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采用钻孔注(放)水法探测了杨村煤矿综放面采后覆岩采动破坏高度;通过基岩柱厚度探测,探明305工作面浅部顶板基岩柱厚度;采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查明了工作面内的隐伏小断层及其延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05综放面安全防砂煤柱为30m,并制定了相应试采方案。通过试验取得了3煤综放面提高开采上限试采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老公营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覆岩结构类型,采用简易水文法、数值模拟法及类比分析法预计了综放开采的覆岩破坏高度,分析论证了特厚煤层第四系含水层下综放开采的可行性,提出了首采面进行综放试采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综采放顶煤工艺在兖州矿区的推广应用,综放工作面的瓦斯问题已日益成为威胁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涌出规律的摸索,从实践与理论上归纳综放面瓦斯涌出规律,通过实施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综放面回风隅角瓦斯防治水平,确保综放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矿井与断层区域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物探断层情况,开发了以厚煤层断层煤柱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方案、综放采煤工艺为主的断层煤柱综放开采技术,设计了采面防治水设备设施配置;分别对YF8断层下盘保护煤柱和YF20-3断层上盘保护煤柱进行了成功试采。  相似文献   

5.
杨村煤矿305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在采煤机割煤、放煤及各放煤输送机转载点等环节中,粉尘浓度都非常大,致使综放工作面粉尘污染相当严重.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尚未开采的煤层,使煤体润湿,以减少开采时浮尘的生成量,是一种积极主动减少粉尘产生的有效方法,是从根本上综合解决上述安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综放面瓦斯来源的分析,阐明了综放面初采期进行瓦斯抽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后高抽巷处理综放面初采期瓦斯。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后高抽巷瓦斯抽采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综放面初采期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综放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华丰煤矿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提出大倾角综放面煤层自燃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在1409大倾角综放面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确保了华丰煤矿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大倾角综放面煤层自然发火特点及其规律,制定了大倾角综放面综合防灭火技术方案,通过在大倾角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现场应用,实现了大倾角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顶山十三矿己15-17-11020综放面大断面切眼采用锚索配合锚杆全锚支护,设计依据、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选择的分析,探讨了综放面大断面全锚索支护的技术可行性、安全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兴隆庄煤矿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综放开采安全可行性问题,以630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第四系主要含隔水层富水性、底粘厚度分布和主采3煤层上覆基岩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获得该工作面底粘厚度和基岩高度分布特征,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级,该工作面可按留设防砂煤岩柱进行试采。采用类比分析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分别获得了垮落带最大高度,对综放开采条件下保护层厚度进行了类比分析,计算了开采3煤层最大厚度8.9 m条件下所需最小安全基岩柱高度,反算了基岩柱高度48~49 m范围3煤层限厚开采的量化取值。研究结果为该工作面按防砂煤岩柱类型进行安全开采的可行性试采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平朔井工三矿区段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段煤柱的留设宽度是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平朔井工三矿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一直采用经验值20m,为优化区段煤柱宽度,提高资源采出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平朔井工三矿合理区段煤柱宽度进行了研究。煤柱应力实测表明:井工三矿9104与9105工作面间20m煤柱宽度有一定的富裕量,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平朔井工三矿区段煤柱合理宽度应大于12m。  相似文献   

