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A~2/O与混凝沉淀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当进水COD为2 0 0 0mg/L左右时 ,好氧出水COD可降至 90 0mg/L ,混凝沉淀出水COD可降至 80mg/L ;当进水氨氮浓度为 130 0mg/L左右时 ,好氧出水氨氮 <10mg/L。生物处理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仅为2 0 %~ 30 % ,因而提高总氮的去除率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实际处理工程为依托,考察了A/O-MBR+NF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通过控制合适的运行参数,A/O-MBR处理单元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对NH_3-N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NF处理单元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NH_3-N的去除率在50%左右,其最终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此外,还开展了硝化细菌氨氮耐受性研究,认为系统启动初期应严格控制氨氮浓度在150 mg/L左右,这样才能缩短硝化细菌的培养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负荷高,水量、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反渗透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可以实现渗滤液处理的达标排放。采用两级管网式反渗透(STRO)工艺处理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电导率的去除率为92%~95%,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9.2%~99.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9.5%以上,在出水中未检测出SS,且反渗透膜未出现结垢和膜污染现象。可见,两级STRO工艺在渗滤液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性硅藻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改性硅藻土对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处理,中试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的后处理效果比预处理效果好。若提高pH值、增加改性硅藻土投量还可提高COD去除率。采用两级硅藻土反应器串联处理老龄填埋场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7%。  相似文献   

5.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北方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特征,试验采用混凝气浮、生化、吸附处理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这套工艺是合理可行的.文中确定的试验参数的运行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99.1%,氨氮去除率达到96.6%,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填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渗滤液水质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浓度大幅升高,而有机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C/N值严重失调,MBR等传统硝化反硝化生化处理工艺不适宜处理老龄填埋场渗滤液。采用氨吹脱、厌氧氨氧化和"JS-BC"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氨氮,节省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对整个行业节能减排、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丽芳  张晓丽 《山西建筑》2007,33(31):346-347
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的特性及其对渗滤液生化处理的影响出发,结合渗滤液回灌探讨几种适于渗滤液中氨氮的脱除技术——调节pH值、氨吹脱、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准好氧填埋工艺中,渗滤液收集层可在填埋场底部形成一个好氧生物滤床。采用6组准好氧填埋柱研究了收集层结构对渗滤液降解效果的影响,其中1#~4#柱的渗滤液收集层分别为60、120、180、240 mm高的砾石,5#柱的为180 mm高的卵石,6#柱的为180 mm高的砾石/60mm高的陶粒。监测表明,垃圾填埋柱内的氧浓度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效应。经过35周后,对渗滤液中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1%~97.7%)、(89.3%~96.8%)。增加渗滤液收集层高度能提高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卵石渗滤液收集层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砾石的差;在砾石收集层表面增加陶粒可以提高后期对难降解COD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介绍了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中型试验,其中Fenton氧化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中进行。试验表明,当双氧水与亚铁盐的总投加比一定(H2O2/Fe^2 =3.0)时,COD的去除率随双氧水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双氧水在两个氧化槽的投加比例无关。当双氧水的总投加量为0.1mol/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67.5%,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垃圾填埋场的晚期渗滤液处理。  相似文献   

10.
UV/TiO2/Fenton光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UV/TiO2与Fenton法的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TiO2投加量、H2O2用量等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比较了单一的Fenton法、UV/TiO2法和UV/TiO2/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和脱色率也越高;pH值为4时处理效果较好,pH值过低会抑制·OH的产生,pH值过高则水中胶体不易被去除,且Fe2+易失去催化活性;TiO2投加量需适当,TiO2过量会引起光散射,降低紫外光辐射效率;过量的H2O2会引发自由基链反应终止;UV/TiO2与Fenton试剂耦合,可促进TiO2表面羟基化,提高·OH的生成效率,加快自由基的链传递,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1.
