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心率及热感觉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作为研究人体热感觉的一项外在生理指标,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也表现出与常压不同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低气压环境下不同压力对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影响规律,探讨在低气压环境下是否存在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压力敏感区,本文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名受试者处在不同压力环境中的平均心率及热感觉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模拟的最低压力75.98 kPa(约海拔高度2 300 m)的范围内,人体平均心率及平均热感觉值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压力在86.11~101.3 kPa时,人的心率及热感觉变化显著;压力在86.11 kPa以下时,人的心率及热感觉变化很小。进而得到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心率及热感觉的压力敏感区,即86.11~101.3 kPa之间。  相似文献   

2.
冷红  张钰佳  袁青 《建筑科学》2023,(4):81-89+204
室外热舒适性的改善可以提升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进而促进健康,热舒适性受物理、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考虑心理因素作用的主观热感知在影响老年人活动水平中与基于客观监测的热指标同样重要。本研究以典型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主观感知和客观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寒地城市背景下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热舒适性关联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心理因素对主观热感知有显著影响;2)心理适应是老年人抵抗热不适感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3)不同强度活动主体对热环境需求具有差异,并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热舒适性优化建议以提升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5)
针对传统心率测量受专业知识和工作环境的限制,设计一种低功耗心率测量智能穿戴系统。该设计以STC15W401AS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NJL5303集成收发光电传感采样脉搏信号,经二阶带通滤波放大处理后由微控制器处理得到心率值,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将结果发送到手机端App软件显示。系统可开发为指套、手环、脚环和耳钉等产品,在不影响使用者日常活动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对心率值进行实时测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体力活动不仅受到客观建成环境与真实热风险影响,也受到主观心理感知影响。分析住区居民的热风险感知(heat risk perception, HR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实证基础。【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的方法,揭示了“恐惧”“态度”和“适应”3个维度上的HRP水平与体力活动水平分别在不同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类型的住区中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HRP与体力活动相关,其中恐惧和态度感知减少了体力活动,适应则增加了体力活动;HRP能够显著提高住区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模型的准确性,开放型中层住区居民具有最低的恐惧和态度感知水平,以及最高的适应感知水平和体力活动水平。【结论】从风险感知视角揭示了气候变化和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间接影响,为城市气候安全治理和健康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4)
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问卷法等对百色中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百色市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静坐等体力活动方式在随着年龄阶段的提升而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营造局部热环境可在较低能耗条件下有效改善人员热舒适性,也易于满足人员的个性化热环境需求。有关个体热舒适的研究较多,主要针对办公、睡眠等轻度体力活动环境,对从事体力活动的车间厂房内局部热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冬季无集中供暖的企业车间内常见的温度及体力活动,研究加热足垫对人员热感觉、热舒适、皮肤温度以及工作效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局部加热足垫可显著提高人员的足部热感觉、整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足部热感觉与整体热感觉呈显著相关性;当足部热感觉投票为1. 0左右时,整体热感觉处于热中性状态;随着整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提高,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体力活动缺乏引发的居民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该问题日益凸显。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群策群力,社会生态模型整合了影响体力活动的多层面潜在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本文在阐述模型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认知和干预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外基于该模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当前研究的共性认识、基本状况和面临问题,并从模型理论框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认识、物质环境干预和社会多部门协作等四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
目的:观察健脾温阳利水法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明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服用加减真武汤。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心率变异性,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有一定影响,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SPSS软件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锂渣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模型,分析各模型的残差图、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并结合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模型可决系数值对各模型的精确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出较优的锂渣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胶比、锂渣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锂渣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经残差分析和95%预测值区间检验,5个建议模型都有较好的精确度;经综合评价建议最佳的锂渣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是以水泥强度、胶水比、锂渣掺量和减水剂掺量为自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其相应的可决系数R2=0.920,均方根误差为3.684,平均绝对误差为3.1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44。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石窑沟村,为了探明该区域煤矿自燃区,采用收集资料、走访及野外地质调查、热红外遥感、高精度磁测、地面活性炭氡气测量初步解译推断出区内露天煤层自燃火区的范围、影响深度及类型,最后通过钻探对解译推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基本准确、可靠,为后期火区治理工程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研究工作表明采用这些综合勘查...  相似文献   

