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一种简易的测试方法对HFC接入网回传通道及相关设备的NPR指标进行测试,力图准确了解回传通道开展业务后,放大器和光链路对回传系统的指标影响程度,从而为HFC接入网中开展综合业务提供理论指导,并通过实际双向HFC接入网回传系统NPR的测试证明,只要回传输入电平满足网络设备的回传功率驱动要求,同时网络回传通道设计合理,系统的回传NPR指标是完全能够满足IEC60728-10反向通道噪声功率比NPR≥25dB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2.
双向HFC网上行传输的技术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HFC网络开展交互式业务时,在回传通道上存在回传噪声,分析了回传噪声的种类、特征及噪声的形成原因、侵入途径等,提出了为解决回传噪声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在双向网络上顺利实现交互式业务。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利用HFC网络开展交互式业务时,在回传通路上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回传噪声,分析了回传噪声的来源、种类,及噪声的形成原因、侵入途径等,提供了为解决回传噪声问题,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众多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发现尽管采取了各种对策(如安装过滤器等),仍不能消除某些频带的回传噪声,回传噪声的高峰每隔约1MHz周期性地出现,日立金属公司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查明了原因,即磁化的铁氧体材料的磁致伸缩产生了噪声,所谓磁致伸缩是指磁性体磁化时产生的微弱的变形现象。在以往的铁氧体材料下,受流过附近的电流的影响,沿着铁氧体材料磁化的方向发生伸缩。结果,磁化的铁氧体材料的伸缩起到了像发电机一样的作用,在信号线上产生导致回传噪声的噪声。日立金属通过改变使用于铁氧体材料的金属———Ni(镍),Zn(亚铅),Fe…  相似文献   

5.
在HFC网络上开展高速数据业务的初期,用户少而分散,但为了兼顾当前及潜在用户,需要将所有小区的回传通道都连接到CMTS上行端口,因而造成了两难选择,一个CMTS上行端口可以混合的通道数目有限,而又需要大量CMTS开通所有小区,但是大量的cM髑增加了前期的投资而收入却很少。采用反向通道复用器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反向通道复用器是回传接收卡的扩展,通过高速射频开关提供了8:1的汇聚比,也就是说,单一的上行接收卡在不增加汇聚噪声的情况下,有32路网络回传通道的容量。  相似文献   

6.
在可靠性筛选中检测具有潜在损伤的器件一直是个难题。对GaAlAs红外发光二极管(IRLED)功率老化前后低频噪声的测量发现,1/f噪声幅值与偏置电流的γ次方成正比(小电流区γ≈1,在大电流区γ≈2),且老化后1/f噪声幅值比老化前增大2个数量级。基于载流子数涨落和迁移率涨落机制建立了一个GaAlAs IR LED的1/f噪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GaAlAs IR LED的1/f噪声在小电流时反映体陷阱特征,大电流时反映激活区陷阱特征,l/f噪声的增加归因于功率老化诱生的界面陷阱和表面陷阱,1/f噪声可以用来检测GaAlAs IR LEDs的潜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李冰 《中国有线电视》1998,(4):X009-X013
有线电视网络回传技术的探讨与应用(下)□李冰(辽宁省抚顺有线电视台113001)4.4回传网络的指标计算回传网络的指标因回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由于非电视回传业务另有规定标准,在此,仅对电视回传信号的指标进行分析,并主要计算载噪比、交互调、二次互调等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HFC网络中对回传通道进行设计的相关要求及措施,重点通过对HFC回传信号的特征及其表征方式的分析,指出利用每Hz固定功率进行功率分配是调整回传通道的重要依据,并从南京有线电视网络模型出发,利用每Hz固定功率法,对实际网络中回传通道驱动功率和回传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Cable Modem为例,推算了实际网络对综合业务开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南京有线电视网络结构出发,利用每Hz固定功率法,对实验网络中回传通道驱动功率和回传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Cable Modem为例,推算了实际网络对综合业务开展的适应能力。计算表明,回传通道的系统指标完全符合综合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HFC接入网回传信道的分析及噪声抑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基于HFC结构的CATV网络进行双向高速数据传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回传信道受噪声与干扰的影响严重引起传输质量恶化。对回传各频段噪声进行分析并对一种新的噪声对抗技术-S-CDMA(同步码分多址)的抗干扰性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