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槽车为发酵容器,添加强化麸曲,按照大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进行发酵,分别对大曲清香型大米查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酒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由于添加了强化麸曲,发酵过程中升温速度要快于对照组,对淀粉的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酒醅的糖化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要高于对照组,酒质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传统大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基础上,以不锈钢罐、石窖、陶缸为发酵容器,研究不同发酵容器对大曲清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根据发酵情况及最终酒质的综合比较得出,在泸州地区春季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不锈钢罐和陶缸比石窖更适用于酿造大曲清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3.
以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经醋酸发酵制取醋酸发酵液,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通过考察醋酸发酵液的添加量,研究了其对酒醅发酵和清香型白酒酸酯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在大酒醅发酵时添加醋酸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大酒醅酒精度略微下降,但添加醋酸发酵液可明显提高大渣酒中的主体酸酯含量;二酒醅发酵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结束后二酒醅酒精度呈增加趋势,二酒中的酸酯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变化。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醋酸发酵液添加量使大酒醅含量为3.0mg醋酸/g醅时,酒中主体酸酯含量提高较为显著,大酒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提高了138.35%和85.43%,2次发酵总酯提高了25.93%。  相似文献   

4.
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压醅工艺发酵周期多为56天,而传统工艺发酵周期为28天。试验选择72个原酒酿造班组所产的压醅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和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各36批原酒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两种工艺生产原酒的总酸、总酯、特优级酒率以及出酒率数据。结果发现,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酸分别提高0.16g/L、0.04g/L;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酯分别提高1.76g/L、0.24g/L;其中压醅工艺所产大米查原酒总酸、总酯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原酒。此外,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特优级酒率提高了2.86%,而出酒率则降低了0.57%。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压醅发酵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清香型原酒的品质,从而为白酒企业产品酒体设计和品质提升提供更多优质基酒。  相似文献   

5.
《中国酒》1998,(1)
①清香型白酒又称汾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它具有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的特点。这类酒的香味成分主要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的主体香味。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清烧和地缸发酵的传统工艺制成。  相似文献   

6.
《酿酒》2021,48(3)
通过对不同发酵期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入缸水分、入缸温度以及产出酒的感官评价、微量成分分析对比,找到延长发酵期白酒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白酒风味口感、丰富白酒产品种类,该研究通过融合清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得到一种混合发酵生产清芝复合香型白酒的工艺路线及发酵工艺参数。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清芝复合香型白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麸皮添加量6.0%、芝麻香型曲添加量11.6%、清香型曲添加量8.0%、芝麻香型料醅质量分数为52.8%。此时,清芝复合香型白酒的感官评分为69.7,总酸、总酯含量分别为0.44 g/L和4.10 g/L。  相似文献   