11.
提出以关键要素法重新对造价指数进行编制的问题,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识别关键要素和建立指数编制方程,并结合北京市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指数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关键要素法编制的工程造价指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运用典型工程法编制造价指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5)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同时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24 h DCG)监测的住院患者共270例,同时收集患者吸烟史、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心率减速力(DC值)、心率加速力(AC值)和猝死危险分层的差异,判断DC值、AC值和猝死风险分层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载脂蛋白B(Apo B)则较对照组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冠心病组的DC值明显下降,AC值明显升高,猝死危险分层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A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猝死危险分层与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减速力能够定量评估自主神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5)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临突发疾病,无法及时就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疾病的致死率。本文通过对发射式光电传感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监测心率的智能腕表,可应用于突发老年疾病的监测与报警,文章将就该产品的系统框架、主要模块原理、应用价值等方面做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木柱火灾后的耐火极限,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热-结构间接耦合法对木柱进行温度场和耐火极限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值比较,进而对木柱的耐火极限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柱表层和里层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离木柱表面越近的点升温速度越快,最终温度越高。木柱随着木材密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随着持荷水平的增加,耐火极限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的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室外人居环境进行良好的预测和评价,克服CFD数值模拟等其他模拟方法在解决城市气候图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该研究采用已研发的多用途建筑区域热气候评价模型,以深圳国际低碳城热环境为对象,针对夏季最热月情况初步形成区域热环境城市气候图。该文结合规划专业技术,对空间参数和下垫面信息进行归纳和简化,讨论了区域内夏季不同室外环境参数气候图的分布规律和彼此的相关性,分析了城市气候图中差异性较大地区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宜采取的相应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国际低碳城内部建筑和人员活动密集的中部区域和林地为主的周边区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热气候规律,前者比后者气温高约3.5℃,含湿量低1 g/kg左右,人为排热量密集的地块可达到160 W/m2以上;热舒适性指标SET*在中部区域呈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平均比周边区域低1.5℃左右,但部分局部地块超过了30℃,需要进一步从规划的角度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调整建筑布局。  相似文献   

17.
林林  郭剑英 《园林》2022,(1):97-102
国内外研究表明,邻里活动空间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分配不均导致儿童体力活动水平逐年下降.为探究邻里活动空间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采用IPA(重要性—满意度表现分析法),以南京市鼓楼区7个邻里小区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并分析4~6岁儿童进行体力活动的情况,探究安全性、可步行性、交通噪音...  相似文献   

18.
马艺槿  蒋雨琦  方殷 《城市建筑》2023,(15):150-154+183
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在空间上的反映,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是影响居民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健康的重要载体,探究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影响机理,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视角,建立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多样化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水平的联系,甄别显著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建成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合理的交通线路及站点规划能鼓励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增加居民的体力活动;(2)城市空间的绿化程度影响居民的体力活动时间,在绿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居民体力活动意愿更高;(3)建筑设计会对居民体力活动需求及意愿产生一定影响;(4)城市建筑密度影响居民体力活动频率,应设置合理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19.
慢行道设计对景观、空间尺度及与环境的协调都有 相应的要求,各景观构成要素对微气候环境,如太阳辐射遮 挡、温湿度分布及风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行道树遮阴是影 响慢行道热环境的主要因素。依据遮阴率指标选取典型慢行 道,对其微气候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向步行和骑行人群发 放问卷调研,获取慢行道的热环境水平及人群的热特征,采用 标准有效温度(SET* )指标结合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对慢 行道的热舒适进行量化评价,得出影响人群的微气候因素偏 好、热舒适区域及出行时的热期望,构建以“遮阴率-热环 境-热期望”的慢行道微气候环境评价策略。最后,以广州市 一处实际室外场地为例,采用ENVI-met 4.0 CFD模拟耦 合RayMan软件的方法,探讨建立在热环境、热舒适量化实 证基础上的慢行道热环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1)休闲体力活动时长、代谢量与热舒适呈线性关联,活动人次及强度类型与热舒适呈时段性、滞后性和非线性关联;2)非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下,主观意愿及社交需求提高活动主体7.5℃的对抗强度;3)太阳辐射、风速与休闲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关联机理;4)低温、通风的微气候特征可有效增加低、中等强度活动人次,延长活动时长,低风、低湿、高日照有利于诱发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发生,旨在为营造微气候适宜性的休闲体力活动空间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