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起油田白河油区勘探开发初期获得较好工业油流,显示出该区域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尤其是延10层。地层划分与对比对于研究小层油砂体展布特征等工作尤为重要,还会影响油田储量计算过程中含油面积的大小、有效厚度准确确定,同时对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潜力区98口钻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在骨架剖面的基础上,逐渐由近及远,最后闭合复查,实现整个研究区地层的统一划分。将主力层延10油层划分为延101、延102两个亚组,主力亚组延101又细分为延1011、延1012两个小层;延1012综合解释水层,主要研究含油层为延1011,平均层厚为12.76m。 相似文献
3.
4.
Z油区延安组延9是靖边油田该区域主要采油层系,为了更好地挖潜该层系,进一步提高油藏评价的准确度,此次,我们利用收集到的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前期相关地区的研究成果,根据地层岩石的岩性、古生物、地球物理等特征,对靖边油田Z油区延安组延9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以此确定油藏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序列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惠民凹陷曲堤油田第三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芯资料,建立起全区地层标准井以及不同断块相应的辅助标准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2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确定了曲堤油田第三系地层组、段、亚段的划分的岩电性划分标志,并对本区第三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第三系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沙河街组可进一步分为四段(自下而上从沙四段—沙一段),其中沙四段又分为上、中、下三个亚段。馆陶组自下而上可分为馆三段、馆一+二段。地层对比表明研究区从西北到东南下第三系地层变化复杂,剥蚀严重,而垂直此方向的地层发育情况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沙三段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本区的主力产层。第三系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本区沉积相、砂体展布特征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砂体空间展布、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后期的注水效果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对比分析研究目标区延82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延8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延821、822、823等三个沉积韵律单元。结论:延82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资料,用综合测井、录井的资料画出直井的标准井剖面,并依据先找区域标志层再找辅助标志层,先针对大段其次小段且旋回控制,大层用声波时差划分,小层用自然电位、微电极和自然伽马曲线来划分等方法,以此研究沉积微相、储层特征,评价差薄油层。 相似文献
9.
以标志层电性特征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录井及岩心等资料,对靖边油田韩家沟区长6地层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自下而上划分为长6~(3-3)、长6~(3-2)、长6~(3-1)、长6~(2-2)、长6~(2-1)、长6~(1-3)、长6~(1-2)和长6~(1-1)共8个不同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主力小层长62-1砂体最为发育。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构造特征、砂体平面展布趋势、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的地质基础,对油田的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白垩纪时期腹部稳定沉积的特征使清水河组地层发育较稳定,可以划分为上下两段,清水河组一段以泥岩为主,清水河组二段由两套砂泥正旋回构成。作为研究重点,清水河组二段地层厚度在200m-300m之间,总体变化不大,可分为四个小层组成上下两个旋回,上部旋回(K1q21+K1q22)和下部旋回(K1q23+K1q24)。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中高含水阶段精细地质研究基本单元是单油砂体,因此要求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储层微构造、储层沉积微相、储层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200余口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川口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1、长6^2-2、长6^2-3、长6^3-1、长6^3-2长6^3-3长和长64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1、长6^1-2、长6^2-2等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川口油田川46井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5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志丹油田纸坊地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21^1、长21^2、长22^1、长22^2、长23等5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21^1、长22^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沙坝沉积,砂体发育良好,是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2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为研究区的储层研究及注水开发方案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层基准面是一个势能面,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地层基准面是地层层序形成的内在机理。各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是层序划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可以提供研究区小层特征的基础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油藏预测并解决油田开发矛盾。 相似文献
20.
烃源岩与其所生成的油气具有亲缘关系,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来自动植物体内,经过热演化过程以干酪根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这些地质信息可以展示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及物源来源,通过对这些较稳定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原油和烃源岩之间对比,从而确定出研究区油-岩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研究区内优质烃源岩对油气藏形成的贡献作用。由于油气成藏形成中经历多次运移和多源供烃等地质作用,所以利用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很难准确的确定出油源关系,需要综合多个生物标志化合物综合分析才能全面的把握研究区内的油源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