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雁 《丝绸》2001,(6):44-46
云纹作为我国传统图案的重要类型,在历代丝绸产品上有大量应用,明代以后,四合如意云纹成为最典型的丝绸纹样,文章讨论了明代丝织物中四合如意云纹的构成,布局以及与其他纹样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温润  石林 《丝绸》2014,51(11)
中西文化在民国时期激荡交融,女装变革是为物化典型。受其影响,以女装为主要载体的民国丝绸纹样呈现出异于古代之新风。由平面到立体的款式促使纹样装饰趋于简洁,由厚重到轻薄的面料致使印花纹样日益流行,由迂缓到趋时的时装加速了纹样更迭,由鄙夷到崇洋的心态助推外来纹样大量涌入。女装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国丝绸纹样的发展方向,使其突破了数千年一直纵向继承、自成体系的保守模式,转变为横向借鉴、多元并行的开放形态,俨然成为20世纪中国丝绸纹样演进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董波 《丝绸》2013,50(8):63-69
龟背纹是一种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连缀而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国古代龟背纹有不少与西来文化的影响有关,明代丝绸上至少有两种龟背纹来自中国以西的伊斯兰世界:一是六边形单元为长条形(沿尖头方向拉长)的龟背纹;二是等大的六边形环绕呈六角星形所形成的龟背纹。分析了伊斯兰六出形式与龟背纹的深厚传统,比较和研究了明代丝绸上的两种伊斯兰龟背纹,探讨了有关六出形式及龟背纹意涵。认为元明是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流的鼎盛,明代丝质技术的发展,是伊斯兰纹样要素见于明代丝绸的原因。明代丝绸上的龟背纹借用了外来伊斯兰纹样的形式,其内涵却多是中国本土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多元审美观念下,丝绸装饰纹样无论从题材到表现方法都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同中国社会的当前文化语境相吻合,表现人们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感受.通过对传统丝绸装饰纹样的解读,从吉祥观念、表现题材、造型方式、空间结构、色彩与光等方面论述了现实生活题材在当代丝绸装饰纹样中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5.
"生色花"纹样在丝绸上的应用,开创了中国植物装饰纹样的写实风格,形成了宋代清新自然、典雅秀丽的时代风貌。通过对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的形式特征及其形式美、意蕴美的分析研究,探讨传统植物纹样从装饰性到写实性的发展变化,分析社会文化对"生色花"纹样兴盛发展的内在影响,并结合实际探寻"生色花"纹样在现代丝绸纹样设计中的新发展。研究认为,写实性手法的应用促进了丝绸纹样从装饰到写实的转变,使花卉造型更加完善,为明清时期纹样的繁盛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还丰富了花卉装饰纹样的寓意并促成吉祥纹样的出现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墓葬出土丝织品是研究古代丝绸技艺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证据。浙江湖州在明代中期已是中国丝绸的重点产区,除湖丝甲天下外,生产的丝绸品种也极其丰富。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是湖州地区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丝织品实物资料。本文对该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及所用面料进行重点考察,从服饰品类、丝织品种、丝绸纹样类别等角度开展了服饰形制研究、面料工艺分析与纹样复原研究,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墓出土的男女服饰种类齐全,丝织品种基本涵盖明代丝绸的典型品种,丝织品纹样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呈现出敦厚温柔的明代丝绸风貌,出土丝织品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杭嘉湖地区丝织品的技艺与服用特征,也为研究浙江地区的丝绸技艺与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7.
廖军 《丝绸》2000,(10):41-43
中国传统丝绸纹样中的吉祥纹样,以其含蓄、内在的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意识。其表现手法有物象化、象征性、寓意性等。从众多吉祥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求吉、避灾、保平安、长寿、多子等是吉祥纹样的基本题材,吉祥纹样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论西藏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构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饰图案在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构成艺术是其典型代表。藏族传统家具的构成主要体现在图案的构成上,每类纹样的绘制不仅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佛教的象征意义。解读藏族家具图案构成中所体现的吉祥符号寓意,折射出藏民对"轮回"的精神诉求及思想的禁锢。。  相似文献   

9.
