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化工新材料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低,高端产品比例小,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产业化发展缓慢,技术壁垒难于突破,产学研用缺乏工程化装置的平台,产品高端化缺乏自主研发的途径和基础。介绍了具备技术来源和产业化发展的化工新材料项目,从新材料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原料消耗、工业装置、工艺技术等方面说明了有机氟、工程塑料等几个新材料产品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六大发展重点,化工新材料涵盖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性材料中,主要分为有机硅、有机氟、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工新材料、复合化工材料七小类。在特种橡胶领域,将扩大已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的产能,加快开发尚未完全掌握技术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化工新材料领域已发展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前沿研究热点和重点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和山东省化工新材料发展现状,对当前山东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进展     
李岩 《化学工业》2014,(4):33-35
新材料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并且与能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产业密切相关。目前,新材料已被列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生产企业的规划重点,投资者重点研究的热点领域。材料的"新"与"旧"其实是相对的,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使用性能、工艺水平,也与该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区域市场的稀缺程度有关。特别在材料科学飞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材料"的内涵、所包括的品种也在以空前的速度更新换代——一些较为熟知的"新材料"已经或正在逐步实现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同时又不断有更加新颖的材料产品涌现。因此,要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开拓视野,紧密跟踪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前沿动向,不断向材料产业金字塔的顶端迈进,早日使我国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领跑者。鉴于上述目的,本刊从2012年第11期起,增设"新材料进展"专栏,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陈瑞峰主持,每期重点介绍2~3个近期在国内外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新型材料,希望能够帮助致力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们开阔视野,寻找到更新、更好的产业投资机会。电子化学材料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分支,一般泛指电子工业使用的专用化工材料产品,按用途可分成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材料、平板显示器用电子化学材料、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材料、新能源电池用电子化学材料等大类。本期重点介绍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材料的代表产品--光刻胶、高纯试剂、封装材料。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内外集成电路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针对我国配套的电子化工新材料发展现状,以及该产业的特征,提出发展我国高纯电子化工新材料的迫切性和对策建议,认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有基础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企业要引进该产业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才队伍,通过产业重组、联合,培养若干国家级的电子化工新材料优秀企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努力促进电子化工新材料行业内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供应短板情形及成因,并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等下游发展需求,提出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根据各子领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差距,指出了补短板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进展     
新材料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并且与能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产业密切相关。目前,新材料已被列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生产企业的规划重点,投资者重点研究的热点领域。材料的“新”与“旧”其实是相对的。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使用性能、工艺水平,也与该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区域市场的稀缺程度有关。特别在材料科学飞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材料”的内涵、所包括的品种也在以空前的速度更新换代——一些较为熟知的“新材料”已经或正在逐步实现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同时又不断有更加新颖的材料产品涌现。因此。要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开拓视野,紧密跟踪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前沿动向.不断向材料产业金字塔的顶端迈进.早日使我国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领跑者。鉴于上述目的,本刊从2012年第11期起,增设“新材料进展”专栏,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陈瑞峰主持.每期重点介绍2~3个近期在国内外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新型材料,希望能够帮助致力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们开阔视野.寻找到更新、更好的产业投资机会。特种工程塑料通常指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PBT、聚苯醚)之外的工程塑料产品.属于化工新材料中的高端品种。我国特种工程塑料的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但目前仅有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少数品种实现了产业化;而在国外,特种工程塑料品种多达数十种.并且新产品层出不穷。经济价值凸显。本期将介绍特种工程塑料中的重要一类——聚芳醚类聚合物.及其两种新产品——聚芳醚腈(PEN)、聚芳醚醚腈(PEEN)的产业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进展     
魏珣  陈瑞峰 《化学工业》2013,31(4):22-24
新材料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并且与能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产业密切相关。目前,新材料已被列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生产企业的规划重点,投资者重点研究的热点领域。材料的"新"与"旧"其实是相对的,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使用性能、工艺水平,也与该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区域市场的稀缺程度有关。特别在材料科学飞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材料"的内涵、所包括的品种也在以空前的速度更新换代———一些较为熟知的"新材料"已经或正在逐步实现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同时又不断有更加新颖的材料产品涌现。因此,要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开拓视野,紧密跟踪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前沿动向,不断向材料产业金字塔的顶端迈进,早日使我国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领跑者。鉴于上述目的,本刊从2012年第11期起,增设"新材料进展"专栏,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陈瑞峰主持,每期重点介绍2~3个近期在国内外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新型材料,希望能够帮助致力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们开阔视野,寻找到更新、更好的产业投资机会。本期与下一期将重点介绍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性能电池材料。