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天惠  刘竟成 《酿酒》2024,(2):14-17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普及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根据地。以梳理融合泸酒文化的酿酒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构建的内涵和必要性为起点,客观分析酿酒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在酒文化推广视域下,探索酿酒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泸酒文化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酿酒技术专业群以泸酒文化铸魂育人,培养高度认同并践行泸酒文化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反哺地方,服务泸州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使泸酒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职业院校在专业群建设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并逐步成熟,高水平专业群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是深化产教融合、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深度剖析了高水平专业群的政策引领、建设意义以及产教融合对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性,并以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群逻辑架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创新团队、产教融合平台五个方面提出建设策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彭继宾 《酿酒科技》2023,(8):141-144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酿酒技术专业始建于1983年,是贵州省最早为培养白酒酿造、检测、品评和勾调技能人才而开设酿酒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办学至今,已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酿酒企业输送4000余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针对新形势下酿酒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实训基地的需要,简述了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酿酒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育人系统是主动服务区域纺织服装贸易产业升级的人才新需求,依托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现代纺织贸易"专业群,以纺织服装设计、加工、商贸职业技能链为轴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引领,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以系统式思维将纺织服装与商贸 2 类 5 个专业进行有机融合而构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5.
轻化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轻工行业与周边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轻化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对当前轻化工程专业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分别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新型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五个方面为轻化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轻化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实现形式,以南海区环保产业需求出发结合专业试点经验,从合作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进而促进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白酒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酿酒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本研究对酿酒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意义,核心岗位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实习、素质工程、教学资源整合、考核标准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酿酒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酿酒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模式,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双高”建设背景下面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新需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需要顺应产业发展,打造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个性突出的专业群。本文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场所、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七方面的重塑探讨了专业群构建路径,从而提高高职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雪君 《西部皮革》2016,(4):246-247
机械类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建立机械类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界和教育界开始密切关注“产教融合”这一新型合作模式,旨在将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整合。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改革措施,以期在适应食品产业发展要求的同时,不断优化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食品加工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学校人才培养在结构、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文章以集美工业学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建设为例,从校企合作平台、一体化育人机制、双导师团队、信息资源开发及协同研究与服务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中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根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基于高职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编号:JYA1303)研究成果形成的理论性观点。文中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突出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解决办法,并通过其二级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举措,即:依托产业需求定专业目标方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引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室及配套管理机制;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与企业协同育人和创新,构建形成"产教融合、学做一体"职教办学特色,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对建筑业产业人才的需求,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为建筑产业链中上游输出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日益完善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建筑特色文化传承、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及人才支持。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在高校内涵建设下持续加大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建筑室内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和校企合作建设安泰产业学院等方面,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成为服务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这将融合校企优势资源,结合产业发展及教学育人要求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1]。产业学院是新时期产教深度融合的一种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推行产教融合下的专业群建设,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以福建工业学校与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为实践平台,探究适应产业发展和新型职业人才需求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凸显专业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18.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并且这一专业的实践应用性也非常强,基于此,必须借助产教融合路径发展此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文章概述了产教融合的内涵,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育人机制的意义,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育人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建设综合实训基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产教融合成为中职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应当格外关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拓展,通过行之有效的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和中职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深度关联。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度协同,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建设产业学院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课程体系建构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作出创新尝试,从而突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文章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惠山中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优化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接高端纺织服装产业群的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是推进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分析调研和实证研究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及育人策略建议。得出:校企双方构建复合创新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产业业务发展需求共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工作室、工作坊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发实用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共育"校企行所"混编师资团队,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政校企行所社"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