徐宾  温润 《丝绸》2020,57(1):62-66
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从发展动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丝绸手绘壁纸在内檐墙面装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袁宣萍 《丝绸》2012,(10):51-56
通过对丝绸手绘壁纸的渊源和特点、当代丝绸手绘壁纸的应用及装饰类型的研究,以及丝绸手绘壁纸的原料选择和绘制工艺流程的分析,了解这种工笔画般的手绘壁纸。丝绸手绘壁纸纯手工的加工工艺,可以满足大尺度的单独纹样表现和多色晕染,可以根据实际的空间要求任意改变纹样的尺寸和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和个性化品位;同时,它还有良好的可揭除性、更换性。丝绸手绘壁纸是传统绘画和内檐装饰材料的完美结合,纯手工的绘制工艺更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为丝绸手绘壁纸传承和复兴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新汶  王丽梅 《西部皮革》2022,(21):134-137
通过田野考察、文献研读等研究方法,文章概括性地阐述了嘉绒藏族门窗纹样装饰的文化背景及其背后的原因与哲思,又分别从其题材及寓意、构图及造型、色彩等艺术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提出再设计思路并罗列设计流程。对嘉绒藏族纹样装饰研究,既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也可以为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提供灵感思路和参考。研究认为,传统嘉绒藏族纹样装饰图案元素丰富且寓意吉祥,构图既完满又有呼吸感,色彩兼具高饱和、强对比和无彩色地善用,整体具有极强的审美性,可通过根据寓意联想设计、既有元素转译设计两种再设计方法将创新图案运用于现代纺织品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余琴  梁勇 《针织工业》2022,(4):67-70
徽派建筑是我国明清时期徽州地方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丰富的装饰纹样为我国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分析徽派建筑纹样分类和特点,寻找其与毛衫图案设计结合点,并进行毛衫图案创新设计。通过4款设计实例,阐述徽派建筑纹样在毛衫设计中的装饰作用,为徽派建筑纹样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徽派建筑纹样丰富了毛衫图案设计思路,毛衫图案则拓展了徽派地方特色文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1912~1949年时期旗袍中的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图片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旗袍中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及其他组合纹样的表现手法及特点,得出了其发展演变的特点,梳理出民国时期装饰图案的理论知识,为旗袍纹样的现代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宋代丝绸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丰富旗袍设计元素,选取在宋代丝绸艺术中盛行的几何纹样进行研究。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4幅具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制作刺激图,筛选出13对感性评价形容词对。以20~35岁女性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均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外观因子和风格因子是影响宋代丝绸几何纹样的主要感性因子;不同的丝绸纹样可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丝绸几何纹样的排列方式、线条粗细程度、图案密度等都对旗袍风格具有明显的影响。将宋代丝绸几何纹样应用于旗袍设计,有利于推进传统纹样和旗袍的有机结合,深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清末和民国时期丝绸纹样的对比,从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该时期丝绸纹样题材的传承与延伸,外来纹样的渗透与融合,丝织技术的快速进步,丝织品种的变革等。通过具体的造型手法、布局形式、色彩特点比较分析,表明了民国时期中国丝绸纹样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美术观念由功利至上转为单纯审美,纹样造型由繁复具象趋于简约抽象。与清末"满、多、堆、全"相比,民国丝绸纹样风格有向"简、少、精、新"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16,(8)
饰金是明代丝绸装饰的重要方法,从制作工艺上可分为织金、刻金、金绣和销金。明代前后期的丝绸饰金面貌差异较大,在制作工艺、色彩搭配、使用对象上都有所体现。前期丝绸饰金面积较大,使用材料单一,后期开始转向金彩并用,万历年间形成了材料丰富、金彩交织的晚期风貌。在这个过程中,饰金丝绸生产比例上升,使用范围也从上层扩展到了民间。明代丝绸饰金受到奢侈世风、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其风格与使用的演变不仅体现着织绣工艺的进步,也反映了服用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明代晚期宫廷中流行与节令相适应的应景补子蟒衣和应景纹样的面料,它的出现既有中国古老的"天人相应"思想,也反映了晚明民俗文化极为活跃的状况.这些应景纹样生动地体现了民间象征文化的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宫廷生活深受民俗活动影响的方面.这种影响首先来自帝王后妃,同时出身民间的太监宫女也足将民间习俗带入宫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形维数对木纹、石纹、抽象纹和金属纹4种常用装饰纸图案纹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装饰纸图案纹样均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比较结果为:木纹〉抽象纹〉金属纹〉石纹。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装饰纸纹样的立体感和秩序度的量化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红 《西部皮革》2023,(2):57-59
文章在对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的基础上,以明代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为核心研究点。从明代传统服饰的纹样分类、纹样形式语言以及理论研究分析的角度出发,剖析明代传统服饰纹样的设计特征、设计逻辑与语言样式,并对其文化内涵和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