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汽轮发电机转子端部及槽内绕组温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多风路通风冷却结构下,得到转子线圈长度方向较完整的温度分布,结合某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在研究转子半轴向段空气流量分布的基础上,建立转子端部、半轴向段本体及绕组的三维传热及紊流流动物理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转子初始通风结构的温度场求解,在此基础上,调整副槽通风段通风孔数量及端部进风孔位置,增加进入端部空气量,降低转子端部绕组高温及本体段绕组轴向温差。研究结果表明,转子端部最大温升位于端部弧段顶匝绕组中心区域,本体绕组最高温度在轴向通风段。结论为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通风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H355~560铸造机座新型IP23高压电机设内、外风扇通风散热,外风扇将大部分风吹拂机座表面的散热片,另一部分穿过端盖吹入电机内部.内风扇从四路或三路吸出电机体外,一路经机座的四个轴向通风孔、第二路经转子轭通风孔、另两路经气隙和齿部轴向通风孔抽出,穿过端盖出风口一起排到电机外面.  相似文献   

3.
以某具有定转子轴向通风孔风路结构的异步牵引电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对建立的基于流热耦合的电机传热特性分析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揭示了牵引电机入风口端盖开倒角和圆角对电机通风散热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与原始电机相比,开倒角15°与圆角半径45mm的新型入风口端盖结构使电机定子绕组温升下降了约2.5K,...  相似文献   

4.
张诗雨  夏加宽 《电工技术》2021,(14):140-142
设计了一台新型转子结构的150 kW、4极感应电机,转子采用"铝导条+铜端环"组合结构,具有成本低、转子损耗低、效率高的优点.为了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分别设计了定子轴向风道以及转子轴向风道.分析了电机电磁场分布,给出了电机的驱动性能,结果表明电机电磁场分布合理,驱动性能满足要求.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子和转子轴向风道可以显著降低运行温度,新型转子结构也有效降低了电机的转子温度,对于感应电机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空冷汽轮发电机容量不断增加,线圈尺寸加长,通风系统复杂,转子通风系统属多风路冷却系统。为减小因通风不均引起的轴向温差,本文以某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半转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两个槽包括径向副槽通风、轴向通风及端部通风的多风路通风结构物理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原理,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三维紊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出进入转子端部、轴向及副槽通风道的空气量,分析多种结构对转子上述三部分风量分配的影响。针对本体,提出单位绕组轴向长度供风量评价风量分布均匀性。本文的方法及结论对大型电机转子本体部分轴向通风与副槽通风长度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压缩机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由于工作场合空间的限制,需要满足更高的功率密度要求,其温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一台7.5 kW IPMSM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流固耦合传热理论,设计并分析了一种轴向通风式的冷却结构。在机壳开有通风槽、转子安装风刺并开有通风孔的情况下,研究了电机内部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了进风口数目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得出了电机各部件温升分布规律,并比较了有无风刺以及增加进风口数目对电机散热的影响。最后制作了一台12极54槽轴向通风IPMSM,通过样机试验数据验证了此冷却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汽轮发电机副槽通风转子槽部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有限元法求解电机转子槽部稳态三维温度场的方法,并对300MW汽轮发电机氢内冷转子的槽部温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表明:有副槽的轴向-径向通风内冷转子槽部轴向温度可以分段,以一个径向通风孔段为单元进行计算和研究。本文以300MW转子槽部温度最高的一段温度分布为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中风量分布直接决定电机内部的峰值温度,研究风量分布的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情形下通风测量技术复杂等原因,转子通风实验多数在低压、静态下进行,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转子单槽物理模型,并数值模拟求解其三维旋转湍流流场,研究入口压力、转速变化对转子半轴向段内端部、轴向及副槽段内通风孔的风量分布影响,以弥补实验之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压力对转子入口风量影响非常显著,入口压力5000Pa,转速为3000r/min运行状态下的转子端部、轴向及副槽通风孔的风量分布与低压、静态下的分量分布差异很大。结论为发电机通风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转子物理结构对机壳水冷全封闭式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散热的影响,以一台15k W、30 000r/min的非晶合金高速永磁电机为例,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三维流固耦合共轭传热求解域模型,并给出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流固耦合求解,得到转子有无轴向通风孔和通风孔与风刺相配合时电机内流体流动特性及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通风孔尺寸、通风孔数量变化对流体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转子引入风刺和通风孔等风压元件可有效提高转子的散热能力,降低永磁体温升。通过增大通风孔尺寸和数量可进一步降低永磁体温升。最后,对一台15k W全封闭式水冷非晶合金永磁电机进行了温升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耦合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1.概述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散嵌双迭绕组尽管应用的较多,但在中小型电机电磁计算程序中无该线圈的计算程序。在计算转子线圈时参照定子线圈计算程序,把槽宽、齿宽作为计算线圈斜边倾角α的参数,因忽略影响α角大小的槽高、槽满率两项重要因素,使计算的误差较大。转子线圈端部尺寸长了不仅增加了用铜量,多占用轴向空间增加了电机体积,同时也增加了转子铜耗,降低了电机的性能指标;端部尺寸短了则嵌线困难、增加工时、增加转子绕组击穿率。这说明为了设计恰当尺寸的转子线圈,应编制准确的转子线圈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1.
