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了空中隐身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分析了浓海雾对毫米波辐射信号的衰减,并对无源毫米波辐射计阵列探测热辐射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一维32通道8 mm辐射计阵列探测空中隐身目标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毫米波辐射计阵列在浓海雾气候条件下探测空中隐身目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地面目标被动毫米波隐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被动毫米波辐射计应用于末制导与成像探测,已对地面目标产生极大的威胁.为提高地面目标在未来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本文在被动毫米波探测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面目标在不同实战背景条件下毫米波辐射温度的计算,指出在进行地面目标主动毫米波雷达隐身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目标的被动毫米波辐射计隐身,最后通过被动毫米波辐射计探测距离公式的分析,对被动毫米波隐身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难以探测的现实问题,从辐射探测角度研究了毫米波交流辐射计用于发动机工作状态下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探测的新方法.在对毫米波交流辐射计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条件下目标辐射特性的特点,对毫米波辐射探测技术反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的机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理论计算结果,然后利用研制的3 mm频段全功率交流辐射计,在草地背景上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探测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毫米波辐射探测技术反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反涂层隐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毫米波辐射计探测空中涂层隐身目标的机理,对涂层隐身目标和光洁金属目标的天线温度对比度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利用毫米波辐射计对空中涂层隐身目标和光洁金属目标进行了探测实验.计算和实验表明,隐身目标引起的天线温度对比度比同等大小的光洁金属目标引起的天线温度对比度大;对毫米波辐射计探测空中目标而言,目标的隐身涂层起不到隐身功能.  相似文献   

5.
综合孔径辐射计空中隐身目标探测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炜  胡飞  陈柯 《微波学报》2012,28(2):28-31
微波辐射信号是"似噪"的随机信号,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具有随机特性。建立了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的统计分布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的目标检测概率计算方法,给出了综合孔径辐射计的最大探测距离方程。并以100单元T型天线阵列为例,分析了综合孔径辐射计用于空中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通过仿真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研究结果将为综合孔径辐射计技术在隐身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PMMW装甲目标小波包分析与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毫米波系统具有全天候或低能见度条件下工作的能力,但毫米波被动探测图像的限制是分辨率。小波包消噪是对退化图像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算法,给出了毫米波被动探测装甲目标的小波包分析去噪。为进一步刻画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辐射的表征方法,在分析毫米波被动探测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截面分辨能量体的新概念,并给出3 mm被动辐射计探测单层隐身迷彩装甲目标的辐射截面能量分辨体的实测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毫米波被动探测涂层隐身目标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涂层隐身目标被动探测的机理与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传播方式,给出了涂层隐身目标毫米波被动辐射传递方程新的求解方法。并对覆盖双层隐身目标板,给出3mm被动辐射计探测的实验测试数据,画出双层隐身目标板辐射特性分布图,由此分析了双层隐身目标板的毫米波被动探测的辐射特性与被动探测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8.
