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EMPS).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EMPS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1,溶剂用量60%(相对于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总质量),且当氨基硅油的氨值为0.6mmol/g、黏度约960mPa·s时,经其整理的白棉布的弯曲刚度经向181mN、纬向132mN,白度81.5°、亲水性354.而通用型氨基硅乳整理的白棉布则分别为:168mN、125mN、81.1°、>300,空白布样的则分别为:258mN、157mN、82.8°、115. 相似文献
2.
3.
4.
以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丙烯基聚醚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比、活化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且对产物的表面张力性能进行测试。得出了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00℃、烯丙基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活化温度60℃、活化时间为30min、氯铂酸相对三硅氧烷的质量分数为0.0015%、反应时间2h。此反应条件下三硅氧烷的转化率为99.34%,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71×10-4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0.19mN/m,其水溶液在pH值为5~9的条件下不易分解可以存放1个月。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改性聚醚硅油TESO的表征、应用及复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氢聚硅氧烷(PHMS)和烯丙基聚醚的硅氢化反应合成了聚醚硅油PESO,再将其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得到聚氨酯改性聚醚硅油TESO.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扫描电镜(SEM)等时TESO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和成膜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整理的空白样相比,随着TKSO用量的增加,100%棉布的柔软性不断提高;TESO/ASO-1整理的100%棉布的柔软性和折皱回复角均优于TESO,吸湿性虽不及TESO但较ASO-1有所提高.TESO也有一定的成膜性,经其整理后的100%棉布纤维表面较空白样光滑;经TESO/ASO-1整理的100%棉布纤维表面光滑性虽逊于ASO-1,但比TESO整理的100%棉布纤维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7.
双官能基改性硅油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长链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09)、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YDH-602)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催化下,采用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硅油-氨基与长链烷基共改性硅油(ADMPS).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10~115℃、反应时间8h、YDH-602和HD-109用量占D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和9%时,可获得黏度适宜、应用性能较好的双官能基硅油.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环氧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开环聚合、水解制得聚醚多元脂肪酸,并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对制得的多元脂肪酸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已成功制备,且具有较高的聚合度。将制得的聚醚多元脂肪酸部分替代基础固化剂甲基四氢苯酐固化E51环氧树脂。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制得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击性能随聚醚多元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热稳定性分析表明制得的树脂材料具有较优良的热稳定性,其主失重阶段的热初始分解温度保持在375℃以上;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制得的环氧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聚醚多元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单体)和3-缩水甘油丙基甲基硅烷(偶联剂)为原料,以1,3-双(3-缩水甘油氧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法合成环氧改性硅油。通过单因素方法确定了环氧改性硅油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与偶联剂的摩尔比2∶3、催化剂用量0.1%(wt,质量分数,下同)、封端剂用量0.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所得产物的环氧值为0.2529mol/100g,黏度为375mPa·s。FT-IR谱图中,910cm-1和3047cm-1处吸收峰归属于产物中的环氧基团;热重分析表明,该环氧改性硅油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环氧改性硅油乳液的附着量为1%时,可显著抑制聚丙烯腈(PAN)原丝预氧化过程中出现的粘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DL-丙交酯和分子量Mn=400、1000和2000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EG)。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和[η]的影响。用FT-IR、1 H-NMR、GPC、DSC、XRD、静态水接触角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0.2%、反应时间分别为PLEG400共聚物2~4h、PLEG1000共聚物4~8h和PLEG2000共聚物8~12h较宜;共聚物组成比与投料比较一致,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较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PEG的引入使共聚物Tg明显低于PLA均聚物,且随PEG的Mn减小,共聚物的Tg随之降低;而且PEG的引入明显提高了PLA的亲水性,PEG的Mn越小,PLA亲水性的提高程度越大。通过控制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150℃可以得到分子量符合投料组成比要求、亲水性有明显提高的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烯醇(PVA)和苯甲醛为原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均相工艺合成得到聚乙烯醇缩苯甲醛(PVB)。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测试手段对聚乙烯醇缩苯甲醛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聚乙烯醇缩苯甲醛的玻璃化温度(Tg)。采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A)对聚乙烯醇缩苯甲醛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DSC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缩苯甲醛的玻璃化温度为106.0℃。DTA和TGA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缩苯甲醛热稳定性良好,在空气中150℃仍未见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合成了聚乙酰基对苯撑二甲基,采用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二聚体和气相沉积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与聚对苯撑二甲基聚合物相比引入乙酰基后聚合物的溶解性、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均有所提高.将红外光谱与热重(TG)分析相结合研究了聚合物膜的热降解性能,表明聚乙酰基对苯撑二甲基的热降解基本上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乙酰基降解,接着是连接苯环的亚甲基,最后是苯环的降解.尽管聚乙酰基对苯撑二甲基的初始热降解温度低于聚对苯撑二甲基,但仍有普通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聚乙酰基对苯撑二甲基是一类优良的、具有一定极性从而具有较好底物附着力的敷形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4.
