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技术新工艺》1998,(5):23-23
点焊、铆接是工业界常用的金属板件点连接方法。这些工艺均存在着经济上及技术上的不足。以点焊为例,存在能耗高、效率低、连接费用高等缺点,而且连接点处由于热变形而引起的应力集中损伤了工件表面,还严重的影响其连接强度。对有镀层、漆层的板件及板厚差异过大、或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德国托克斯冲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国际专利技术——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的原理、连接强度及其连接技术、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零部件》2006,(9):70-71
随着汽车市场产品的大众化,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生产装备技术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已是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点焊,铆接作为工业界常用的不可拆卸式金属板件点连接方法,均存在着经济及技术上的不足和使用上的局限性。由德国托克斯冲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TOX系列板件冲压连接技术,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在国内外汽车制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的板件连接技术托克斯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李勇夏元海一、特点、使用范围及实例点焊、铆接是至今为止工业界常用的不可拆卸式板件点连接方法,这些方法均存在着经济上及技术上的不足。我们以点焊为例,它耗能大,效率低,连接费用高,连接点处存在着由于热变形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一、特点、使用范围及实例点焊、铆接是至今为止工业界常用的不可拆卸式板件点连接方法,这些方法均存在着经济上及技术上的不足。我们以点焊为例,它耗能大,效率低,连接费用高,连接点处存在着由于热变形而引起的应力集中,由此造成其动态疲劳连接强度差,并损坏了工件表面。而对有涂层、镀层的板件或板厚差异过大,或材质相异的板件之间,点焊很难或无法进行连接。此外,点焊连接过程无法进行自动监测,不能无损伤检测连接强度。由德国TOX公司研究开发的,获德国RUDOLF-EBERLE技术革新大奖的专利技术—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利用TOX专利模具及设备,通过板件本身的冷挤压变  相似文献   

6.
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 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原理、强度分析、适用范围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钣金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对行业中金属板件的连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点焊、铆接作为业界常用的不可拆卸式金属板件的点连接方法,均存在着经济及技术上的不足和使用上的局限性。TOX连接是一种新的连接技术,又称为无铆钉铆接。本文主要介绍了TOX连接的原理,TOX连接与其他点连接方式相比的优越性,TOX连接采用的模具和设备及其在板件连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对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试验,合格率为100%。另外,从板件连接质量、成本方面与传统点焊工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板件冲压连接技术通过连接点处材料的冷作硬化,微观组织更加细密,在质量、强度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且使用成本更低,检测手段更易,并有效解决了点焊方法中出现的熔核直径不足、剩余板厚不足等问题,保障了白车身整体质量。同时,TOX板材冲压连接技术作为一种完善的连接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车身制造工艺设计思路,为整车产品革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TOX板件冲压连接技术原理、强度分析、适用范围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的板件连接技术托克斯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李勇,夏元海点焊、铆接是至今为止工业界常用的板件连接方法,这些方法均存在着经济上及技术上的不足。我们仅以点焊为例,它耗能大,连接费用高,在连接点处存在着由于热变形而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其动态疲劳连接强度差,并...  相似文献   

11.
