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生物沥浸法对常规脱水污泥(指在浓缩污泥中加PAM等高分子絮凝剂并经带式或离心脱水后获得的含水率在80%左右的脱水污泥)进一步深度脱水的效果,将常规脱水污泥用中水稀释成含水率为97%左右的液态污泥后,采用批式运行模式进行生产性生物沥浸法调理(每批次处理污泥为60 m3),然后在不加任何化学絮凝剂的情况下直接用隔膜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结果表明,以浓缩池含水率为97%的浓缩污泥作为对照,在上批次沥浸污泥(接种物)与待处理的液态污泥体积比为1∶1时,生物沥浸过程可在24 h内完成,污泥比阻由沥浸初期的3.56×1012m/kg降低至0.43×1012m/kg。生物沥浸后的污泥通过150 m2的隔膜厢式压滤机,在1.2~1.5 MPa压力下压滤1.5 h,泥饼含水率可稳定地降低到60%以下,外观呈土黄色块状,无臭味。经检测,泥饼有机质和高位热值在生物沥浸处理前后没有降低,且压滤液清澈,无色无味,COD为120~170 mg/L,总氮为40~60 mg/L,总磷在0.5 mg/L以下。可见,常规脱水污泥经稀释后进行生物沥浸法深度脱水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污水总处理规模将达到72×104 m3/d,预计污泥产量为500 t/d(含水率为80%)。为进一步推动污泥的处理处置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并为稳定化和资源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该污水处理厂新建了污泥处理系统,采用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产出泥饼不再黑臭,含水率降至60%以下,体积比浓缩污泥减少90%~95%。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营,在75%的生产负荷下,可稳定产出含水率约60%的泥饼约80 t/d,基本实现设计目标。总结了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的中试、工程建设以及调试运行的主要内容,列出了较为详尽的试验数据及工艺参数,对其他类似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利用生物沥浸改性后污泥基生物炭去除废水中Pb^2+和Cd^2+的可行性,以生物沥浸改性后污泥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测定了该材料的性能和吸附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Pb^2+、Cd^2+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来揭示吸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沥浸改性后污泥基生物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吸附Pb^2+和Cd^2+的最佳pH值分别为5、6,最佳生物炭投加量均为2 g/L;其对Pb^2+和Cd^2+的吸附均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25、35、45℃三种温度下对Pb^2+、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68、39.95、43.93 mg/g和19.82、28.58、32.29 mg/g,吸附过程均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废弃物与沥浸污泥的好氧堆肥效果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沥浸污泥为原料,开展了污泥堆肥配方研究;同时结合某污水厂污泥处理案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污泥处理工艺的成本与效益,以探讨沥浸污泥堆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来源广泛、发酵效果较好、适宜本地的原则,沥浸污泥堆肥原料的最佳配方为污泥∶蘑菇渣=4∶1(质量比),其次是污泥∶鸡粪∶草炭=2∶1∶1(质量比);沥浸污泥静态好氧堆肥的产品为有机肥,其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生物沥浸干化+条垛静态好氧发酵"工艺处理某污水厂污泥,与现有的"污泥脱水+槽式好氧发酵"工艺相比,可使占地减少一半,并且投资少、处理成本低、产值高、处理过程对环境友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城市污泥作为处理介质、单质硫为能量底物、土著硫杆菌为主要的沥滤微生物,对10~40℃下生物沥滤的酸化效果、沥滤微生物活性和去除重金属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质硫的投配量为3 g/L、曝气强度为1.0 L/min的条件下,当温度为10~30℃时,升高温度能明显提高污泥酸化速度和微生物活性.为缩短生物沥滤时间和提高酸化效果,沥滤体系的最佳运行温度范围为20~30℃,其中温度为28.9℃时沥滤微生物的活性最强,此时硫酸根的产率为461.66 mg/(L·d).从达标处理和低能耗运行的工程角度考虑,生物沥滤温度可控制在20℃.5 d后对Cu、Zn、Cd的去除率分别为47.45%、77.07%和80.57%,残余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污泥农用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7.