对于隐蔽目标的探测,雷达技术是常用的手段,现已发展出探地雷达、穿墙雷达等技术。毫米波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且可以成像,毫米波辐射计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且系统相对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浅埋的金属目标,提出利用其毫米波辐射成像进行探测,并利用区域生长法提取图像中的单个感兴趣目标,依据其辐射温度加权计算目标中心。实验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处理可探测到浅埋的金属目标,并提取出感兴趣的单个目标及其特征,以作为进一步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辐射探测目标亮温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建英  李兴国  娄国伟 《微波学报》2003,19(2):24-27,48
毫米波近感技术是利用物体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探测识别目标,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为在毫米波辐射探测中求得精确的真实目标亮温,必须建立天线电磁辐射与环境电磁辐射交会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是第一类病态Fredho1m积分方程。寻找适当的方法能得到一个尽可能好的或同精确值相当接近的近似计算方法,为此,本文给出毫米波辐射计目标辐射亮温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温度的建模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被动毫米波探测原理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辐射计天线温度模型与输出信号模型,对装甲目标进行了实战条件下的毫米波辐射温度计算与分析.指出在进行雷达隐身的同时,必须进行针对被动探测的毫米波被动隐身技术研究,即毫米波辐射特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被动毫米波制导下辐射特性控制的考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地面目标在未来战场的生存能力,分析了被动毫米波探测与制导的作用原理与实际威胁,指出了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控制的实际需要。在对毫米波辐射特性测量机理的深入分析,与辐射计探测距离公式的推导、讨论基础上,指出毫米波辐射特性控制的主要方向为目标的形状和材料特性的控制,并从这两方面分析了辐射特性控制的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毫米波近感技术是利用物体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探测识别目标的技术。它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为在毫米波辐射探测中求得精确的真实目标亮温,必须建立天线电磁辐射与环境电磁辐射交会的数学模型。此是第一类病态 Fredholm积分方程,该文给出毫米波辐射计目标辐射亮温的极值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属目标的探测问题,依据金属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辐射计成像的金属目标探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辐射计扫描目标并成像,再用区域标记算法标记成像图像,通过分析标记区域的面积排除干扰信息,最后检测出金属目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各种背景中有效检测出金属目标,为下一步目标的识别、跟踪与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毫米波辐射计的波形模拟与目标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毫米波辐射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辐射计探测金属目标输出信号的模型。根据波形特点提出一种目标识别方案,给出仿真结果,并讨论了识别方案的计算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系统具有全天候或低能见度条件下工作的能力。为研究毫米波被动探测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分析了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特性,提出了刻画毫米波被动探测隐身目标的表征方法,给出毫米波被动探测装甲目标图像的多尺度边缘检测及3 mm被动辐射计探测双层隐身迷彩目标实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毫米波被动探测与其他探测体制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毫米波被动探测的基本理论,提出了3mm与8mm波段水面金属目标的辐射特性检测方法。设计了用于探测海面金属目标的直接检波式毫米波辐射探测系统,对辐射探测系统的射频前端、天线、信号处理等各个部件展开详细的计算和讨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满足实际探测要求的直接检波式辐射计系统。  相似文献   

17.
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亮温平滑内插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毫米波辐射计的无源被动探测技术在反装甲导弹和末敏弹的制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求得装甲目标的辐射亮温,必须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方程是一病态积分方程其解很不稳定,利用样条插值的特性,以及一阶微分算子具有极小范数的条件,得到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亮温的平滑解,并应用于毫米波被动探测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被动毫米波探测与制导技术已对装甲目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提高装甲目标在未来战场的生存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源对消的新型毫米波隐身方法。该方法通过装甲目标车载毫米波干扰机发射低功率噪声来降低目标与不同实战背景的辐射温度差,使得末敏弹毫米波辐射计无法探测识别出目标,从而实现其被动隐身功能。与传统基于外形、材料的无源隐身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防护不同实战背景下的多种类型目标,还具有布设机动性强、工程实现简单等优点。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实战环境下装甲目标对其正上方9 0°立体空域内Ka波段、W波段末敏弹辐射计的隐身效能分别达到–20~–8 dB,–15~–8 dB,并且隐身效能较无源隐身方法也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毫米波辐射计探测金属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质辐射原理和毫米波无源探测技术,设计一套毫米波辐射计系统。根据实际运用需要,提出了目标信号波形特征提取与对目标中心进行定位的方案。通过建立天线温度模型和系统工作模型,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分析。最后通过设计实验,得到了十分有用的实测实验数据,验证了系统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0.
《电讯技术》2008,48(8)
毫米波辐射计校准和成像(谭利连) 本论文对合成孔径毫米波辐射计中用到的校准算法、成像进行了描述。校准算法适合于毫米波辐射计对地面上传感目标或者空中目标进行侦测。算法的空间响应信息量可以通过矩阵表达式的运算、转换得到较理想的数学公式。其实验结果已经得到验证,图像的重构以及出现的的误差也用仿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