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禾草纤维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合适的条件下经羟甲基化和交联等改性反应后合成新型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生物质固沙材料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特性变化的研究表明,麦草碱木质素与尿素、甲醛发生了相当程度的缩合,交联产物的大分子量组分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半纤维素与脲醛不能发生交联反应。合成固沙材料的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木质素的愈创木基和对-羟基苯基结构上,并且愈创木基结构和对-羟基苯基结构发生交联反应的概率基本相同。生物质固沙材料的固沙强度与木质素C5位交联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草浆生产企业的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中试生产线上经蒸发浓缩、脲醛交联改性和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粉状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当固沙材料浓度为0.5%-1.0%,喷施用量在2-4L/m。时,在1d内快速形成厚1cm以上的固结层,可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吹沙跑的作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种子的萌发和生物量的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溶液浓度为100~500mg/L时尤为显著。利用草浆废液合成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在较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实现合成固沙材料固沙与植被固沙相结合的复合固沙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草浆生产企业的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中试生产线上经蒸发浓缩、脲醛交联改性和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粉状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当固沙材料浓度为0.5%~1.0%,喷施用量在2~4L/m2时,在1d内快速形成厚1cm以上的固结层,可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吹沙跑的作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种子的萌发和生物量的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溶液浓度为100~500mg/L时尤为显著。利用草浆废液合成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在较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实现合成固沙材料固沙与植被固沙相结合的复合固沙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沙漠化地区开展了利用禾草制浆废液合成的新型生物质固沙材料对固沙和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流动沙丘上喷施生物质固沙材料,可在24h内与表层沙粒快速形成固结层,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并可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木质素固沙材料1%~2%的浓度和2.5L/m^2的剂量既可有效固沙,同时还可减缓水分蒸发,对植物的发芽、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年生和多年生固沙植物的合理选配,可有效地提高生物固沙效果。生物质固沙材料的应用实现了化学固沙和生物固沙的有机结合,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研人员用镁铵代替钠碱蒸煮麦草制浆造纸,利用副产的环保型造纸黑液中大量木质素的黏结性,蒸发浓缩、改性处理、制作成环保型固沙保土有机肥。在中科院沙漠实验室进行了室内与野外全面试验,结果表明:固沙效果明显、抗风蚀性能很好,由于其有机质含量近40%,能增加沙漠和沙地养份,所以又利于沙漠植物生长而长期固沙。推广应用该成套创新技术成果,既能根除造纸废液的污染,又能解决固沙治沙的技术难题;既有显明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乙二醛、环氧氯丙烷、制浆废液和尿素改性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及合成产物应用于再生瓦楞原纸的增强进行了研究。在其他合成工艺参数固定的条件下,改变乙二醛、环氧氯丙烷的用量合成出一系列产物,然后,采用表面施胶的方法将合成产物应用于再生瓦楞原纸的增强,通过检测纸张的物理强度来反映合成产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施胶将改性的酚醛树脂应用于再生瓦楞原纸的增强,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为实现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制浆造纸废液中的碱木质素为原料,采用绿色低毒的硬脂酰氯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酯化的碱木质素,并在四氢呋喃(THF)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制备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探讨了硬脂酰氯的加入对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尺寸的影响,以实现对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尺寸的控制。结果表明,经过硬脂酰氯改性后碱木质素微纳米球粒径达到纳米级,硬脂酰氯与碱木质素的最佳质量比为3.0∶1.0,胶束呈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98.7 nm,在水溶液中分散稳定性达到最优;当改性碱木质素初始浓度从2.0 mg/mL降低到0.5 mg/mL时,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平均粒径从557.6 nm减小到86.2 nm;搅拌速度从750 r/min增大到1500 r/min时,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平均粒径从333.6 nm减小到94.1 nm;最终含水量从60%增大到90%时,改性碱木质素微纳米球平均粒径从312.0 nm减小到103.4 nm。  相似文献   

8.
解决途径有两种:采用尿素和甲醛的共缩方法合成新的脲醛齐聚物,改性工业脲醛树脂。研究合成脲醛齐聚物及其固化规律时发现,残留在固化的胶粘剂内的游离甲基,甲醚基和低分子产物是甲醛的析出源。此外,高温时亚甲基酰胺键可能分解并析出甲醛。研究氯化铵和甲醛反应的机理表明,pH值对已固化试样的甲醛释放有较大影响。研究以脲醛树脂和与磷酸铵及尿素组合的改性木素磺酸盐为基体的胶  相似文献   

