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效果评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以宁波某校园海绵改造项目为例,采用模型模拟方法评估海绵城市改造效果,结合在线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参数,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模拟与实际监测结果显示,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改造,该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径流峰值、内涝积水均得到有效控制,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目标。模型与在线监测联合法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临港新城内某城市道路改造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汇水分区划分、雨水排水组织、海绵设施调蓄量计算、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方法。改造道路按照6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设计,并对项目建成后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际径流总量控制率达96.3%,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达79%,设计方案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要求,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2015-2016年两批试点和2021-2023年两批示范,目前海绵城市的效果评估已成为当下的重要难点,SWMM模型作为城市雨水过程和水质监测的动态水文模型,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合理的海绵设施布置,对小区四个地块单独设置排水分区和蓄水模块,将SWMM软件与FME、GIS相结合运用,快速实现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模拟,最终小区各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满足新建小区85%的标准。本研究为新建海绵社区类项目的径流控制效果分析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常德市某院落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设计目标,在解析现状地形的基础上划分汇水分区,以源头分散为原则布设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并新增排水溢流设施。改造方案确定后以DigitalWater Simulation为模型构建工具,输入不同重现期的长、短历时降雨数据和全年降雨数据,构建海绵城市规划排水模型,对项目建设后的水文水质进行模拟评估。结果表明,该院落海绵化改造方案合理可行,典型年的降雨数据模拟结果显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6.3%,年SS总量去除率为48.5%,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靖 《市政技术》2020,(2):185-188,195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海绵化改造技术能降低对已建城区的影响。以福建电信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已建城区海绵化改造方案。针对改造要点,详细讨论了汇水分区设计方案,并且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2项指标进行了核算。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福州市已建城区海绵化改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期间,建成了一批海绵设施。具有水量控制功能的海绵设施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这类海绵设施能有效控制的雨水径流包括:通过设施自身调蓄、蒸发、下渗回补地下水的雨水径流,以及通过设施土壤、填料等过滤、吸附作用净化后由底部盲管收集外排的径流量。因此,海绵设施的外排径流量即为通过设施溢流井外排的雨水径流总量,海绵设施进水口径流总量与外排径流总量即为设施雨水径流控制总量。本文主要以雨水花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进出水口流量结合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评估雨水花园对径流控制的效果,为雨水花园的设计及推广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沈敏  王沛永  贾海花  阳烨 《风景园林》2020,27(10):85-9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源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西宁市试点区湟水花园为例,探讨在西北地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径流控制、削峰延时、环境提升等综合目标。利用地表组织径流雨水,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调蓄雨水,并局部结合管渠排水的方式,增加了小区雨水调蓄、传输、排水能力。在3年一遇2 h降雨条件下,小区2处雨水管网排出口流量值分别降低了44.07%、50.38%,峰值时间分别延迟了5、3 min,起到了一定的削峰延迟效果;在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小区无内涝积水现象。同时,通过构建SWMM模型,以2018年全年连续降雨进行模拟,得出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2.5%,实现了设计目标要求;充分说明了湟水花园采用的改造方法成功有效,能够为今后西北半干旱地区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毕庄服务区南区海绵化改造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0%的预定目标下,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的方法构建模型,引入子汇水区模型参数,分析了海绵化改造的预期效果,并针对方案提出了调整优化意见。该研究为缓解服务区内涝,保障服务区正常运营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多来源于自上而下的直接赋值,较少校核其目标的可达性。基于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系统软件InfoWorks ICM,建立经率定验证的产-汇流、管流及SUDS等系列模型,模拟典型用地不同海绵设施配置方案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此为基础,由点及面计算排水分区层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利用模型从侧面进行校核,验证目标的可达性;基于校核结果,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用图斑,为实际应用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是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之一,其水资源极度匮乏,雨水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中的首要指标,利用宝鸡市1983年~2013年的日降雨资料,推求出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有针对性,为宝鸡市中心城区、蟠龙新区和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邹寒 《绿色建筑》2021,13(3):48-5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的重要指标,其计算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控制效果.以一个建筑与小区案例为基础,采用总量直接计算法、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分别计算法3种方法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合理性角度看,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控制指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系数。文章以天津侯台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对区域下垫面进行分析;本着适度改造已建区、着力建设新建区、合理利用河道及公园水体等原则,对侯台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合理分配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系数;最终综合确定地区年径流总量并通过区域排水分析模型,采用Green Ampt方程,针对本区域的降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复核区域排涝能力,构建侯台地区海绵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东北部某小区为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的地块设计参数和降雨,地形,水文等估算替代参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雨水模型对海绵小区进行单场、多年连续降雨的模拟,找到最适合居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管控的刚性指标,但在其管控和落实上未体现区域间的差别。以厦门市为例,依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和内涵,结合厦门市所处地域的特征,针对海绵城市试点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明确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地块及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进行片区之间的径流统筹平衡。同时,开展海绵适宜性基本研究,优化海绵城市设施,以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厦门本地的管控实践经验,可为同类型地区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何海静 《中国市政工程》2016,(4):46-49,55,103
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目标,得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城市用地现状基础上,结合临沂市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筛选各种不同用地类型适宜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对径流控制率进行目标分解,提出详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方案可为旧城改造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某项目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生态设计实现景观效果以及海绵城市目标。通过分区计算,项目未设置灰色雨水设施,即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9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60% 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政策与技术标准,秉持理念化、系统化、全域推进的指导方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解读,并提供本底资料收集、排水分区划分、下垫面分析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天然水域分析与效果评估的可行性方法,以此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强调系统治理的理念,通过多层级调控措施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但目前多层级调控措施缺乏细致的定量评估研究。为此,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区内的一个已建合流制排水分区为例,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精细化模型并开展情景模拟分析,定量评估不同层级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结果表明:①与海绵城市建设前相比,源头调控、过程调控、末端调控方案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47.9%分别提升至51.4%、75.7%、75.2%,源头-过程联合调控方案和源头-过程-末端联合调控方案分别达到77.0%和84.5%;②在合流制排水分区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时,应考虑在下游再生水厂处的间接溢流过程,以准确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③对于合流制排水分区,实施截污管过程调控工程后仍存在年均13次的合流制溢流事件,源头-过程-末端联合调控使得年均溢流频次和溢流总量分别降低61.5%和52.5%;④受再生水厂处理能力的制约,多层级调控技术方案对排水分区下游再生水厂溢流事件的影响十分有限,年均溢流频次和溢流总量仅降低6.2%和3.8%,有必要在排水分区尺度多层级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采用...  相似文献   

20.
每逢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长期过于集中,排水不及时,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针对此类现象,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愈发重要。海绵城市利用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措施可以增大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减小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现象。结合南京某新建小区的海绵设计,对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削减率两个重要指标进行计算方式分析,以满足城市规划要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