8.
以清香型白酒大米查酒醅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酒醅中乙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酸乙酯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清香型白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酒醅中乙酸乙酯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大曲添加量12.2%,发酵温度28℃,水添加量118%、发酵时间21 d。在此优化条件下,酒醅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为(0.91±0.02)g/kg。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滚动式搅拌发酵车,应用于清香型白酒酿造,试图为清香型白酒生产的机械化提供可参考雏形.并从微生物监控、温度、水分和劳动力强度4个方面阐述了新型发酵车的优势.但同时,因为白酒的酿造更多的是传统工艺,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和未知因素,所以该发酵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更多有志于此的同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青稞酒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色清香型白酒。不同于传统清香型白酒采用高粱为主要酿酒原料,青稞酒是以高原特色农产品青稞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发酵而成。本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方法,并结合GC-FID、GC-MS及GC×GC-TOFMS分析技术,对天佑德青稞酒与几种典型清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佑德青稞酒与其它本地产青稞酒进行比较分析,从骨架成分定量发现,去除一些大骨架成分(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等),其余微量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本地产青稞酒的含量;从微量成分定量定性对比,天佑德酒样中的种类比其它本地产青稞酒丰富。天佑德青稞酒与一些典型的清香型白酒进行比较发现,天佑德青稞酒中总酯、总醇含量较高,总酸含量较低,其中总酯、总酸量比关系约为0.30,其他几种典型性清香型白酒的总酯与总酸比约为0.50~0.65。天佑德青稞酒中仲丁醇、正丙醇、活性戊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清香型白酒。通过HS-SPME-GC-MS技术发现天佑德青稞酒中的己醛、2-壬酮、壬醛、3-甲基吡嗪、苯甲醛、苯乙醛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清香型白酒的含量。GC-TOFMS定性对比分析发现天佑德青稞酒中含有32种萜烯类物质其中18种萜烯类物质为特有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感官分析、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酿造而成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香气轮廓及风味成分。采用保留指数结合标准品比对法分别从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16 种和121 种挥发性成分;并进一步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从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筛选出49 种挥发物(稀释因子≥2)。通过计算香气活度值,在现代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33 种风味活性物质,在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34 种风味活性物质。分别依据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定量结果进行香气重组实验,得到的模拟液与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香气较为接近,并通过化合物遗漏实验,表明现代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包括辛酸乙酯、乙醛、乙酸异戊酯、1,1-二乙氧基乙烷、己酸乙酯、戊酸、1-辛烯-3-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酸乙酯等物质;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包括辛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醛、乙酸异戊酯、戊酸、1,1-二乙氧基乙烷、异丁醇、乙酸乙酯、正丙醇、1-辛烯-3-醇等物质。两种工艺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在主要风味物质种类上差异较小,但是呈香强度和香气活度值存在较大的区别,导致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在感官评价和风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陶藏过程的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液微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结合感官与理化指标分析以及基于定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分析陶藏过程中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陈酿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有机酸含量上升,酯类含量多数降低,醛、酮、酚类也存在明显变化,醇类变化不明显;贮存5年后,清香型白酒呈现较为明显的陈香,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基本趋于稳定。该研究初步明确了陶藏对清香型白酒陈酿过程的影响,对清香型白酒陈酿工艺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堆积时间缩短到6 h,对试验所得大二米查酒体与对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试验的对数出酒率、感官品评、总酸总酯含量、主要色谱骨架成分含量与传统工艺的对比来评价该工艺条件的改变对传统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的改变主要对酒体的色谱骨架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川南糯红高粱为原料,在传统大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浓香型白酒的续糟工艺生产大曲清香型白酒。通过对续糟法大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下发酵过程温度、糟醅理化数据以及最终产酒质量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工艺条件下,糟醅发酵正常,出酒率较高,所产酒具有典型的大曲清香型白酒的酒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酿酒》2015,(4)
沿用汾酒工艺,采用地上不锈钢槽车的空调控温的方式进行发酵尝试,通过参数记录与分析发现,发酵过程不同位置的酒醅温度变化与传统的地缸发酵有很大不同,而出酒率与传统操作略有降低,酒体酸度略有升高。虽然地上控温发酵与地缸发酵在出酒率与酒质上略有不同,但通过不断优化工艺与设备改进,大曲清香白酒地上控温发酵工艺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酿造清香型白酒的大楂和二楂酒醅为研究对象,追踪不同发酵阶段酒醅中微生物及理化指标,探讨大楂和二楂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酒醅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微生物为酵母和细菌;大楂和二楂发酵过程中温度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变化规律;pH值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大楂起始发酵pH值高于二楂,发酵结束后pH值约为3.3;酒精含量呈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发酵15 d后酒精含量趋于稳定;水分含量在发酵23 d后不再剧烈变化。大楂淀粉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逐渐保持平稳的趋势,二楂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楂、二楂酒醅发酵过程中还原性糖含量动态波动变化,而发酵后期还原性糖含量都保持较低水平。研究淀粉及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清香型白酒品质的提升和产量的保证。本研究结果将为清香型白酒发酵可调控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利用混蒸混烧方法生产清香型白酒——适之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对适之酒发酵过程中酒醅温度、淀粉、还原糖含量、水分、酸度、和酒精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的探讨以及成品酒的理化指标分析,验证该生产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该生产工艺下,出池酒醅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水分和酸度分别为11.76%、0.42%、61.2%、2.17 g/100 mL,出池温度为18.5℃,酒醅中酒精含量为7.4%vol,白酒发酵正常,酒精含量较高,所产白酒符合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不同生产时期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跟踪了传统清香型白酒3个生产周期不同生产时期不同米查次生产白酒的总酸、总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高级醇、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之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清香型白酒总酸含量呈波浪式变化;总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基本稳定,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之比不断降低,直到挑醅时达到最低值;高级醇类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为异戊醇正丙醇异丁醇仲丁醇;二米查酒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大米查酒。以上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清香型白酒发酵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永 《酿酒科技》2009,(12):91-92
黄水自然发酵30d后,经稀释、褪色、过滤、陈贮一年后,用于新型白酒、低度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勾兑,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小曲清香型白酒固态发酵中泼入3%的黄水,在相同发酵期内可提高所产酒的总酸、总酯含量,改善酒的口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液结合”大比例食用酒精勾调清香型降度和低度白酒,有利于白酒工业节约用粮,我省3年来的实践证明,勾调过程如能严把基酒及其添加剂的质量关,所勾调的清香型低度白酒口感纯净,卫生指标先进,可以做到口感协调,低而不淡,但它们的理化指标很难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如为了达标而过量添加非白酒自身发酵的添加物,相反出现口感不协调,建议将相关标准中的酯酸等指标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