9.
以从APMP制浆废液中分离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将其用醚化剂阳离子化后用于纸张物理性能的增强.结果表明,阳离子半纤维素的最佳制备条件是醚化剂用量为100%、NaOH用量为6%(均为对半纤维素绝干质量比)、反应时间为4 h和温度为65℃,此时得到取代度为0.08的季铵型半纤维素.采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半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改性后的季铵型半纤维素对阔叶木浆、针叶木浆以及OCC纸浆均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近年来制浆废液的改性及其在酚醛树脂合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制浆废液改性中所应用到的各种改性方法以及在酚醛树脂合成中的应用,并对改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备料方式和制浆工艺条件下,麦草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苯-醇抽出物和灰分的溶出规律,对原料组分与污染物之间的转化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对比了备料方式对原料各主要组分转化的影响,导出原料各主要组分对污染物的贞献率.结果表明.原料各主要组分的降解物对黑液中有机物发生量的影响次序依次是: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苯-醇抽出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麦草秸秆为原料制取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工艺。运用添加乙酸的乙醇法低污染制浆技术,溶出麦草秸秆中的木素、半纤维素等杂质,采用全无氯的臭氧及过氧化氢漂白工艺对粗纤维素进行漂白,然后通过盐酸水解和稀碱处理制备得到微晶纤维素。结果表明,试验制取的微晶纤维素符合合成革用微晶纤维素的标准。在提取粗纤维素过程中催化剂乙酸的最佳用量是2%。水解时间对微晶纤维素产品聚合度的影响较大。麦草秸秆制取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比1:15,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90min。碱处理的工艺条件为:碱浓5%,温度80℃,处理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3.
制取可降解纤维地膜的秸秆纤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特性及加工工艺,因此对制成可降解纤维地膜的原料秸秆纤维进行物理化学及机械打浆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Leica显微镜测定秸秆纤维形态,SPSS17.0统计分析纤维长宽比,Design-expert6.0.10区组对比分析两种秸秆、纤维间理化及机械打浆特性差异和经机械加工后纤维成...  相似文献   

14.
邓海波  王方  龙柱  吕勇 《中华纸业》2012,33(10):56-59
考察了玉米秸秆高温爆破法制浆酶解木质素(EL)以及麦草甲酸木质素(SL)在LaMn0.8Cu0.2O3催化体系下催化湿法氧化为芳香醛反应中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麦草甲酸木质素的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醛、紫丁香醛的最大得率分别提高33%、65%、48%,最大得率分别达到0.56%、2.97%、4.91%;而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分别相应提高85%、57%、208%,最大得率分别达到2.90%、5.07%、14.6%。同时发现麦草甲酸木质素无论在无催化反应还是该催化体系下各芳香醛的得率均远低于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其原因是麦草甲酸木质素发生了严重缩合,而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接近原始木质素,未发生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用降解木素菌预处理麦草对化学制浆的影响。用Ceriporiopsissubvermispora菌处理麦草可分别降低原料中木素和抽提物含量16.5%和44.3%。对于菌处理后麦草的化学制浆,在用碱量相同情况下,可降低纸浆卡伯值22%-27%;在相同卡伯值下可降低碱用量30kg/t原料;或在相同卡伯值下可缩短蒸煮时间30%。生物化学麦草浆与未经菌预处理化学麦草浆参照对比,纸浆白度较高,废水污染化学需氧量(COD)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16.
稻草碱法蒸煮反应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草AP法蒸煮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规律 ,当稻草AP法蒸煮温度升温到 135℃时达到纤维解离点 ,此时粗浆得率为 4 1%左右。同时 ,对蒸煮反应过程中脱木素的阶段性、蒸煮药液的消耗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进行了探讨 ,为合理确定稻草AP制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制浆废液燃烧膨胀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秉钺  孙兵  何洁 《中国造纸》2003,22(9):32-34
研究了杨木、麦草和稻草制浆废液燃烧的膨胀性VIE值。影响VIE值的因素有制浆原料、制浆方法等,特别是废液中SiO2含量对VIE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The soil saprophytic fungus Myrothecium verrucaria was cultivated from glucose, starch, or xylan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the biomass was compared with three selected feedstuffs. Fungal biomass was analyzed for nitrogen, protein, lipid, water soluble fraction, hemicellulose, cellulose, lignin, and residual ash, and the 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 was determin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 verrucaria varied with substrate. In nitrogen content, the fungal biomass was more similar to alfalfa hay than to milo stalks or wheat straw. Content of 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fungal biomass was between those of alfalfa hay and milo stalks; content of hemicellulose was between those of milo stalks and wheat straw. The fungal fractions identified as cellulose and lignin varied widely with substrate. The fungal biomass was less digestible than alfalfa hay but more digestible than milo stalks or wheat straw. There may be potential uses of this organism in upgrading nutritive value of low-quality for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