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干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轻烯烃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四川富气缺油又远离大油田,若能建成大型气制烯烃装置,尤其具有意义。评价了正在研究开发的六种气制烯烃途径:甲烷氧化偶联—轻烯烃;天然气—合成气—轻烯烃;天然气—合成气—甲醇—轻烯烃;天然气—合成气—二甲醚—轻烯烃;天然气—合成气—乙醇—轻烯烃;天然气—一氯甲烷—轻烯烃。其中天然气—合成气—甲醇—轻烯烃路线在技术上处于前列;对该路线的初步评估表明,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有竞争力。为此,提出了争取外资合作在四川建设大型制烯烃装置,并同时开展小试及中试研究等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国际上传统的石油制烯烃工艺,能运行百万吨级烯烃项目。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外,省级核准的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还有2个,分别是神华宁煤集团520kt/a和大唐集团500kt/a煤制烯烃项目。  相似文献   

3.
低碳烯烃的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低碳烯烃的各种生产技术及其进展,详细介绍了石脑油和重质油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技术中的MTO技术和烃转化技术。结果表明,石脑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在二、三十年内仍占居着主导地位;应加大开发重质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力度和工业推广进程,拓宽生产低碳烯烃的原料来源;天然气储量丰富,价格较低,具有很大的原料优势,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前景广阔,可能成为生产低碳烯烃的主导技术;乙烯装置建设规模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小型装置使低碳烯烃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低碳烯烃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长链 α-烯烃和SO2为原料合成了烯烃聚砜,评价了烯烃聚砜对加氢柴油的抗静电效果,考察了油品模拟组分尤其是极性非烃类化合物对烯烃聚砜抗静电作用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烯烃聚砜的抗静电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烯烃聚砜的添加量为2 mg/L 时,加氢柴油电导率增加值(Δσ)为107 pS/m,储存7 d 后,Δσ达到234 pS/m,且没有衰减趋势。在石油醚模拟油中,烯烃、单环芳烃对烯烃聚砜的抗静电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极性 N—H、O—H 键的化合物如苯胺、间甲酚等,由于与烯烃聚砜形成氢键,降低了其抗静电效果;强酸性的环烷酸及十二烷基苯磺酸与烯烃聚砜之间有很强的抗静电协同作用,主要原因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发生了电荷分离。在加氢柴油中,环烷酸与烯烃聚砜没有抗静电协同作用,而将羧基引入烯烃聚砜分子链中的烯烃-顺酐聚砜的抗静电效果明显优于烯烃聚砜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2年第4季度《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报告》中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烯烃年产能可达5600万t,且甲醇制烯烃新项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引起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大。综合考虑新增产能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未来几年烯烃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2015年之后,烯烃产能过剩可能加速。  相似文献   

6.
李丽 《河南石油》2005,19(1):84-87
汽油中存在的烯烃、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和硫含量有FCC工艺方法、加氢改质和利用催化剂以及助剂等方式。FCC降烯烃工艺技术,烯烃降低幅度大,但汽油收率低,柴油的十六烷下降;加氢技术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和脱硫,但投资较高;利用FCC催化剂与助剂技术,依托FCC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  相似文献   

