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抓手。农旅融合发展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新业态。文章对花籽山项目在乡村振兴政策下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将业态布局置入相应的空间结构中,以达到农业产业升级和共享旅游共融互生的迭代发展,从而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的多样性以及农业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各试点村庄的区域分布、村庄规模、经济基础等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紧扣"特色"关键词,将试点村庄分为"产业发展型""自然环境型""文化传承型",从多种维度总结归纳不同类型村庄在规划建设、组织运营等方面的途径.同时,针对下一阶段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面上创建工作,文章在...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风貌保护以及规划编制方面下大力气推进工作,从规划引领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正>乡村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乡村独有的田园景观、生存方式和文化意境,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互补型魅力空间、差别化人居环境。"十二五"以来,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江苏实施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我们的行动从农民意愿调查做起。2011年,我们在全省13个省辖市选择了283个各种类型的村庄、每个村庄再选择20户不同家庭,开展了"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意愿调查",调查形成了非常详实的一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抓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一体化考虑农业、农村、农民的产业发展和生活富裕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大丰田园综合体为例,探讨田园综合体主要建设方法、规划路径以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南京:连线连片整治村庄环境
南京紧密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农村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城乡一体、区域融合的连线连片综合整治.以交通干道沿线、城镇集中居住区、开发园区、风景名胜区等窗口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村庄河道沟塘、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源治理.同时,注重有序、适度拆并小型零散村庄,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提升小城镇、中心村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结合生态村创建,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塑造高品质都市乡村形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集中开展田水路林村的连片整治,并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相似文献
16.
<正>1.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地形上,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领土总面积的55.7%、26.6%、17.7%,是中国农业起源和兴盛的区域。八里张村位于河南新乡长垣县东部,为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人口约620多人,村内耕地1200亩,在农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水文化是苏南的灵魂,水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的必要途径。近年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各乡村为突显自身地域特色,以水文化作为苏南地区的规划与品牌营造的重要内容是较优选。文章以苏南地区典型水乡村——苏州东山镇吴巷村为例,探寻承载其水乡文化特色内涵,为苏南地区特色田园乡村品牌营造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业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动力与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应深刻分析村庄资源,结合当地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加强基础产业建设,并做好产业衍生,促进三产融合.研究明确特色田园村庄建设的着力点,调研相关理论与实践,分析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结合西山塘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案例,探索乡村物质形态、产业融合、特色品牌打造、生态基底延续等方面的发展路径,提高村民满意度,赋能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