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历年严重超采 ,造成了地下水持续大面积大幅度下降 ,从而形成了总面积 93 .6km2 的 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大漏斗区中心水位下降达 30m ,随之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地裂缝出现并不断发展 ,总长度达 18.8km。另外 ,由于废污水的排放、引污灌溉、工业生活废渣的堆积 ,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使得水环境地质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需水量逐年增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局部地区出现漏斗区。地下水超采导致当地环境恶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通辽市地下水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从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泉水断流;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含水层疏干或产水量减少;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水质污染加重及地面沉降。提出应对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加强保护,防止污染;压缩超采,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建立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经济杠杆,全面节流,优化调配,逐步实现引黄水和本地水资源的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徐州城市供水水源地降落漏斗演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市岩溶水强烈开采形成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位漏斗演化的3个阶段:增采阶段-水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控采阶段-水位平稳(20世纪90年代)、压/禁采阶段-水位回升(200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缺乏、城市生活及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岩溶水,城市化面积增大、有效入渗补给量减小,矿坑疏干排水、增大岩溶水排泄量等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岩溶水开采量、年平均降水量、土地硬化面积与漏斗水位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岩溶水开采量为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及漏斗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提出岩溶水超采情况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控采岩溶水,制定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扩大岩溶水水源涵养区;利用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等,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及城市雨水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市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观测资料,揭示兰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污水排放、蓄水设备修建及农业灌溉等因素使垂直渗入补给量增加,引起地下水上升,其中西固区地下水位上升剧烈,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水源地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下降显著;兰州市区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较多,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带来污染源强的增加、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以及水位下降等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老城区和工业区地下水总硬度、NO-3、氟离子、有机组分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廊坊市水环境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水位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产生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平市区地下水近11年的水位动态观测数据,研究了在人工开采情况下承压含水层的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R度上,市区中心位置承压水中的水位动态变化形式主要为波动中逐渐上升,而周边地区水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空间尺度上,地下水降落漏斗呈现由中心向四周偏移的趋势。通过对29口承压含水层水位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变化数据表明,水位上升的井数占总观测井数的65.5%。表明该区域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整体呈上升的演变特征,局部地下水超采有所缓解,降落漏斗范围逐渐缩减。本研究成果对摸清四平市区地下水变化规律和现状特征奠定了基础,为该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测试通辽市地下水水质状况,选定了两个典型区域进行水质分析。一个称为漏斗区,以通辽市区东部地下水下降漏斗区为中心,范围 100 km2,属于地下水强烈超采区、污染区和重要水源地区。另一个是双泡子区,面积为 338 km2,,是重点水源地和潜在超采区。选定 103眼地下水质监测井,水化指标 25项。经分析, 91%的地下水井表现为 CⅠ ca型水,其次为 CⅢ Mg型水,占 4%。另外还发现有 CⅠ Mg, CⅡ Mg, CⅡ ca, CⅢ ca, CⅠ ca, CⅢ Na等型水。经综合评价,两区为污染水体和中度污染水体。同时对该区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对临汾市尧都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的水位动态变化趋势、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漏斗区的治理对策,为临汾市尧都区降落漏斗区的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及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庆阳地区董志塬塬心水位埋深小、富水性强,塬边水位埋深大、富水性弱的地下水分布特点,以及塬区中心地下水开采量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快、水位降落漏斗逐年加大的现状,指出只有查明地下水储量,对地下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防止水污染,提倡节约用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源,才能合理开发利用该塬区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主要原因。截止2014年底,新乡市共有地下水漏斗区5处,总面积约12.53万hm~2,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约为10~18 m左右,且呈现范围逐年扩大、埋深逐年加深的趋势。文章在对各漏斗区的形成与发展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漏斗区补源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漏斗区相关措施,为新乡市解决地下水漏斗区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环境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刘革 《东北水利水电》2003,21(1):53-53,58
文中从河道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中部平原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地下水降落漏斗越来越多,沿海地区海水不断入侵、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对辽宁省水环境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 第二水源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城区口供水能力0.19万m~3的阳谷县第一水厂,年提取地下水2300万m~3,由于采补失调,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的浅层水位降落漏斗区和深层降落漏斗区,加速了地表水的下渗和降水入渗速度,地下水受到污染。鉴于城区周围地下水质较差,农业灌溉、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矛盾突出,水环境破坏等实际状况。急需开辟第二供水水源。根据现有资料,经实地勘测、调查、水质化验等,建议在张秋镇景阳岗附近建设日供水量2.0万m~3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的逆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由于石油开采所形成的我国第二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不仅引发了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而且是造成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污染、湿地面积急剧缩小等多种灾害的直接原因。值得庆幸的是,在石油部门和水务部门近年的共同努力下,大庆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正在逐年缩小、水位在回升,治理地质灾害的治本措施正在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鞍山市西郊水源地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已形成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且"漏斗"在逐年加深,面积不断扩大,对水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依据该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开采量统计数据以及水源地地下水的初始状态等资料,对西郊水源地"漏斗"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影响制约"漏斗"状态的主要相关因子进了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的大规模无节制开采,导致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调查侯马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的水位动态,掌握侯马市地下水漏斗区的水位变化趋势,提出地下水漏斗区治理措施,促进侯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沈阳漏斗区地下水资源开发概况沈阳地下水资源疏干漏斗,是指以市区为中心,30米标高等水位线闭合圈定的约24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而言,(以下简称沈阳漏斗),目前因地下水大量超采,漏斗还在发展,水位还在下降,76~83年水位最大下降达到16米,平均年降速度2米,照此下  相似文献   

18.
中小城镇地下水超采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平市区及主要城镇严重缺水,水的供求矛盾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暴露出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四平市区及主要城镇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1994年末,四平市区已形成137.0km2的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最大水位降深达100m,而且地下水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为此应加快引水工程实施步伐;依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力度;搞好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保护好水资源,严防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主要根据豫北平原2006-2010年地下水动态1449点次监测数据(浅层1125个,深层324个),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历时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地下水流场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且地下水漏斗面积逐渐扩大,人类活动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是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天津和沧州等大中城市区深层承压水位止跌回升,地面沉降有所减缓,但由于长期采补失衡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和中东部平原深层承压含水层区仍发育两个带状巨型超采区。山前单一潜水含水层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整体下降,含水层亏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水库过度拦蓄造成山前地下水补给大幅减少;相邻的弱承压水超采区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在扩大并呈连片趋势,其原因是地下水开采强度过大、水库调度不规范及来自上游单一潜水含水层的侧向补给锐减。中东部平原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地下水降落漏斗也在扩大呈连片趋势,是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形成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为此提出分区分层精准施策的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