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60Si2MnA钢的贝氏体 马氏体混合组织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淬火温度、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和回火温度,能够得到较佳的强韧性配合,提高钢的疲劳极限。  相似文献   

2.
对SK5钢制作细薄零件时马氏体等温淬火与油冷淬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探讨了马氏体等温淬火对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马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代替油冷淬火能减小零件的变形;而且马氏体等温淬火后细薄零件的硬度、弹性等综合性能与油冷淬火后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等温淬回火工艺,提高弹簧钢的质量,以60Si2CrVAT弹簧钢为研究对象,试验分析了淬火与回火对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等温淬火温度下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弹簧钢的强度下降,910℃×30min+310℃×30min奥氏体化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和少量马氏体后,再经420℃×60min回火水冷后,获得的回火屈氏体综合组织性能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YP460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等温淬火工艺。结果表明:淬火态、250~300℃和325℃等温淬火态YP460钢的显微组织分别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上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当等温温度为250、275和300℃时,随着等温保温时间的延长,洛氏硬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冲击韧性呈现逐渐降低的特征;而当等温温度为325℃时,洛氏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冲击韧性逐渐升高;相同等温保温时间下,325℃等温淬火态试样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都要低于250~300℃等温淬火态试样;YP460钢适宜的等温淬火工艺为300℃保温4~8 h。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双相ADI(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在820~880℃时,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达到880℃时,基本全部奥氏体化.当等温淬火温度为250~370℃时,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由细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及破碎状铁素体转变成大量的羽毛状贝氏体型铁素体、破碎状铁素体和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当等温淬火时间为30~90 min时,等温淬火时间较短时,组织为少量马氏体、破碎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当等温淬火时间超过90 min时,奥氏体容易发生分解,生成铁素体和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马氏体区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应力腐蚀、低周疲劳、断裂韧性、断口特征和常规机械性能的综合考虑来确定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285℃等温淬火2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认为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是使该钢的韧性和塑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回火马氏体则是保证钢的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马氏体区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应力腐蚀、低周疲劳、断裂韧性、断口特征和常规机械性能的综合考虑来确定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285℃等温淬火2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认为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是使该钢的韧性和塑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回火马氏体则是保证钢的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温度范围内等温转变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阻法研究了含1.43%Cr,1.02%C的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159℃)温度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结果指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转变是以马氏体转变的形式进行的,而不产生中温转变形式的等温转变。当样品由1100℃淬火至室温后再“上淬”至低于马氏体点的温度进行等温保持时,部分的残留奥氏体即等温转变为马氏体。根据动力学的考虑,这一转变很可能不是通过形成新的晶核,而是已有马氏体晶体的长大过程。同时,这种转变主要受已有马氏体回火过程的控制。在100℃左右长期等温保持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残留奥氏体转变量。更高或更低的温度,在同一时间内转变量都较100℃左右为小,这可作为精密量具刃具实际热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沛霖  徐萃章 《金属学报》1956,1(4):347-366
用电阻法研究了含1.43%Cr,1.02%C的滚珠钢在室温到马氏体点(159℃)温度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结果指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转变是以马氏体转变的形式进行的,而不产生中温转变形式的等温转变。当样品由1100℃淬火至室温后再“上淬”至低于马氏体点的温度进行等温保持时,部分的残留奥氏体即等温转变为马氏体。根据动力学的考虑,这一转变很可能不是通过形成新的晶核,而是已有马氏体晶体的长大过程。同时,这种转变主要受已有马氏体回火过程的控制。在100℃左右长期等温保持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残留奥氏体转变量。更高或更低的温度,在同一时间内转变量都较100℃左右为小,这可作为精密量具刃具实际热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华  李志宏 《热加工工艺》2007,36(16):61-63,66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两种等温淬火工艺都能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得到良好的配合。本文探讨了40CrNi2Si2MoVA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对5CrMnNiMo超高强度钢进行了淬火-配分(Q&P)处理,利用SEM、电子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EBSD等试验手段,探讨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Q&P工艺中等温配分5 min、24 h及非等温配分6 h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Q&P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均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组成,随着等温配分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由片状逐渐转变为块状;等温配分5 min后,获得高达2230 MPa的超高抗拉强度,抗拉强度经等温配分24 h后降低到1360 MPa;塑性变形量由等温配分5 min后的3.92%增加到非等温配分6 h后的14.62%,TRIP效应是塑性变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炜  胥洲  高东宏  柳超 《金属热处理》2020,45(2):100-104