Ayesha Kausar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2014,37(4):917-923
A new aromatic azo-polymer, poly(thiourea-azo-sulf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using 1-(4-thiocarbamoylaminophenylsulfonylphenyl)thiourea and diazonium salt solution. Conducting and thermally stable rubbery blends of poly(styrene-block-butadiene-block-styrene) (SBS) triblock copolymer and poly(thiourea-azo-sulfone) (PTAS) were produced by solution blending technique. PTAS possessed fine solubility in polar solvents and high molar mass 63 × 103 g moL?1. Microscopic analysis on SBS/PTAS blends revealed good adhesion between the two polymers without macro phase separ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recommended that blending of SBS with 60% PTAS was sufficiently conducting 1.43 S cm?1.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TAS load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lends was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ing PTAS content, 10% gravimetric loss was increased from 481 to 497 °C, while glass transition improved from 123 to 136 °C (better than neat SBS but lower than PTAS). The blends also establishe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52.40–59.96 MPa) relative to SBS. Fine balance of properties renders new SBS/PTAS, potential engineering plastics for a number of aerospace relevance.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平整并与基底结合牢固的聚邻甲苯胺,使之在电致变色和光伏材料上得到应用,用电化学的方法在ITO电极上制备了聚邻甲苯胺.考察了聚合条件对成膜的影响,对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红外、拉曼、紫外、荧光等结构表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测了复合膜形貌特征,采用原位电化学-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合物的电致变色行为.首次以聚邻甲苯胺/TiO2复合膜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制成太阳能电池模型,测试了器件的光伏性能.研究表明:在聚合条件为单体浓度0.2 mol/L,硫酸浓度在0.5~1 mol/L、扫描速度0.02 V/s、扫描电压0~1.0 V时得到膜牢固平整;薄膜呈现岛状突起结构;电压从0增加至0.8 V,薄膜颜色从绿到蓝变化,且过程可逆;复合电极显示出明显的光伏特性.因此,说明聚邻甲苯胺是一种双功能性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原位吸附聚合法,使吡咯单体在有机硅聚氨酯(TESO)乳胶表面吸附聚合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投料比、投料顺序及反应条件等对有机硅聚氨酯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证明:吡咯用量12.5%,FeCl3、蒽醌-2-磺酸钠与吡咯摩尔比为2.2∶2.5∶1,投料顺序为TESO-吡咯-蒽醌-2-磺酸钠-FeCl3,反应温度0℃,pH=3,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效果最佳。TESO乳胶中的Si与导电聚吡咯具有协同效果,利于聚吡咯与TESO形成互通网络结构,在TESO乳胶表面或界面处形成连续核壳型导电聚合物膜层。 相似文献
18.
19.
辛酸亚锡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DL-PLA)-聚乙二醇(PEG)-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用GPC、DSC、1 H-NMR、质量损失、静态接触角等方法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37℃下研究了分子量Mn=400、1000和4000的PEG改性DL-PLA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EG嵌段增强了共聚物的亲水性,降低了共聚物Tg,加速了共聚物降解,随着PEG分子量增加及两端DL-PLA链段增长,共聚物分子量下降速率加快.由研究结果得出,共聚物降解期间DL-PLA链段中的酯键随机断裂,PEG两端DL-PLA链段逐渐变短;降解后期DL-PLA链段进一步变短,并有短链DL-PLA均聚物产生,当PEG两端DL-PLA链段足够短时,共聚物在介质中溶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