损伤演化方程.  相似文献   

13.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慢冻法和快冻法试验均无法准确表征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多孔混凝土特点的测定抗冻性能的试验方法--单面冻融循环试验.此法考虑了多孔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冻情况.以此法对掺加矿粉、粉煤灰的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能改善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4.
查文刚 《城市建筑》2013,(10):280-280
混凝土的专业化、工业化生产使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更稳定,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泥等等,因而预拌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的作用与管理机制做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穆炜罡 《城市建筑》2014,(23):265-265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混凝土材料使用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该从混凝土拌和站设备的运行系统加以规范。本文就对混凝土拌和设备的系统组成和选择以及故障时的维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混凝土材料使用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该从混凝土拌和站设备的运行系统加以规范。本文就对混凝土拌和设备的系统组成和选择以及故障时的维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硅灰掺量(3%、5%、7%)、偏高岭土掺量(8%、10%、12%)与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1%、2%、3%)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硅灰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纤维对透水混凝土连续孔隙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得出推荐掺量为:硅灰掺量为7%、偏高岭土掺量...  相似文献   

18.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快速冻融法研究了养护制度、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和体积砂率对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体积砂率对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体积砂率的增大,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所降低;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影响不大;养护温度对轻集料混凝土的抗东性能有影响,随着养护温度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巨大,根据铁建设[2005]160 号文的要求,针对建设工程规模和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布设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进行施工,因此混凝土搅拌站位置的优选也变得十分重要。在综合考虑铁路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成本、作为临时工程的拆除及生态恢复成本、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优化选址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其求解。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此模型和其算法进行求解,确定了最优方案,验证了此模型在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优化选址方面的可行性及其算法有效性。为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位置优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