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建设》2023,(10):46-49
<正>陕西省渭南市现有43个中国传统村落、100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市级渭南传统村落。2020年,自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以来,渭南市深入挖掘保护传统村落中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要素的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利用探索和实践工作,编制了《渭南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建设了渭南市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集中展示渭南市传统村落保护成果。  相似文献   

2.
《城乡建设》2023,(10):42-45
<正>江西省抚州市拥有135个中国传统村落,约占江西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居全省设区市首位。2020年,抚州市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成为全国首批10个示范市之一。近年来,抚州市以金溪县为核心,以乐安县为片区中心,重点打造16个核心村落,集中推进52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23,(10):70-73
<正>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简称黄南州,是青海省传统村落的富集地,在沿隆务河、黄河流域有91个传统村落,表现出集中连片、保存完整、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近年来,黄南州不断加大传统村落申报力度,先后有30个传统村落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占全省总数的24.4%。黄南州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不仅保护了村落传统格局、自然环境、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等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村庄的发展动力,促进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当前传统村落凝冻式、碎片化、文脉断裂的保护现状,亟待探索基于“整体性”的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路径。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作为中华优秀的村落营建经验“一举而百善”,是物质空间关联形成的整体景观、生活方式与情感凝结的文化网络,蕴含了自然山水环境下的人地共生理念。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保护利用应按照在地原真保护、民本活态利用、区域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阐明核心价值与要素、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协同多维传承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撑措施的内容,据此,本文提出集中连片区划定集群保护、历史格局修复、新旧协同格局传承、土地利用管控、动力培育与活力提升的路径。这对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弘扬文化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大玉 《城乡建设》2023,(10):13-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中华农耕文明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实现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我国着力于传统村落的普查建档与保护利用,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体系。当前,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围绕人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如何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未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信息和多样的文化景观。面对目前6819个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如何避免零碎化保护、格式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问题。利用ArcGIS10.2在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引入以区域统筹为统领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理念,针对传统村落集群分布的地区,提出资源要素的整合与融合,进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作集群发展”“改善提升人居环境”的保护利用路径探索。以渭南市传统村落为例,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耀  龙彬  张菁 《中国园林》2023,39(9):67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构建 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尺度传统村 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景观生态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文化遗产安全、自然生态安 全和休闲游憩适宜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识别构成要素、建立网络体系,形成区域尺度下传 统村落景观安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进而以腾冲市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景观 安全格局包含节点、廊道、环境3个关键要素,并可划分为不 同的安全等级;2)通过节点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 环境划分、优化与联系等步骤,建立由4级节点、2级廊道和 3级环境组成的腾冲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3)基于获得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对应“村落-廊道-区域”的分级、分区保护 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区域 性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自然和人工环境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于2016年落户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其独特之处在于以"连片成区"的模式开展保护规划。本文从井陉县传统村落区别其他传统村落的特殊性出发,就其特殊性论证了采用"连片成区"保护模型的必要性。结合保护规划,对"连片成区"模式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从资源立档、范围划定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完整展示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通过对井陉县传统村落的现场调研、访谈与考证,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供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研究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理论的研究,指导未来的保护性更新实践,并可作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参考,具有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2023,(10):38-41
<正>安徽省黄山市拥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占安徽省的66%。如何在传统村落保护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面对这个问题,当地积极探索实施“微改造”提升、“微创意”运营、“微景区”培育、“微传播”弘扬、“微奉献”治理的“五微”行动,通过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在有效保护古徽州文脉的同时,让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30日-31日在浙江省松阳县召开的"复兴之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是一次独具意义的交流盛会。来自各界的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认识、问题与对策"、"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利用与产业复兴"、"传统村落中建筑的改善与利用"、"传统村落的管理与体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以晋中地区8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成与兴盛年代、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以及村落特色为研究基础,利用ArcGSI软件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对晋中地区传统村落进行量化研究,并与不同时期晋商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以分析其分布及特征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表明:(1)晋中地区传统村落形成了一个高密度集聚区与两个次密度集聚区,其联系紧密且主要受地形影响;(2)传统村落多在元代及以前形成,但大多数在清代才达到兴盛,与政策变迁和晋商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通过现有遗存判定村落类型,提出建立四大集群的集中连片保护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为了探寻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途径,应以集群的思想指导传统村落的良性发展。【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传统村落为例,结合当地地理文化特征,选取空间邻近、地貌相似、文化趋同、民居同构4个要素,应用ArcGIS Pro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对113个传统村落进行单要素聚类和集群识别与分析,划定集群区域。【结果】漳州市传统村落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聚类特征,并可识别出全要素集群三大类共31个村,特色要素集群七大类44个村和潜力集群38个村。【结论】传统村落集群识别能够高效地对量大面广的传统村落进行聚类;传统村落集群保护能够跳脱出村落单体保护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文化破坏和流失,从整体的角度对传统村落资源进行统筹,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2023,(10):50-53
<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共有6批92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恩施州境内广泛分布的传统村落保持了山水原位生态,体现了民族的安宁和谐。近年来,恩施州贯彻“底线管控+活化利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突破”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针对当下“凝冻式”保护利用导致的传统村落活力缺失、日渐破败和空心化的严峻问题,基于环太湖传统村落的深入调研,从“三生”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活态化保护利用多元路径。其中,空间维度的多层级路径由村落整体格局、建筑单体和室内环境三个层级构成;时间维度的历时性路径由近期、中期和远期相结合的方式渐进推进,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路径相互交织作用,共同实现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最后以环太湖地区周铁传统村示范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上述多元路径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兼具一定的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传统村落“活态再生”内涵阐释、理论文献的综述,从“文化定桩、功能注入、点穴启动、适用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当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结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古村实践案例,列举了“活态再生”具体改造方法及改造前后对比,体现了规划设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角色,以期对当前我国各地相同或相似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4):103-104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旅游语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会议反映了学者们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是区域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载体,我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亟需建立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保护发展理念。因此,该文以集群为视角,提出传统村落的连片保护发展概念与内涵、框架与路径,并以河北井陉为例,将传统村落放在一个系统地理单元内研究,探索建立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的模式与方法,以达到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设施共建共享、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动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村落品牌文化群,为传统村落集群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析初探——以肇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祈求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发展。以肇庆为例,首先分析其在广东的文化形态分区区位;再以肇庆辖区内22个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该分析框架进行文化景观解读。最后,本文提出传统村落的动态发展结论,并指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两大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其一是城镇化的传统村落,应在变化中传承村落原生的文化基因。二是再村庄化的传统村落,应建立“环境-产业-社会”协调互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专家观点     
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复兴之履"日前,在浙江松阳县传统村落北乌井村和酉田村召开了一场"复兴之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各界的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认识、问题与对策""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