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厚度比对不锈钢复合铝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四层对称轧制法制备了不同厚度比的不锈钢复合铝板,对不锈钢复合铝板的力学性能(σ0.2,σb和σ)、应变硬化指数(n)、塑性应变比(R)、凸耳系数(△R)、杯突值(IE)与厚度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厚度比的增加,σ0.2,σb以及n值均增加,而δ值有所下降,但都不呈比例变化,即不符合混合规则。 相似文献
2.
3.
4.
不锈钢覆铝板成形极限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Hil的各向塑性异性条件下推导了不锈钢覆铝板成形极限的计算模型。在应变比为负(β<0)的区域,根据Hil的局部颈缩理论推导出了复合板的局部颈缩条件式;在应变比为正(β<0)的区域,先根据Swift理论推导出了复合板的扩散颈缩条件式并计算出出现扩散颈缩的应变,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修正M-K理论推导出了复合板的局部颈缩的极限应变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发现复合板的成形极限介于其母材之间,并随着其母材中成形性好的材料的厚比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塑性工程学报》2016,(6):101-105
针对不锈钢复合板轧制过程中厚度比变化并影响成形板厚精度的问题,将316L不锈钢/Q345R低合金钢轧制复合区分为Ⅰ、Ⅱ区间,建立了热轧复合板厚度比计算数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初始厚度比条件下复合板真空热轧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初始厚度比和压下率下的复合板厚度比变化规律,并以初始复合比0.2样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厚度比计算模型可准确预测厚度比的变化大小;轧制变形Ⅰ区内厚度比变化明显,Ⅱ区内厚度比近似无变化;轧制过程中复合板的厚度比随着接触角的减小而增加,并且初始厚度比越大,其增加越明显;复合板的厚度比随压下率的增大而增大;拟合的厚度比曲线方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激光快速成形316L不锈钢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一般快速成型原理,采用激光熔化同轴输送的316L不锈钢粉末,在沉积基板上逐层堆积出薄壁金属零件,所制零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力学性能与铸态及铸造退火态相当,可满足直接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采用CO2激光器在316L不锈钢表面获得了超薄的铜熔覆层,文中分析和讨论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加激光功率,熔覆速度,离焦量以及送粉率等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熔覆工艺的优化方法,使铜层的熔覆厚度可控制在100μm之内,稀释率小于10%以及很小的热变形。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高能喷丸工艺对304不锈钢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再通过退火处理在表面获得双尺度结构,从而实现耐磨性-成形性间的平衡。通过金相和X射线衍射分析来表征细化层的微观结构,通过横截面的硬度测量和耐磨性实验来表征不锈钢的耐磨性,利用杯突实验和成形极限(FLD)实验来表征不锈钢的成形性。结果表明,0.3 MPa-6 min表面喷丸可以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6 nm,平均硬度为353 HV0.2,形变诱发马氏体质量分数50.2%,厚度约为125 μm的细化层。表面喷丸纳米化不锈钢的耐磨性显著提高,但成形性明显下降。表面喷丸纳米化+650 ℃退火30 min可在不锈钢表面获得双尺度结构的细化层,其中粗晶部分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2 μm,体积比约66%;细晶部分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8 nm,体积比为34%。这种双尺度结构的表面细化层兼具高耐磨性和高成形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激光熔覆技术作为推动国家制造业升级的重要绿色制造和再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海工交通、冶金机械等重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制造用粉末材料是影响该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铁基合金材料具有成本低、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特别是不锈钢体系的铁基合金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蚀性能而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在铁基材料表面激光熔覆不锈钢涂层的相关研究进展。根据显微组织的不同,目前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不锈钢涂层的类型主要有:奥氏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以及双相型不锈钢。重点综述了激光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熔覆方式等)、合金元素(Al、Ni、B、Mo等)、添加物(SiC、WC、VC、Cr3C2、Al2O3等陶瓷相)以及热处理(固溶处理、低温回火等)等因素对激光熔覆不锈钢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熔覆层的相组成、截面几何尺寸、稀释率、残余应力、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制。同时,指出了目前在铁基材料表面激光熔覆不锈钢涂层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2205双相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钴基合金熔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检测钴基合金熔覆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用能谱仪测定熔覆层和基体界面区域的Fe和Cr元素分布,确定熔覆层界面过渡区域的宽度。用显微硬度计和湿砂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摩擦表面的磨损特性,分析钴基合金熔覆层的磨损机理。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熔覆层的电化学腐蚀特性,并用2205双相不锈钢作为对比试样做相应的性能试验。结果熔覆层由γ-Co固溶体和少量的Cr7C3、Cr2Ni3化合物相组成,界面处的熔覆层相组织是少量的平面晶和胞状晶,其他区域是发达的树枝晶。由于熔覆层由多道搭接和多层熔覆形成,树枝晶生长有方向性,但不是成固定的方向,并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熔覆层过渡区范围为50μm左右,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达477HV(0.1),远高于2205双相不锈钢基体(265HV(0.1))。当磨程达到3354m时,熔覆层的质量损失仅为10.3 mg,约为基体质量损失的1/3。在3.5%NaCl溶液中,熔覆层具有较高的极化电阻与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小的自腐蚀电流。结论熔覆层组织致密,无气孔、裂纹等缺陷,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钴基合金熔覆层具有良好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CT90钢耐腐蚀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升激光熔覆效率。方法用快速激光熔覆在CT90连续油管表面堆焊一层Ni/不锈钢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研究涂层组织结构特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涂层耐全面腐蚀和点蚀的能力,通过SEM分析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结果一次扫描后,CT90连续油管表面制备了一层约200μm厚的316L/Ni堆焊层,堆焊层由约50μm厚的扩散区与150μm厚的涂层区组成。堆焊层致密程度较高,其孔隙率仅约为0.4%,稀释率约为1.7%。熔覆层晶粒主要以柱状晶的方式垂直于熔覆层/基体界面生长,表面存在少量等轴晶区和板条形貌的晶粒。与涂层区晶粒内部相比,涂层区晶界处的Cr含量降低约1.2%。熔覆316L/Ni堆焊层后,CT90连续油管的自腐蚀电位升高约0.55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95%,点蚀电位约为0.34 V。电化学测试后,CT90试样表面腐蚀严重,而熔覆层大部分区域仍保持测试前形态,少量区域发生局部腐蚀,腐蚀区域呈现蜂窝形貌。结论快速激光熔覆在保证熔覆层低孔隙率、高致密度、低稀释的同时,还显著提升了激光熔覆的生产效率。涂层能够显著提升CT90钢耐全面腐蚀及局部腐蚀的能力,使得CT90钢的腐蚀形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简要介绍了冷轧不锈钢板带脱脂原理,根据酒泉钢铁公司冷轧不锈钢厂清洗脱脂工艺,开发了新型液体脱脂剂。介绍了该液体脱脂剂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