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用 TP-801单板机控制触发电路的三相桥式可逆变流传动装置的线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还给出了微机的工作流程图和程序表。用此电路代替模拟触发电路中的同步移相、脉冲形成和功率放大环节,起到根据速度给定信号改变晶闸管控制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数字移相晶闸管触发系统,分析和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芯片,并以三相同步电路为基准,以QUARTUS为软件开发平台,使用VHDL语言实现在线编程,而设计的数字式晶闸管触发系统,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无需调整相序,具有相序自适应性;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适用于三相全控整流,逆变,调压需双脉冲触发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基于8052单片机实现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中晶闸管移相触发的方法。三相全控桥通常有单宽脉冲触发和双窄脉冲触发两种方式,该方案采用双窄脉冲触发方式,克服了单宽脉冲触发方式所带来的缺点。还采用了中断查询方法来查询过零点出现的时刻,从而获得了满足技术要求的触发脉冲。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开发了一种触发脉冲严格对称的触发器,其控制导通角在0~120°间,适于在三相半波或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中应用.这种触发器的特点是由一套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因而脉冲的间隔均匀,从根本上克服了通常由三套触发电路产生脉冲,由于元件参数的分散性而引起脉冲输出不对称的问题.另外,它还具有线路简单,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增加功能容易等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电路工作原理该触发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移相脉冲发生器、脉冲分配信号发生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和脉冲分配器等几部分组成.除移相信号发生器采用模拟电路外,其余均采用数字电路,因而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设计的KGT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具有三路直流输出,一路为电枢电压;一路为他励输出;另一路为与直流电动机同轴相连,作为其负载的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电压。三路均独立、连续可调。我们使用的主控微处理器芯片是8098(80C198)单片机,98单片机的三路高速输入HSI1,HSI1.HS13设计作为三相交流电压的同步信号输入,而触发三套可控硅桥需要9路触发信号(可控硅主回路采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怎样产生这9路触发信号呢?一种方法是在单片机系统中再扩充定时器,以一个定时器通道走时一路触发脉冲的移相,然后用单稳触发器定时脉冲宽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MCS-96系列80C196KB单片机为基础,结合外围器件来实现对可控硅三相全控桥的触发控制。采用锁相环技术及过零触发的方法,实现触发脉冲与电源信号(线电压)的同步,提高了触发器的抗干扰能力,改善了三相触发脉冲的对称性。由软件控制可产生不同顺序的6组触发脉冲。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控制的可控硅三相全控桥整流触发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MCS-96系列80C196KB单片机为基础,结合外围器件来实现对可控硅三相全控桥的触发控制.采用锁相环技术及过零触发的方法,实现触发脉冲与电源信号(线电压)的同步,提高了触发器的抗干扰能力,改善了三相触发脉冲的对称性.由软件控制可产生不同顺序的6组触发脉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8031控制可控硅的接口电路,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的程序设计,采用过零触发时可控硅的程序设计,以及实用中的一些问题。晶闸管作为重要的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中,由于它无机械动作、无噪声,可直接控制强电运行,尤其是在采用过零触发时,使系统运行更平稳安全、无冲击。我们知道晶闸管的导通需要正向阳极电压和正向控制电压,控制电压可以是交流、直流或脉冲,其中脉冲信号控制时间短,控制损坏小,同时便于实现移相控制,便于输出调节,因此在实践实际中普遍采用。在以  相似文献   

9.
晶闸管三相变流器数字触发装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数字化的晶闸管三相变流器触发装置 ,以及同步信号和系统移相控制的实现方法 ,并给出了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性高精度晶闸管数字触发电路。该电路采用锁相环同步技术,具有硬件电路简单,电源电压瞬态畸变和频率变化不影响触发脉冲的均匀度、移相范围宽、分辨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TMS320LF2407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特点以及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及基于此电路直流驱动器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DSP的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IC30F6014单片机控制的三相晶闸管触发实验装置,详细阐述了其软硬件结构。测试实验证明,该装置电路简单,产生的触发脉冲稳定性好、触发精度高、易于调试、操作方便、具有实用价值,能够进一步开发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们知道,通过改变可控硅触发角,可以调节整流电压的大小,从而达到直流电动机调速的目的。触发角大小的设置,可以使用模拟电路,也可以使用数字电路。这里,介绍一种利用微处理器中断功能,通过软件定时,实现触发角设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用接口电路,触发角分辩率很高,随着微电子技术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可望得到广泛应用.二、调速原理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中的整流电路使用了两个可控硅、两个整流二极管,叫做混合桥式整流电路。之所以采用这种电路,目的在于获得均衡变化的整流电压。图1表示出混合桥式整流电路和纯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效  相似文献   