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大都通过化学合成,或由化工原料制备,因此电池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人们对电池材料性能期望值的越来越高,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电池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新材料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为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提供碳、氢元素的化石能源矿产、循环回收原料、生物基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四类主要原料的碳排放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炼化、石化、煤化工三个重点行业原料低碳化发展路径;指出,在碳达峰阶段,我国石化化工原料低碳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化石能源矿产中碳氢元素利用效率,通过适度进口低碳原料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碳中和阶段,应将可再生能源制氢、循环回收原料、生物基原料作为增量原料的主要来源,并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形成化石能源矿产、可再生能源制氢、循环回收原料、生物基原料四足鼎立的原料格局。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化工》2014,(9):40-40
<正>新材料产业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以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更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面对行业发展遇到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入手,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向前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化进程。工信部正在会同其他部门,继续通过技术改造、强基工程、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专项,支持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及示范应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固碳技术的研发历程,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看,CO2是一种大存量的“碳源”,化学固碳兼具碳减排和资源化的优势,是未来固碳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化学固碳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已形成的技术成果,将CO2资源化利用工艺与现有新材料合成工艺相结合,提出了以CO2为基础原料深度延伸产业链生产聚碳酸酯,并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具备工业化实施条件的新型固碳工艺。针对新工艺主要涉及到的CO2合成尿素、尿素法DMC、酯交换法DPC、异丙苯法苯酚工艺、离子交换树脂法BPA合成工艺及非光气法PC等生产过程,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传统块状炭材料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军 《炭素技术》2005,24(4):38-42
传统块状炭材料,如石墨电极、炼铝用阳极和阴极炭块、电炭制品、特种炭和石墨、炭砖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概述了传统块状炭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对传统但却十分重要的块状炭材料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世界阳性原料的发展趋势,原料对阳性质量的影响以及炭阳极质量与铝成本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适应原料变化以达到阳极质量最优的可行性,论述了原料与炭阳极生产工艺适应性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无机化学品均是采用独自的矿产资源分别进行加工,生产资源与能源未能实现循环经济再利用、循环和分级利用的生产原则,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无效率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满足新产业的需要,就需要开发无机盐化工资源性耦合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在钛、磷、硫资源耦合生产钛白粉与湿法磷酸盐先进工艺技术模式的基础上,以储能材料磷酸铁锂为例,提出将钛铁矿-磷灰石矿-锂灰石矿三矿耦合,按“元素经济”的绿色工艺技术路线生产储能材料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品,论述了磷酸铁锂三元素上游磷化工、钛化工、锂化工面临节能减碳的挑战与耦合新技术创新的机遇及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闫国春  温亮  张华 《化工进展》2022,41(12):6201-6212
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拓宽石化原料渠道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原料特性、工艺技术及产品特性、成本竞争力、项目布局和规模、水耗、能耗、“三废”排放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指出与炼油和石化产业相比,现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仍以单项技术示范为主,多数产品存在交叉和重叠,且同类产品的水耗、能耗、碳排放更高,但在生产特种燃料、高碳低氢化学品、高碳高氧化学品等更符合煤炭原料组成结构和煤化学反应特性产品方面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双碳”目标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加快从“替代石化产品”的高碳排放产业向“发挥煤炭原料特性”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体系,坚持清洁低碳化生产,推进与清洁低碳能源、石油化工等多产业的耦合协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基地,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现状,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采用热解回收技术,具有低成本化、精细化和联合化等特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将引领复合材料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杏壳活性炭生产是河北省山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艺不断改进,然而传统杏壳活性炭生产工艺仍存在产品单一、杏壳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加工过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于活性炭生产,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建成了3MW杏壳气化发电联产活性炭、热、肥项目;并介绍了此系统的技术特点、运行情况,同时进行了平衡分析和投资成本、投资回收期及运行费用等经济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每年可利用杏壳3.9万吨,节约原煤折算标煤量为7500吨,减排CO2 3.738万吨,环境效益好,投资回收期一年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无水氟化氢作为氟化工的基础原料,传统工艺多为萤石硫酸法制备,随着萤石资源日益匮乏和国家对萤石资源的限制开采,如何大力开发低品位氟资源、实现高效循环利用成为氟化工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重点研究了磷肥行业副产氟硅酸制备高附加值无水氟化氢并联产优质硫酸镁的工艺方法,详细剖析了实验过程各关键控制参数的影响,包括原料浓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完成了副产低品位氟硅资源的循环高效开发,解决了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资源循环利用是冶金行业保障关键金属资源安全供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工作立足“双碳”战略视角,概述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总体现状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从物质循环科学基础、“无废冶金”变革性技术、资源循环与碳循环耦合、二次金属资源高质循环以及基于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重构等多角度,展望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前沿,提出了系列观点,以期为冶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厂、染料厂、焦化厂、制药厂等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其毒性大、衍生物繁杂、来源广泛、危害严重、难以自然降解。炭材料因其物理微观结构的优势,作为催化载体和吸附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化工、环保技术之中。综述了国内外各类先进炭材料深度净化含酚废水新技术及其工艺,比较和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展望了未来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