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处理对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循环处理对铝合金力不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工艺路线,工艺参数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循环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相互作用的位错和亚晶是铝合金强度和塑性提高的原因,同时也使其组织结构更加稳定,力学性能对循环处理参数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冷热循环处理对SiCp/2024Al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冷热循环处理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热循环处理可以降低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促进基体合金的时效析出,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在交变温度场下的尺寸稳定性。冷热循环处理的下限温度越低,即上下限温差越大,降低残余应力效果越显著,对时效析出的促进作用越大,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以7A09铝合金长条状构件为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该构件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分布.通过冷热循环的方法,采用低温深冷处理系统分别进行了正交工艺试验及典型构件工艺试验,通过圆环法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开口圆环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140℃×0.8 h+120℃×2 h,并循环2次.通过典型构件的工艺试验,分析了该工艺对构件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机械加工后,采用冷热循环(-140℃×1.2 h+120℃×3 h,循环2次),可以有效的稳定铝合金加工尺寸.构件最大尺寸变化差值仅0.06 mm,已较稳定化处理前的尺寸变化有大幅的减小,平均尺寸变化仅-0.047 mm.  相似文献   

4.
杨峰  武高辉等 《上海金属》2003,25(1):1-3,21
研究了冷热转移速率对LY12铝合金微屈服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热转移速率易使材料中形成稳定的位错组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微屈服强度,对于圆柱和圆环试样,提高冷热转移速率不利于降低残余应力。分析认为,冷热转移速率应根据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冷热转移速率对LY1 2铝合金微屈服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冷热转移速率易使材料中形成稳定的位错组态 ,从而有利于提高微屈服强度 ;对于圆柱和圆环试样 ,提高冷热转移速率不利于降低残余应力。分析认为 ,冷热转移速率应根据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利用冷热循环处理装置对TC18钛合金锻件进行了冷热循环处理工艺实验,并研究了冷热循环处理对该合金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热循环处理对TC18钛合金的强度、塑性、断裂韧性及硬度等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对尺寸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深冷处理温度过低对合金尺寸稳定性不利。从提高尺寸稳定性方面考虑,冷热循环处理工艺应以深冷温度-120℃、保温时间24 h、循环处理次数3次为宜,此时圆环开口尺寸变化率与未冷热循环处理相比降低了13.6%。  相似文献   

7.
针对铝合金构件固溶时效后在机加工过程中尺寸不稳定的缺陷,以7A04铝合金回转体构件为对象采用冷热循环处理工艺.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构件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7A04铝合金构件,采用冷热循环处理方法(-160 ℃×0.8 h+120 ℃×2 h,循环2次)可以有效稳定加工尺寸,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冲击波对GH4169合金表面进行了强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激光冲击处理后其表面形貌的变化,用X射线应力仪测定了激光冲击处理后GH4169合金600℃和800℃回火处理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处理后GH4169合金残余压应力为-400 MPa以上;在800℃回火处理使残余应力值下降20%,600℃回火处理对其残余应力没有影响,回火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循环加热对变形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循环加热对变形65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变形碳钢经碳钢预先循环加热处理后,可使奥氏体晶粒尺寸稳定性提高,预先循环加热次数越多,后来加热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刘帅 《重型机械》2014,(3):41-45
结合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和"局部工程"的概念,采用局部激光表面处理方法对7075铝合金进行激光表面处理,以期得到合适的残余应力场,提高7075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并结合有限元技术,基于ANSYS计算软件,对激光表面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激光处理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稳定化处理对高碳预应力钢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稳定化处理对高碳预应力钢丝的常温松驰性能和扭转性能的影响.对稳定化处理的微观本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张力下进行稳定化处理.可显著降低降钢丝的松驰率,而不显著损害其扭转塑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程度渗氢处理Zr-4合金的双轴循环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当氢含量为CH=400μg/g时,在相同等效应变幅和相同相位角下,渗氢Zr-4合金的疲劳寿命高于原始冷变形状态Zr-4合金。当氢含量增加到CH=580μg/g时,渗氢处理Zr-4合金的双轴疲劳寿命却低于原始冷变形状态的Zr-4合金。透射电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表明,冷变形Zr-4合金渗氢后析出的氢化物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渗氢过程中中温条件下长时间保持导致基体产生去应力退火效应是Zr-4合金疲劳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纳米晶体材料由于内部存在高的晶界分数,晶粒长大的驱动力较高,导致常温及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较差,给这类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带来了障碍。本文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介绍了现阶段二元纳米晶合金热稳定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分别介绍了热力学稳定研究中的Trelewicz/Schuh(TS)模型、Wynblatt/Ku(WK)模型,Koch等人所用的方法,以及动力学稳定基本理论等主要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客观总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两种循环热处理工艺对钛硅共晶合金微观组织和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i原子在β-Ti和α-Ti中的溶解度不同,使热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压缩性能发生明显变化;与铸态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相比(σ=1224MPa,εc=2.4%),经过9次1050℃×30m in+水冷循环热处理后,合金的压缩强度和塑性都得到了显著改善(σ=1740MPa,εc=19.6%)。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3Cr13不锈钢民用刀具的循环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刀具的硬度、耐磨性和锋利度有较大提高,使用性能可与5Cr15MoV不锈钢刀具相媲美,可大幅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6.