14.
《工矿自动化》2017,(3):81-85
高压大电流放电技术普遍采用晶闸管串联作为电路放电的主开关,放电时如果晶闸管的导通过程较慢,则会导致芯片内部产生大量焦耳热,使晶闸管损坏;同时晶闸管在串联模式下,导通时间不一致也会导致导通较慢的晶闸管受到高电压而被击穿。针对该种复杂苛刻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高压大电流脉冲放电的晶闸管间接强触发电路,该电路利用间接光触发方式,在触发回路中,串联的晶闸管触发信号由同一个控制信号通过光纤进行控制,经过光电转换后产生强触发脉冲电流,使晶闸管同步快速可靠导通。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实现串联晶闸管可靠触发,晶闸管触发脉宽时间可调,放电电压为9kV,放电电流高达32kA,满足脉冲放电电源模块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发电储能多功能焊机的机构设计.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且为接触式引弧方式.在这套电路中,主要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控制电路.主电路采用二极管组成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其电路具有电路简单,使用元件少,调整方便的特点;触发电路是由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控制电路是采用单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通过主电路中的给定电压,同控制电路中的可调电阻的分压值比较,实现人工手摇经三相桥式整流对电容充电电压的控制.以电容充电获得的能量作为焊接能源,对储能电容进行充电焊接时利用功率器件放放电实现焊接.  相似文献   

16.
一种DSP励磁控制器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器中,移相触发模块用来触发整流桥中的晶闸管,使其控制角随着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达到自动调节励磁的目的,因此移相触发技术是自动励磁调节装置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介绍自动励磁控制器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一种基于DSP的移相触发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和脉冲故障检测技术。这种数字移相触发器移相范围宽,灵敏度高,电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种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一种可用于飞行时间质谱仪(TOF)的小型多通道时序系统,研制一种新型高精度的可编程数字延迟/脉冲发生器。采用单片机(MCU)作为微控制器,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可编程数字延迟线(DS1020)产生所需脉冲,介绍了高速数字系统中的定时误差问题。该装置可同时输出7路脉冲,延迟分辨率最低可达0.15 ns,脉冲宽度分辨率为10 ns,可以采用外同步触发方式完成多台设备级联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P余弦移相的励磁调节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控制工程》2007,14(3):325-328
介绍了基于DSP数字余弦移相单元的同步发电机可控硅微机励磁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过程。利用DSP芯片可快速执行傅氏算法的优点,应用DSP芯片、单相整流电路、测频电路和脉冲输出电路组成了DSP数字余弦移相单元,并提出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和触发角的反余弦拟合算法,从而快速、精确地拟合、确定可控硅的移相触发角,进而有效控制发电机励磁直流电压,实现发电机端电压输出的稳定。现场试验表明,调节器输出脉冲一致性好、快速平稳、扰动小,该装置对励磁系统控制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CTC的定时功能,分析了几种脉冲代码触发器方案,它们具有调正灵活、适应性强、节省大量硬件电路等优点。为了叙述的方便,首先简述一下触发角、控制电压与CTC定时的关系。并本着逐步“硬件软化”的顺序来分析,重点是直流触发,最后介绍变频触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以前的充电机的总结,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功率充电模块。该充电模块以80C196KC单片机为控制器的CPU.集成芯片TC787为同步脉冲产生器,晶闸管为功率变换器。其中详细介绍了一种通过普通光藕T521-4和运放实现线性光藕的电路.实现了电压电流的准确采集:同时还介绍了触发脉冲的产生电路和放大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