对一台低速大转矩永磁电机进行有限元温升计算,并在保证电机性能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电机进行改进设计,缩短了铁心长度,提高了转矩密度,节省了材料。但改进后电机的转子和永磁体温度过高,易使永磁体退磁。结合fluent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首先理论分析影响对流换热强弱的因素,然后研究加装散热风刺的不同尺寸对永磁体散热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及开设转子轴向、径向通风道对永磁体散热效果和温升分布的影响。最后进行样机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转子散热方法的有效性及计算的准确性。该方法对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速主轴电机是电主轴的关键核心部件,电机发热直接影响电主轴的加工精度和运行可靠性。以一台10万转主轴异步电机为例,对高速异步主轴电动机进行深入的热分析,设计高效的散热冷却结构,确保主轴电机的可靠平稳运行。确定主轴电机的主要热源,研究转子转速、转子表面粗糙度对主轴电机风摩损耗的影响规律;考虑旋转磁场和谐波对铁耗计算的影响,采用齿轭分区的有限元法提高仿真精度,分析电机铁耗的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力学对电机进行3D热仿真,对比主流的周向螺旋型和轴向Z字型两种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确定高效的冷却结构设计方案,并进一步采用转子铁心开空气槽的设计方案,增加转子铁心与转轴之间的热阻,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确保电机的转轴温升在安全范围内,最后校核转子结构的机械强度,保证主轴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磨机配套用空空冷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电磁方案、通风散热结构,以及转子引线的结构。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电动机电磁方案、通风散热结构,以及转子引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这为今后设计更大容量空空冷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和重要的成功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速永磁电机(HSPMM)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散热困难,易使转子永磁体因温度过高而发生不可逆退磁。以一台额定转速为30 000 r/min的HSPMM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的原理,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对不同通风量下的转子风摩耗及温升进行计算分析,并与电机温升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表明:HSPMM转子风摩耗占总风摩耗比重较大,且该比重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通风量达到一定值后,电机散热达到平衡,转子风摩耗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使永磁体温度升高。增加机座水冷后,可以降低通风量,使电机达到理想温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绕线电机滑环的冷却,普遍存在通风冷却结构不合理,冷却和散热效果不好,容易造成电刷粉尘排除困难,集电环和电刷过热,引起滑环击穿和烧坏事故。自带离心风扇叶和轴向通风孔的绕线电机滑环是我公司根据滑环的应用情况,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该产品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为绕线电机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空内冷汽轮发电机的转子多路通风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110MW空内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冷却通风道一个槽(包括端部、轴径向及副槽)的半轴向段三维物理模型,并基于有限体积法对该物理模型进行旋转湍流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端部、轴向段和副槽通风段的空气速度、流量分布特点。采用绕组轴向单位长度供风量等概念评价冷却风量分布均匀性,分析了轴向及副槽通风段长度、副槽中心截面高度、出风口直径变化对转子各通风道风量分布的影响。结论可为空内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高压异步电机的温升、强化电机内部的对流传热,以一台额定功率为1 250 kW的高压异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对流传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设计了新的转子通风结构。建立电机三维耦合分析模型,对电机进行流热耦合分析,借助数字化仿真技术计算并比较了新老转子通风结构下的电机各个通风道的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从对流传热优化的场协同角度,得出了不同转子通风结构下的电机温升和温度分布规律,为高压异步电机通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将新电机结构的温升计算结果与样机的型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温升误差仅为4%,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