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谷胱甘肽(GSH)在啤酒中具有抗老化作用,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啤酒酵母菌株有助于改善啤酒抗老化性能。以啤酒酵母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后,获得突变株SC67,其GSH胞内生成量为15.238mg/L,胞内含量为11.292mg/g,较S5分别提高91.4%和57.8%。SC67发酵所得啤酒中胞外谷胱甘肽含量(6.43mg/L)较S5(1.35mg/L)显著提高,啤酒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s5提高1312%;TBA值下降7.1%;RSV值提高49.2%。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以啤酒酿造生产菌株啤酒酵母JM-36为出发菌株,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用含浅蓝菌素的麦芽汁琼脂平板分离抗浅蓝菌素的突变株,在低温下发酵,以发酵液的乙酸、双乙酰、乙醛、高级醇、发酵度和凝聚性为筛选指标,得到1株发酵特性优良的菌株A12。以13°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100L发酵罐在10℃下发酵14d,菌株A12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8.2%,乙酸、双乙酰、乙醛和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62.3mg/L、0.081mg/L、5.321mg/L和76.43mg/L。菌株A12的主要发酵特性优良且稳定,啤酒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0.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全小麦啤酒酵母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0Kev低能N+注入啤酒酵母,经筛选获得1株菌Lz37,其凝聚性强(本斯值1.4mL),适合于用小麦汁发酵生产啤酒,其发酵度为66%~68%,双乙酰含量(0.124mg/L)低于口味阈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α-氨基氮总量及不同氨基酸对啤酒发酵过程中杂醇油生成的影响,得出亮氨酸的影响最为显著。用4株亮氨酸缺陷型突变株与出发菌株进行发酵性能比较,杂醇油生成量比出发菌株减少了20%以上。在啤酒发酵过程中,麦汁中的游离α-氨基氮含量190mg/L时,杂醇油生成量最低,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杂醇油的生成。当麦汁中游离α-氨基氮含量为140mg/L时,出发菌株SC-4的杂醇油生成量增加了48.93%,突变株的杂醇油生成量仅增加了7.66%;当麦汁中α-氨基氮含量为240mg/L时,出发菌株SC-4的杂醇油生成量增加了35.95%.突变株的杂醇油生成量仅增加了4.40%。 相似文献
12.
13.
为降低白酒中杂醇油含量,从浓香型白酒生产大曲和糟醅中筛选低产杂醇油酵母菌。通过TTC培养基和乳酸培养基分离,再利用气相色谱进行产杂醇油能力分析,筛选出1株产酒能力强且低产杂醇油的酵母菌LJ-07,通过形态特征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该菌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6.5,且耐糖、耐乙醇性能较好。与常用的酿酒酵母菌相比,酵母菌LJ-07的杂醇油产量降低了23.53%,而产乙醇的能力持平,其他香气成分的产量几乎没有影响,该菌可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了降低固态法新酒中引起“上头”的杂醇油含量,从而快速提高新酒酒质。以浓香型固态法新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对新酒进行液态重蒸馏,研究蒸馏温度、蒸馏酒样体积、蒸馏时间、蒸馏压力对新酒中杂醇油的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蒸馏温度从80℃上升到110℃时,杂醇油的分离效率呈下降趋势,除100℃、11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蒸馏温度以80℃的分离效率最高;(2)随着蒸馏酒样体积从400 mL增加到800 mL时,杂醇油分离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蒸馏酒样体积以600 mL的分离效率最高,除400 mL、700 mL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随着蒸馏时间从60 min延长到140 min时,杂醇油分离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蒸馏时间以100 min的分离效率最高,除60 min、140 min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随着蒸馏压力从0.1 MPa上升到0.9 MPa时,杂醇油的分离效率呈下降趋势,蒸馏压力以0.1 MPa的分离效率最高,除0.5 MPa、0.7 MPa、0.9 MP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重蒸馏降低新酒杂醇油试验研究结果为缩短固态法新酒贮存时间提供了新的方式,为进一步优化液态重蒸馏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