研究了淬火回火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51CrV4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淬火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51CrV4钢等温淬火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下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裂韧性及疲劳极限分别提高14%、24%、34%和15%,获得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典型冷作模具钢65Cr4W3Mo2VNb、Cr7Mo3V2Si和Cr12MoV经强韧化奧氏体化后的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测定了其中温转变TTT曲线,求出了强韧化奥氏体化后钢中基体含碳量,得出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中温转变等温温度对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以及中温转变等温时间对下贝氏体量的影响规律,还得出了部分低温转变对随后中温转变下贝氏体形成孕育期和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特点,包括连续冷却和等温马氏体转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及性能测定,对轴承用8Cr4Mo4V钢真空气淬及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Cr4Mo4V钢真空气淬后得到马氏体组织,等温盐浴淬火后得到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真空气淬后钢的晶界有碳化物析出,腐蚀后晶界特征明显,而等温盐浴淬火后晶界碳化物析出量少,钢的晶界特征不明显。再经回火处理后,钢中析出大量碳化物,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在尺寸和数量上都更大。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测试表明,等温盐浴淬火钢的硬度为61.78 HRC,而真空气淬钢的硬度为60.28 HRC,硬度提高了1.5 HRC,等温盐浴淬火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比真空气淬钢高。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提升,室温拉伸强度提高了164 MPa,高温拉伸强度提高了50 MPa,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了46.9%,旋转弯曲疲劳强度极限由860 MPa提高至1050 MPa,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彩色金相技术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的方法分析板条M/B混合组织对10CrNi5Mo低碳马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厚板厚度方向各部位冶金质量差别很小。淬火冷却条件下,钢板表面获得单一马氏体组织,1/4部位和心部得到板条M/B混合组织。板条M/B混合组织较单一马氏体组织具有更小的亚结构和更长的大角晶界是造成心部获得优良低温韧性的原因。板条M/B混合组织能显著提高10CrNi5Mo钢的低温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但对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温冲压成形过程,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冲压成形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成形后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值不断下降,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成形温度的增加,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不断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350℃保温120~180 s,实验钢成形后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 500 MPa,伸长率大于8%,硬度值在425HV~440HV之间。冲压成形温度越高,对冲压设备所需求的力能参数越低。  相似文献   

17.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12Kh2G2NMFT after continuous cooling at a rate of 600 – 0.035 K/sec and after cooling with isothermal holds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 – 650°C are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a lath martensite structure with a high level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s formed in a wide range of cooling conditions. The decrease in the impact toughness observed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a narrow temperature range below M i (360 – 410°C) is shown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processes of tempering of freshly formed isothermal martensite.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工艺对300M超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T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300M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钢经870℃淬火后,在290~320℃范围内回火,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宽度由260 nm增加到437 nm,位错密度减小,下贝氏体含量增多;合金的抗拉强度有所下降,韧性呈上升趋势,而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较小。当回火温度为300℃时,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一个最佳匹配,合金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短贝氏体转变时间并减少生产成本,设计并冶炼了一种新的贝氏体钢种,在Gleeb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其热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图绘制了实验钢的CCT曲线。根据CCT曲线进行低温等温转变实验,对热处理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实验钢低温转变后的力学性能。通过TEM观察发现低温转变的实验钢是由亚纳米级的超细贝氏体、马氏体等组成的一种超细贝氏体钢。340℃×2 h的低温等温转变,实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470 MPa,伸长率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