7.
烷基苯生产中两段烯烃进料工艺的烯烃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氟化氢为催化剂的直链烷基苯工业化生产中,针对新开发的两段烯烃进料工艺,采用测定两段烯烃烷基化反应器进出口温差的方法计算烯烃的转化率。这为调整两段烯烃进料量,优化烷基化反应条件提供了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在苯和直链烯烃摩尔比大于10:1,氟化氢和烃类的体积比大于0.6:1,停留时间不小于14s的条件下,直链烯烃转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70年代以来,天然气制烯烃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对于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几种制烯烃技术,特别是近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二甲醚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两种路线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评价。指出MTO作为目前最为看好可实现工业化的天然气制烯烃技术,应做好技术经济的风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清洁汽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从2002年3月开始进行汽油降烯烃实验,通过调整工艺条件,使用降烯烃催化剂等措施使汽油烯烃含量由56%降至38%,并找出最佳的操作条件,减少降烯烃操作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烷基咪唑氯铝酸盐型室温离子液体[BmIm]Cl-AlCl3催化体系具备良好的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性能。离子液体的超强酸性可以同时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的烷基化、与芳烃的烷基化以及低碳烯烃自身的二聚反应,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目的。在40℃、20min和剂油体积比1:10的条件下,FCC汽油烯烃含量下降14.70个百分点,辛烷值基本不变,处理后的汽油烯烃含量符合我国车用汽油的使用标准。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FCC汽油提升管内降烯烃改质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催化裂化过程本身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成为近年来新型催化剂和新型工艺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在连续小型提升管装置上,考察FCC汽油降烯烃效果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催化裂化催化剂,当汽油烯烃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时,轻质油收率超过91%。低温、高剂油比、长反应时间和较低的再生催化剂炭含量有利于汽油烯烃的降低,汽油中C,以上烯烃降烯烃比较容易,C6烯烃有一部分发生反应,而C5烯烃基本不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不同含膦配体改性的金属铑催化剂在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综述了单齿膦配体、双齿膦配体和多齿膦配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膦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及其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介绍了烯烃氢甲酰化反应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对未来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添加1-己烯(质量分数为10%)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研究了S Zorb吸附脱硫过程中直链端烯烃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直链端烯烃在吸附脱硫过程中可以发生饱和、双键异构等反应,反应温度、氢油比、反应压力及空速等参数对1-己烯的转化、饱和以及双键异构化反应有着明显影响。高的反应温度、低的反应压力和氢油比促进端烯烃向内烯烃的双键异构化反应,如1-己烯发生双键异构化反应生成2-己烯和3-己烯。内烯烃具有更高的辛烷值以及更低的加氢饱和活性,因此端烯烃反应生成内烯烃的双键异构化反应使得S Zorb吸附脱硫过程中的辛烷值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14.
对工业装置降低RFCC汽油烯烃含量的方法及操作条件的调整进行了分析。首先要使用降烯烃催化剂,其次采用降烯烃的生产工艺并合理地调整操作参数,可以把RFCC的汽油烯烃含量体积分数降低15%。使RFCC的汽油能够满足工厂汽油调和后出厂烯烃含量体积分数小于35%的要求,从而达到汽油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脉冲微反装置,研究了不同骨架结构的C5~C8单体烯烃在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的裂解行为。通过改变催化剂装填量,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烯烃的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研究表明,脉冲条件下烯烃裂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裂解速率随其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烯烃-1的催化裂解速率是相同碳数的2-甲基烯烃-2裂解速率的1.4~1.6倍,但这2种结构的烯烃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裂解产物分布和丙烯选择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国外硫化烯烃的生产工艺改进及其代用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白玲  伏喜胜 《润滑油》1997,12(6):44-49
介绍了国外硫化烯烃的生产工艺改进方法及改进后的硫化烯烃与传统硫化烯烃的性能比较,同时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极压抗磨添加剂。该剂在齿轮油中使用时不仅可代替硫化烯烃,还可代替含磷剂。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多产气体烯烃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化裂化多产气体烯烃催化剂张瑞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关键词催化裂化催化剂,烯烃,丙烯,丁烯,异丁烯,异戊烯,反应机理1引言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及环境保护对汽油配方要求的逐渐苛刻,催化裂化(FCC)生产的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及戊烯...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烯烃混合物催化裂解增产丙烯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含碳烯烃混合物附加值不高以及含碳烯烃裂解工艺的独立性和可结合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与裂解产物热交换后气化的液相含碳烯烃混合物,与过热稀释蒸汽混合达到反应温度;裂解产物与原料含碳烯烃混合物热交换后,再与蒸汽凝液换热,最后经冷却器冷却分离出蒸汽凝液;  相似文献   

19.
吴巨兵 《广石化科技》2006,(1):13-16,41
为满足新标准汽油对烯烃含量的要求,降低蜡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的烯烃含量,在蜡催装置试用CC-200D降烯烃催化剂。试用期间,通过采用调整操作条件、改变催化剂注入量和改善产品分布等方法,在催化剂单耗不增加的前提下,使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平均下降了7~9个百分点,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试用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发明提供烯烃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其中,烷氧基残留量与钛载有量的摩尔比为0.60以下,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在羟基/镁的摩尔比为1.0以上的情况下使下述化合物(a1)和下述化合物(b1)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