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一代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性能与固化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最新研制的PMC(Polymermodifiedcementitiouswaterproofingmaterial)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性能,对其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新一代PMC具有以下特点:1、聚合物用量少,聚灰比低(约0.3~0.7,液粉比10∶15),弹性大(断裂延伸率≥200%),成本低,改性效率高;2、高耐水,泡水不肿胀,吸水率低,浸水后强度保持率高;3、抗紫外线照射、耐候性、耐老化性能优越(老化500小时,强度、延伸率保留率≥90%)。  相似文献   

2.
对于用于一、二级抗震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拉伸性能检测时不仅要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还要检测强屈比、超强比和最大力时总伸长率三项指标,这样才能满足相应设计、验收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用于一、二级抗震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在进行拉伸性能检测时,不仅要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还要检测强屈比、超强比和最大力时总伸长率等三项指标,以满足相应设计、验收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何德湛 《特种结构》2007,24(2):111-111
●延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延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混凝土和预应力筋,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预应力筋为预应力钢绞线,其强度≥1850MPa,松弛率≤2.5%.延伸率≥5%,符合上述条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弯曲挠度延性比大于3.0,该技术主要利用高性能混凝土与高延伸率钢绞线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山锁 《工业建筑》2001,31(5):22-25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侧移刚度比限值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规定的楼层侧移刚度比、层间弹性和弹塑性位移、抗震墙最小厚度、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等限值 ,探讨了底部框架砖房框剪层抗震墙的合理数量范围 ,并从实用出发 ,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震烈度 6度地区底部框架砖房抗震设计规程 (地板 )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国标 )的比较 ,集中阐述了规程在建筑物总高度 ,总层数控制上有所突破 ,必须从抗震墙、层间侧移刚度比、托墙框架梁、构造柱、圈梁等方面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热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的一般规定和具有抗震性能要求的钢筋力学性能的特殊规定,阐述了抗震钢筋强屈比、超屈比和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意义和作用,结合现场钢筋原材料抽样情况,指出了原材料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缺失,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耗能钢框架结构支撑--限制屈曲支撑(BRBs),定义了BRBs与钢结构框架的名义抗侧刚度比R,建立了几何计算模型,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名义抗侧刚度比R的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了多高层建筑刚度比的最佳取值范围.本文结论可为限制屈曲支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聚灰比对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的结构与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聚灰比的提高,防水涂膜的拉伸强度降低,而延伸率则升高;高聚灰比时,涂膜具有优良的延伸性;低聚灰比时,涂膜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温度对涂膜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时,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风或地震等水平荷载是影响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该文重点研究了在强风和中等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和性能评估来考察根据风荷载设计的中心支撑高层钢结构是否符合这些区域的弹性抗震设计原则(或强度和刚度要求)。抗风设计和推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进行抗风设计时,需满足抗风的正常使用要求导致的超强使得高层钢结构的弹性抗震承载力也大大增加。对承载力的需求/能力比的研究表明,由于抗风设计造成的结构超强,长细比大于4或5的高层结构可以在弹性范围内承受最大设计地震(MCE),  相似文献   

11.
四级抗震等级时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二、三级抗震等级时异形柱轴压比限值显著低于矩形柱轴压比限值的实际情况,需对四级抗震等级时异形柱轴压比限值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取曲率延性比μ_(φc)=6作为四级抗震等级时异形柱应具有的曲率延性水平,不仅可以保证异形柱具有与矩形柱相当的延性性能,而且满足抗震结构位移延性的需求;然后以此为标准,确定了四级抗震等级时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及相应的构造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将为工程设计中四级抗震等级时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确定提供参考,也为完善相关设计规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箱形钢柱拟静力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腹板宽厚比、构件轴压比及平面外长细比、柱顶弯矩等因素对偏压箱形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腹板宽厚比和平面外长细比对箱形钢柱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腹板宽厚比、平面外长细比的增大,箱形钢柱延性和承载力均有所减小,抗震性能变差;柱顶弯矩使箱形钢柱的正向延性增大,而降低其反向延性,柱顶弯矩对箱形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对箱形钢构件提出与受力状态相关联的腹板宽厚比、平面外长细比限值建议。引入箱形钢柱位移角概念,进而提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构件抗震等级划分方法。并给出箱形钢构件腹板宽厚比、构件平面外长细比的抗震验算流程。  相似文献   