孟宪菁  杨斌  马潇  张宏博  徐波  王旭  尹松 《质谱学报》2018,39(5):630-639
基于具有程序升温气相色谱(GC)的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联机系统,初步建立了总氮、总碳和总硫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快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EA-IRMS联机系统运行状态良好,δ15N、δ13C和δ34S标准曲线在时间上无显著漂移,质量控制标准的长时间测量精度优于0.3‰,准确度优于0.1‰。在18 mm的反应管内不存在34S记忆效应,25 mm的反应管在加入空锡囊燃烧后可基本消除34S记忆效应。利用该联机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食品和环境样品。对于C/N、C/S质量比都小于200的样品,δ15N、δ13C和δ34S的测定精度均优于0.15‰,能够满足实验室测试要求。对于C/N或C/S质量比极高的木材和琥珀样品,在N2和SO2信号强度都小于0.5 V的情况下,δ15N和δ34S也获得了较好的重现性,其测定精度分别优于0.6‰和0.2‰。该研究可为EA-IRM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数据采集系统中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的连接,所选芯片是C8051F020和RTL8019AS,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硬件连接图及其软件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孟宪菁  杨斌  李安  贾晓艺  朱湘  马潇  尹松 《质谱学报》2018,39(6):746-753
自然界的样品中C、N元素含量或C/N变化极大,以往的元素分析 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大多采用固定比例稀释样品气,不仅需要预先了解样品中元素含量及C/N等信息,还需要精确控制取样量。为了提高样品分析效率,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具有动态稀释功能的EA-IRMS联机系统,快速分析有机碳、总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该联机系统与传统的固定比例稀释方法的δ13C和δ15N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p>0.05)。对于C/N差异较大或难以精确称重的9种样品,该联机系统的δ13C和δ15N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动态稀释,δ13C和δ15N的测定精度分别为0.07‰~0.32‰和0.05‰~0.27‰。该联机系统在不同时间(间隔45天)的测定结果再现性良好(p>0.05),δ13C和δ15N的测定偏差分别小于0.2‰和0.3‰。结合动态稀释功能的EA-IRMS,无需精确控制样品质量,省时、省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B2O3-La2O3-BaO-Nb2O5四元系统中当B2O3含量分别为25、30、35wt%时,该系统的玻璃生成范围和它们的光性、密度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系统的玻璃生成范围向贫Nb2O5边界扩充,富Nb2O5边表现收缩。工作中得出了该系统分别以SiO2代B2O3、Al2O3代BaO后的析晶、折射率、色散及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规律。最后应用该系统研制定型了713/538玻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SiO2-BaO-La2O3-RmOn系统玻璃的光吸收。通过选用不同硅硼比值及引入适宜的Nb2O5含量获得了紫外区透过率好,抗析晶性能好的玻璃。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用大功率转靶 X 射线衍射仪研究铌硼酸盐玻璃结构;根据 B·E·War-ren 方程,建立了一种计算玻璃原子径向分布函数(RDF)的解析方法。因其涉及因素少,计算简便,适用于多元系统玻璃结构分析。应用本方法,已获得了 Nb-B-K 系统玻璃的比较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表明,这种玻璃结构松散,克分子体积比较大,并具有较高的自激发极化率。于是铌硼酸盐玻璃的低密度、低折射率和相对高的色散,以及较高的电导率等特殊性质的结构因素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7.
在弱还原气氛下制备了单价银离子(Ag+)掺杂的CaO-P2O5系统玻璃,测试了其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Ag+-CaO-P2O5玻璃的吸收光谱表明两个吸收峰。高能峰位于220nm波长,由4d10→4d95P1跃迁引起,低能峰中心位于240nm波长,归因于4d10→4d95s1跃迁,该吸收与其发射特性有关。紫外波段的宽带吸收产生了可见波段强烈的荧光发射,发光峰位于440nm波长,半宽度为130nm.研究了掺质浓度与发光特性的关系,随着掺质浓度的增加(0.05~0.25mol%),发光峰向较长波段移动。在Ag2O含量为0.5mol%时,出现了浓度猝灭现象。为了比较起见,同时还研制了Cu+-CaO-P2O5及Cu+-Ag+-CaO-P2O5玻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B2O3—La2O—CaO三元系统中,当Ta205的含量分别为5、10、15、20wt%时,该系统的玻璃生成范围.结果表明,随着Ta2O5含量的增加,系统的玻璃生成范围向贫B2O3,富La2O3边界扩充.当Ta2O5的含量为10wt%时,玻璃的生成区域最大.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玻璃析晶温度,并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物相鉴定.结果表明,随Ta2O5取代La23其主结晶相的放热峰或吸热峰的位置变化不同,所析出的结晶物质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利用IR、Raman、X-ray, RTEMDTA技术首次研究了Al(PO3)3-N3BF4-AIF3系统玻璃的基本性质与结构特点, 得出了分相机理及分相与晶化之间关系.实验结果指出, 该系统在高磷区基本保持偏磷酸盐结构.随着A1(PO3)3含量降低, 结构逐渐由偏磷酸盐向焦磷酸盐变化.该系统的分相属成核生长机理, 粒子长大服从扩散机制.分相导致整体析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