污泥中金属的生物沥滤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后产生大量污泥 ,如何对其加以处理利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众多研究表明 :污泥农用是实现污泥资源化、解决污泥出路的上策 ,但污泥中常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若在农田加以施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积累 ,使农作物遭受污染 ,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因此污泥在农用前必须去除或降低其重金属含量。 1975年以来 ,国外学者尝试用酸、离子交换、氯化、添加化学试剂等方法均存在成本过高、操作复杂、效果不稳定等系列问题。近年来用生物法沥滤污泥中重金属 ,效果较为明显。1 生物法沥滤重金属的机理及优点活性污泥中存在Thi… 相似文献
8.
9.
从山西某煤矿的酸性矿井水中分离得到嗜酸氧化硫硫杆菌Tt-1,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生长特性及对城市污泥的沥滤效果进行了研究。Tt-1的菌细胞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不产生芽孢,16S rDNA系统学分析证明其为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Tt-1的最佳生长条件:温度为28℃,pH值为4.0,接种量为10%,S0浓度为10 g/L。菌株Tt-1在污泥浓度为10%、28℃的条件下沥滤15 d,对污泥中Cd、Cr、Cu、Ni、Pb和Z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6.20%、41.35%、91.74%、65.73%、43.86%和93.72%,处理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可满足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
12.
污泥碱性厌氧发酵可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然而碱性发酵后的污泥脱水性能差,影响了发酵液的后续利用。采用生物淋滤法处理发酵污泥,研究了生物淋滤过程中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并分析了脱水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72 h调理后污泥比阻降低至5.39×1011m/kg,泥饼含水率达到75.17%,污泥从难脱水变为易脱水。经生物淋滤调理24 h后,蛋白质、多糖含量分别下降到0.49和5.54 mg/g VSS,降低了90.3%和28.0%,说明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减少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调理过程中VFAs无明显损失,VFAs回收率可从调理前的7.62%提高到调理后的95.95%。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安全、稳定和经济地处理处置已是紧迫的问题。经过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仍在75%以上,含水率较高仍不能满足后续的处置要求。污泥水热技术是一种低能耗并有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进展,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富含有机质,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高,探索其资源化的方法非常必要。为此,采用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剩余污泥,并将其热解液用于强化生物脱氮。相比于剩余污泥的纯热解处理,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的热解液中TCOD量增加了11.3%,反硝化速率和脱氮率分别提升了59.5%和19.6%,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了33.7%。单因素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剂对热解液的成分和脱氮效能没有明显改善,添加碱能促使热解液中的TCOD量增加约3倍,添加钙絮凝可使热解液的溶解性COD(SCOD)与TCOD的比值增加25.3%、污泥CST降低72.0%。综上可见,过氧化钙对热解液脱氮效能的强化机制在于钙絮凝作用去除了剩余污泥中的大分子惰性物质,从而提升了热解液中可生化碳源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以絮状生物除磷污泥为参照,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和除磷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呈淡黄色,外观呈球形或椭球形,边界光滑清晰,沉降速度在15~20 m/h左右,含水率为95.94%,相对密度为1.193,粒径在0.3~0.5 mm之间,SVI值在50 mL/g以下,颗粒污泥最大比释磷速率和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104.43、44.72 mgP/(gVSS.h),污泥中总磷含量(TP/SS值)为7.4%;絮状生物除磷污泥呈淡黄色,结构紧密,污泥含水率为97.65%,相对密度为1.040,最大比释磷速率和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104.82、42.43 mgP/(gVSS.h),TP/SS值达到9.5%。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具有较强的除磷能力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厂生物污泥进行厌氧培养,考察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与电渗透脱水后污泥最终的含水率呈正相关性;当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为3.6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从75%降到58%;且当污泥表面电荷值较负(-0.92 meq/gDS)即污泥絮体之间结合力较弱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较低,污泥脱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通风量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回料和污泥为原料,采用5个通风量进行了污泥生物干化实验,实验通过研究不同通风量对污泥干化效果的影响,得出城市污泥生物干化最佳的通风量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通风范围在4m^3/(h·m^3)~6m^3/(h·m^3)污泥含水率下降最多,生物干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