13.
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中震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结构的地震力如何求得,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精细化延性抗震设计理论,影响结构性能系数R取值的各种因素,结构延性系数与构件宽厚比的关系。介绍了采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流程,及性能系数最小值的确定依据。最后对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在抗震性能化设计流程、性能系数的取值、构件宽厚比限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钦  沈榕 《工业建筑》2020,(1):28-33
针对由装配式混凝土框架(PCF)和屈曲约束支撑(BRB)体系组成的BRB-PCF双重体系,建立不同层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刚度比(即BRB体系与PCF体系的抗侧刚度之比) k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F体系中适当地布置BRB能够减小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梁、柱构件的损伤程度,提高结构的震后修复效率;当刚度比较小时,增大k能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当k≥1. 5时,继续增大k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较小,建议合理的刚度比范围为k≤1. 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冷弯厚壁卷边槽钢在轴向滞回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选取了9根壁厚分别为3 mm、8 mm、12 mm和16 mm的冷弯卷边槽钢进行轴向滞回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得到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研究长细比、宽厚比、钢材强度等因素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黏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刚度退化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宽厚比、长细比会影响构件的破坏模式,而不同破坏模式又影响构件的抗震性能,如宽厚比或长细比较大的构件会出现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导致其拉、压区承载力峰值相差较大,滞回曲线不饱满,总体抗震性能较差;反之,对于宽厚比和长细比均较小的构件,其以强度破坏为主,总体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应严格控制开口截面构件的宽厚比和长细比。  相似文献   

16.
在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求出结构的实际抗震承载力。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入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际抗震承载力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现行规范中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设计表达式,由构件内力组合值的各分项系数并考虑内力调整系数,以及非结构构件和构造配筋的影响,初步计算出构件的超强系数λ;然后对具体结构按现行规范算出结构的实际承载力标准值,得到超强系数λ值;再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最后得到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最小值为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材料拉伸试验出发,通过对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的拉伸速率自动控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的自动计算以及最大力总延伸率的自动计算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其中阐述了验证的原理和可实施的详细方法和步骤。只有通过了相关验证后,我们才能将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用于材料相关性能的自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被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但有时在建筑的底部会出现高轴压比的情况,因此对高轴压比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展开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7组高轴压比的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进行了模拟,其结果表明,轴压比的增加,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提高,但抗震性能降低;含钢率的增加,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提高;长细比的增加,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了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该文用此方法设计了1榀6层3跨PSRCW结构,采用塑性机构法、Pushover分析方法及弹塑性时程法对设计算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评估了算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塑性机构法同采用组合斜压板带模型所得到的极限水平承载力相近,结构的整体超强系数为3.34,具有较大的抗侧能力和超强性能。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比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进一步证明了PSRCW结构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徐亚飞  谭光宇 《建筑结构》2021,51(21):47-53
为探究带设备层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以位于长沙的超高层公寓式办公楼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设备层对结构整体参数及抗震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楼层侧向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和改善楼层受剪承载力比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设备层的存在会引起本层框架分担剪力比的大幅度增大,但框架柱剪应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设备层对结构周期、基底剪力及框架分担倾覆力矩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设备层层高突变未引起楼层塑性变形集中及结构损伤集中,罕遇地震验算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合理,表明按高规算法考虑层高修正计算楼层刚度比可行;提高墙身水平筋配筋率的措施对改善楼层受剪承载力比最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