稳定化处理对ZA27合金压蠕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稳定化处理对ZA2 7合金在常温及高温时的压蠕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试验温度为2 0℃到 16 0℃和压应力为 5 0MPa到 137 5MPa的范围内 ,合金在稳定化处理及铸态下的压蠕变量均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升高而增大 ,稳定化处理状态下的压蠕变速率大于铸态下的蠕变速率。稳定化处理后 ,合金在压蠕变过程中的负蠕变量及出现负蠕变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减小。两种状态下的稳态蠕变速率均符合于半经验公式ε·s=Aσnexp(-Qa/RT)。但在不同的温度稳定化处理后 ,合金的应力指数n和表观激活能Qa 均低于铸态时的应力指数和表观激活能 ,而合金的材料结构常数 (A =0 0 7)高于铸态时的材料结构常数 (A =0 0 0 2 )。在两种状态下 ,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均是由锌的点阵自扩散和位错的攀移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耐候钢裸露使用初期锈液流失导致污染环境的问题。方法制备了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处理溶液。通过周期浸润循环腐蚀试验、锈层微观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表面处理溶液对耐候钢锈层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处理后,耐候钢的开路电位由处理前的-0.395 V降低到-0.475 V,表面快速生成一层连续致密的氧化层。加速腐蚀16 d后,耐候钢的腐蚀速率由未处理时的0.209 mg/(cm^2·d)降低到表面处理后的0.106 mg/(cm^2·d),降低了约49%;锈层的自腐蚀电位由未处理的-0.216 V提高到处理后的-0.073 V,提高了约66%,自腐蚀电流密度由未处理时的7.41μA/cm^2降低到1.58μA/cm^2,降低了约79%。随着腐蚀时间从1 d延长至16 d,处理后的耐候钢锈层中α-FeOOH的质量分数由2.96%增加到4.46%,增加了51%,γ-FeOOH的质量分数由2.06%降低到1.65%。表面处理后的耐候钢锈层中,Cu和Cr元素在锈层与基体结合处和锈层内部发生富集。结论处理溶液降低了耐候钢表面的开路电位,可使耐候钢快速生成致密且连续的锈层,锈层中Cu、Cr元素富集促进了γ-FeOOH向α-FeOOH的转化,提高了锈层电化学保护性能,降低了后期腐蚀速率,缩短了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Fe100-xZrx和Fe90-xMxZr1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Tcr与成分x的关系。主要结果有:用Zr替代Fe使晶化温度明显提高;在Fe-M-Zr非晶态合金系中,随x增加,当M取Mn,Cr,V时Tcr增高,当M取Co、Ni时Tcr下降,化温度与熔点Tm的比值约2/3。随着每个原子平均外层电子浓度e/a的减少Tcr值线性地增高,上述结果用相关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碳预应力钢丝的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化处理工艺对预应力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动态应变时效观点出发分析了稳定化处理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的最佳温度为350℃左右,并且稳定化处理的冷却方式应采用加载冷却,否则强化效果将因偏聚在位错上的溶质原子的溃散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Binary, Ti–44Al, and ternary, Ti–44Al–xNb (x=4, 8, and 11) alloys were subjected to static and cyclic oxidation in air up to a period of 1 week at 850 and 950°C. The oxidation behavior is characterized by plotting a graph between weight gain as a function of time or number of cycles. The binary alloy undergoes the most severe oxidation while Nb provides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which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xides were examined by SEM and EDX was used to perform chemical analysis. Alternate oxide layers rich in alumina and titania were found along with an aluminum-depleted zone underneath the oxide scale.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alloys subjected to static- and cyclic-heating modes. Defects like twins and stacking faults were generated after a static mode of heating, whil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dominate the microstructures for samples subjected to cyclic hea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