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火灾后陶粒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火灾后配筋陶粒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对一组陶粒混凝土简支梁进行高温过火及火灾后的常温加载试验.与火灾前相同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构件进行对比,过火后试件的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对陶粒混凝土试件的高温过火及过火后的加载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火灾高温后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的残余力学性能,设计加工了16个标准试件,通过静力拉伸试验和往复滞回试验,研究了过火温度、冷却方式、过火时间等因素对火灾高温后铝合金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火灾高温后,材料弹性模量变化不大,但材料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断裂强度显著下降;2)过火温度和过火时间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冷却方式影响不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强度下降越明显;3)采用Ramberg-Osgood模型,对火灾高温后材料的循环加载骨架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循环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骨架曲线,为火灾高温后;铝合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对火灾后建筑进行了检测鉴定,通过综合检查初步判定出建筑受火区域及受火温度,基于综合检查结果划分了过火区域,并对各过火区域构件损伤程度作了分级,根据不同的受火损伤等级提出相应的加固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宇 《山西建筑》2012,38(6):38-40
结合具体火灾实例,介绍了火灾后建筑结构现场勘察鉴定内容及流程,阐述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评估方法,并演示了相关计算方法,为今后其他钢筋混凝土过火建筑的正确评估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某综合办公楼2层发生火灾后,结构局部损伤严重。通过对该综合办公楼受火构件的检测与检查,推定火灾范围和火灾温度场,并根据混凝土构件过火后实际强度检测结果,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与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根据鉴定结果对过火区域进行局部加固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火灾事故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术》2009,40(4):376-376
今年元宵节晚上.央视新址因燃放烟花而引发火灾。有关专家对火灾现场初步勘察结果显示,文化中心着火后,燃烧主要集中在钛合金下面的保温层.具有表皮过火的特点。大楼保温层使用的材料是国家推荐使用的新型节能保温材料,这种材料燃烧后过火极快.因此瞬间从北配楼顶部蔓延到整个大楼,这次火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物过火燃烧最快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火灾后承重构件截面失去部分承载能力,必须进行加固补强。提出了过火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和施工原则,对过火混凝土梁柱进行了加固补强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对过火结构通过加固补强的方法完全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使用功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某房屋火灾后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调查检测,根据火灾后混凝土构件损伤情况,划分烟熏区、轻度过火区和重度过火区,并提出具体的检测方法,建议针对不同等级的受损构件采取相应的修复加固措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SRC柱-RC梁节点火灾后的滞回性能,对三个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未过火试件A直接进行梁端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试件B和试件C在进行拟静力试验前,首先分别进行升温时间为60min和90min的过火试验。研究表明,火灾后SRC柱-RC梁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等各项滞回性能指标均有下降,且下降幅度随过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对比分析了过火时间对各项滞回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C60混凝土为材料制作试块,将其在指定升温曲线下进行过火试验,并用热电偶测量试块内部的温度场.过火试验结束后,在混凝土试块的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XRD图谱分析,推测试块取样位置的过火最高温度.将推测温度同热电偶实测的温度进行对比,吻合较好.这证明火灾后通过对混凝土梁、柱、墙等构件取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XRD分析可以得知其过火的最高温度,从而为火灾后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管式空心楼盖的受力性能,制作了一个1/4缩尺比例的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管式空心板柱结构试验模型,通过在试验模型管式空心楼盖上施加竖向均布荷载的试验表明,该楼盖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各区格板发生竖向位移后,表现形状为"碗形",最大挠度发生在管式空心楼盖各区格板的跨中。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管式空心楼盖由于空心管的平行布置而呈现正交各向异性,在平行布管方向,楼板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楼板刚度削弱程度较大。在平行布管方向和垂直布管方向,无黏结预应力管式空心楼盖的变形仍可按连续板跨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火灾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加固修复混凝土空心楼盖二次火灾下的抗火性能,对四边简支混凝土组合塑料模盒空心楼盖进行两次火灾试验。介绍了试验空心楼盖第一次受火试验及火灾后构件修复情况,重点介绍了加固修复后空心楼盖第二次火灾试验,描述了试验空心楼盖在两次受火下的破坏特征、变形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砂浆修复的空心楼盖在二次火灾作用下,第一次火灾受损较为严重的部位易产生爆裂脱落,从而降低了耐火极限;二次受火下楼盖内混凝土的温度峰值高于一次受火,且距离板底越近,两次火灾作用中温度峰值差值越大;试件在两次火灾作用下跨中处最大竖向位移基本相同,第二次受火作用后的残余位移小于第一次;采用聚合物砂浆对火灾后的空心楼盖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楼盖仍具有一定的抗火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ANSYS软件,对影响混凝土楼板组合效应的节点性能因素作了分析,以楼板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有效宽度为参数,在梁端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通过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分析了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和承载力以及混凝土楼板的有效宽度,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多层建筑不等强度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能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当混凝土强度较高的柱穿过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楼层,形成不等强度的夹层柱时,如何计算该柱的静力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塑料埋管地板辐射采暖的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塑料埋管地板辐射采暖的热传特点和辅设方式,通过热工性能的标准测试,指出双回形铺设的塑料埋管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舒适的采暖方式,试验得出的热性能特征线为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磷石膏为模壳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完成了以磷石膏为模壳的钢筋混凝土密肋网格式剪力墙模型试验和以磷石膏为模壳兼吊顶的钢筋混凝土密肋井字楼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磷石膏为模壳的钢筋混凝土密肋网格式剪力墙的受力特性与普通剪力墙类似,为弯曲破坏;以磷石膏为模壳兼吊顶的钢筋混凝土密肋井字楼盖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具有较好的安全度,且用钢量、混凝土用量比常规结构小8.0%、7.5%。试验结果可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艳敏  李广景 《建筑技术》2012,43(3):248-250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住宅,顶层经常发生非荷载裂缝。通过对现行规范及试验方法的分析,提出采用先张法对楼板部分受力钢筋施加预应力,可有效控制楼板的非荷载裂缝。介绍试验方法和装置,试验结果证明,这一技术能有效提高楼板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具有高、大、重的特点。介绍了该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高大模架的设计、施工方法、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测温、安全质量措施和应用效果,实践表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多层大跨度结构体系--U形钢板 混凝土高强螺栓连接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该结构体系由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下肋、钢筋混凝土上肋和上下肋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剪力键形成的需考虑夹芯层剪切变形的空间楼盖。介绍了该楼盖结构体系的简化计算模型、弹性连续化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用分析方法,通过仿真模型试验及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弹性连续化理论分析方法与实用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由上、下表层薄膜刚度和具有一定抗剪刚度的剪力键夹芯层组成的U形钢板-混凝土高强螺栓连接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简化计算模型进行弹性连续化理论分析,其分析结果与仿真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按等强和等刚度原则将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折算成钢筋混凝土实腹梁的实用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与仿真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4%。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B区57 m×39 m+57 m×36 m双跨多层(地下1层、地上3层)工程为算例,并与原位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说明U形钢板-混凝土高强螺栓连接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大型履带吊车行走处楼板加固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广州歌剧院钢结构施工的特殊情况,考虑采用250 t履带吊车在混凝土楼板上进行配合吊装工作。为此,需要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加固,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楼板加固进行分析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对以后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