12.
以白家庄矿9#煤层3971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刀柱遗煤下的开采工作面和巷道围岩宏观力学场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包括工作面煤层及周围岩体在内的三维力学场分布、破坏场特征和位移变化规律,揭示了刀柱遗煤下综放工作面的力学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受相邻工作面影响的煤巷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受相邻工作面影响的回风平巷12工程地质实际条件,运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详细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影响下巷道支承压力分布以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引起的侧向支承压力集中区位于煤柱附近上方的岩层中,并靠近采空区一侧.受动压影响巷道变形受工作面开采影响很大,在留有合适保护煤柱的前提下,高强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可以有效的控制此类巷道的围岩变形,同时采用钢筋锚网及锚索加强支护技术,以提高锚杆的整体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海虎 《陕西煤炭》2021,40(2):121-123,144
窄煤柱或无煤柱开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回采率、增加矿井的服务年限,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的矛盾,更有利于巷道围岩应力的重分布,逐步被矿井实施推广.根据王洼煤矿11采区北翼剩余工作面的开采情况,采用优化煤柱尺寸的方法,设计煤柱尺寸为5m、2m和无煤柱开采3种方案,分别与原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分析和成本核算,综合得出11采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与常规留煤柱开采应力分布的区别,以国内外首个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工业性试验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大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相邻工作面回采巷道未掘),小煤柱开采Ⅱ(相邻工作面回采巷道已掘),无煤柱开采4种不同开采方式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规律:在工作面前方,平行于工作面长度方向,煤柱留设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范围,在影响范围内垂直应力大小关系为:小煤柱开采Ⅱ大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无煤柱开采;留大煤柱,小煤柱开采时,靠近本工作面回采巷道附近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而无煤柱自成巷开采由于取消了超前掘进巷道,从而消除了掘巷引起的应力集中;在工作面侧向,大煤柱开采应力集中位置始终位于大煤柱内部,小煤柱开采Ⅱ位于下区段工作面实体煤内部,小煤柱开采Ⅰ和无煤柱开采则位于巷道煤帮内部,应力峰值位置与巷道距离大小关系为: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小煤柱开采Ⅱ和大煤柱开采;大煤柱开采时侧向应力峰值最大,小煤柱开采时次之,无煤柱开采最小,其峰值较大煤柱开采降低18.1%~20.3%,较小煤柱开采Ⅱ降低11.8%~17.3%,采空区顶板稳定后,无煤柱开采和小煤柱开采Ⅰ峰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同矿区石炭系煤层8105工作面过上覆侏罗系煤层采空区留设煤柱时的强矿压显现特征,采用理论与现场实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侏罗系煤层采空区煤柱的应力影响规律与石炭系煤层顶板的垮裂带范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双系煤层开采煤柱影响条件下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的“煤柱-覆岩运动”联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层采空区留设煤柱的水平与垂直应力较高,达10.5~13.5 MPa,应力集中区深度为40~70 m,剪应力波及范围达180 m;8105工作面顶板的垮裂带高度为150~170 m;工作面过煤柱时的强矿压显现是由采空区煤柱与煤层顶板垮裂运动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五阳矿短壁机械化采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产短壁机械化设备开采残留区段煤柱,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短壁机械化开采工作面布置、主要技术参数及相应的设备与开采工艺流程。为国产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浅埋薄基岩含水层下巷柱式放顶煤充填开采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且实现对地表含水层的保护,针对榆林市榆阳区煤层普遍埋藏浅、基岩薄、地表及基岩有含水层的特点,分析了房柱式、刀柱式采煤法的煤柱稳定系数小于1,煤柱失稳最终破坏地表上覆含水层.因此,提出了一种高采出率、保水的巷柱式放顶煤充填开采新方法,通过对巷柱式放顶煤巷道布置、回采工艺以及充填工艺的介绍,以期推动类似条件矿区采煤方法的改革,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采.  相似文献   

19.
侯志鹰  王家臣 《煤炭学报》2007,32(3):235-238
针对大同矿区“三硬”条件马脊梁矿2号402盘区刀柱开采引发的井下工作面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和地表整体塌陷,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进行采场力学行为模拟分析.从煤层的开挖到地表的塌陷,全面分析了开采历史过程的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场的分布与变化,以及采场内煤柱的稳定性.提出了采场内煤柱失稳破坏引起采场应力重新分布,出现煤柱群连续失稳破坏的多米诺效应,从而导致采空区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和地表整体塌陷.  相似文献   

20.
安家岭二号井B402工作面终采线位置合理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露井联合开采下的安家岭二号井B402工作面的回采推进,为合理确定该工作面终采线位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煤柱应力,巷道的破坏及变形情况.提出了B402工作面终采线应采用80 m,否定了原先按一般开采条件确定的50 m终采线位置.实践证明,上述确定的B402工作面终采线位置确保了4煤3条大巷的稳定性,实现了4煤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