台州某垃圾填埋场采用生化+两级Fenton-BAF工艺处理渗滤液。根据2014年12月运行情况,当系统进水COD浓度为1 350~11 500 mg/L、总氮浓度为1 860~3 000 mg/L、氨氮浓度为1 600~2 700 mg/L时,该工艺运行稳定,对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9%、98%、99%,出水COD100 mg/L、总氮40 mg/L、氨氮25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表2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标准下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BAF/两级AO/MBR/RO工艺处理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效果良好,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3%、99.3%和93.2%,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直接运行成本为12.5元/m3,远低于一般渗滤液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AF-MBBR技术处理高盐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生物滤池一好氧移动床工艺(AF—MBBR)处理垃圾卫生填埋场高盐渗滤液。结果表明:好氧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中的氨氮具有非常高的去除率;但高盐量对AF—MBBR去除COD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致使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仅为22%。经研究发现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出的专性耐盐菌,对高盐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A^2/O与混凝沉淀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当进行OCD为2000mg/L左右时,好氧出水COD可降至900mg/L,混凝沉淀出水COD可降至80mg/L,当时水氨氮浓度为1300mg/L左右,好氧出水氮氮<10mg/L。生物处理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较低,仅为20%-30%,因而提高总氮的去除率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改变放电次数、渗滤液的pH值以及起始COD、BOD5、NH3-N浓度来考察预处理的效果。试验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预处理后很多难降解有机物变成了可降解物质,渗滤液的COD与BOD,值升高(放电一次后COD与BOD5升高幅度最大可达到30%以上)。同时大部分的氨氮可被去除,不调节pH值时放电一次的氨氮去除率平均在30%~40%,调节pH值后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两级A/O-Fenton-BAF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一级好氧/接触厌氧/二级好氧/Fenton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COD约为1 300 mg/L,氨氮约为300mg/L,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3%,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8%,出水COD<100 mg/L、氨氮<25 mg/L、色度<40倍、悬浮物<3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一直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难点之一,为此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渗滤液进行了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1000mg/L、氨氮负荷为0.4kgNH4^+-N/(m^3·d)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90%。当反应器中的游离氨浓度〉5mg/L时,NO2^- —N的积累率可达80%以上,表明游离氨抑制是实现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原因。当进水碳氮比〉(2:1)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70%左右,对碳源的需求量明显低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当进水的碳氮比降至1:1时,对总氮的去除率仅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1)关于填埋场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述填埋场中填埋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生活习惯、季节、气候条件、填埋场管理、MSW管理、埋龄、初始含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后将发生降解,生成渗滤液和填埋气。例如填埋场管理,有的填埋场将渗滤液回灌,目的是加快生活垃圾降解,加快其固化过程;有的填埋场采用严格的最终封顶层以确保降低降雨(雪)入渗,尽量减少渗滤液生成数量,从而使得生活垃圾的降解和固化过程加长。本文所指污染物为渗滤液中的某种污染成分。由于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准确估计渗滤液中某种污染成分随时间变化非常困难。在研究填埋场污染物运移问题时,主要研究污染物对地下水的长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对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短程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短程脱氮试验研究。经过微生物固定化和硝化茵培养后,通过控制溶解氧等条件可使反应器(I—BAF1)实现稳定的亚硝化,亚硝化速率平均值是硝化速率的21.5倍,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且氮主要是由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的;与全程脱氮相比,短程脱氮对总氮的去除率更高,其COD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以NaAc为外加碳源,提高C/N值为1.6~2,2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继续提高C/N值至4.5时,硝化茵因受到异养菌的抑制而活性降低,导致脱氮效果变差。当将两级I—BAF(I—BAF2充分曝气)与Fenton工艺联用时,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1%、99.1%和73.8%。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解芬顿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选取电量、进水 pH 值、进水氨氮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CODCr 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 CODCr 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通过解模型逆矩阵得到最佳条件:单位面积电量为23.26 Ah/dm2、pH 值为3.58、进水氨氮浓度56.78 mg/L。在最佳条件下,CODCr 去除率为96.5%,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4.45%,吻合度较高。对电解芬顿深度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 GC-MS 分析,表明电解芬顿协同处理技术能有效降解垃圾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将有机物种类从42种降低至21种,是较有效的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