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混合二元酸制取过氧化戊二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详细研究利用生产己二酸副产的混合二元酸制取过氧化戌二酸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试验采用乙酸酐做脱水剂,由混合二无酸制取戊二酸酐,再用过氧化氢氧化制得过氧化戊二酸。在试验基础上,确定出了备步反应及其产物分离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深度氧化方法制取用途相当广泛的二元羧酸,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本文介绍从氧化石蜡中通过水萃取(或蒸馏、闪蒸,水汽蒸馏)、结晶方法制得粗丁二酸,再使粗丁二酸经酸酐化、酸酐化物精馏、洗净等精制过程,制取试剂级丁二酸酐或丁二酸。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性能不足,以丁二酸酐与7-辛烯-1-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丁二酸单酯柴油抗磨剂;优化了反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高频往复试验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润滑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丁二酸单酯的加剂质量分数仅为150μg/g时即可满足柴油抗磨要求(高频往复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不大于420μm),加剂量比脂肪酸型抗磨剂降低40%;而且,以合成的丁二酸单酯为柴油抗磨剂,对柴油其他理化性能的影响很小,柴油满足国Ⅵ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烯基丁二酸酐,二元醇及其它有机醇为原料合成烯基丁二酸衍生物的合成工艺、产品的性质和性能并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强酸型正离子交换树脂(牌号为NKC-9)为催化剂,混合二元酸和甲醇为原料,经预酯化和连续酯化反应制备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结果表明,预酯化最佳反应条件为:NKC-9催化剂用量(以混合二元酸计,质量分数)8%,预酯化进料甲醇/混合二元酸(摩尔比)2.3∶1.0,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3.0 h。连续酯化最佳反应条件为:NKC-9催化剂装填量35 mL,预酯化产物进料量30~60 mL/h,甲醇进料量100~210 mL/h,连续酯化进料甲醇/剩余混合二元酸(摩尔比)大于50.0∶1.0。在此条件下,混合二元酸预酯化转化率大于70%;剩余混合二元酸的酯化转化率及总转化率分别大于91.0%,97.0%。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经过技术攻关,采用新型的高效连续酯化反应技术,利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顺利完成了连续酯化工艺条件的优化及产品的减压精馏试验,为课题的顺利验收提供了保证。该课题是以辽阳石化公司140 kt/a己二酸装置的副产混合二元酸为原料,采用塔式新型连续酯化反应工艺合成二元酸  相似文献   

7.
产圣 《安庆石化》1996,18(2):9-13
以我厂减压渣油和催化重质芳烃的大于450℃馏分,采取混合氧化工艺或氧化-调合工艺,制取符合SH-0522-92标准的100^#乙道路沥青,并提出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磺酸盐酸渣制取道路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考察了酸渣与原料油混合反应制取道路沥青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设备形式、酸渣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渣沥青的性质有较明显的影响。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实验室制得的道路沥青各项质量指标符合SH0522-2000标准要求。采用酸渣制取沥青工艺简单,操作灵活。  相似文献   

9.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烯酐)是生产丁二酰亚胺型,丁二酸酯型和酚醛胺型无灰分散剂的重要中间体。针对当前热加合工艺和氯化工艺生产燃酐的缺陷,开发了自由基一步法烃化工艺合成烯酐。该工艺经过小试,工业放大试验,生产的烯酐和丁二酰亚胺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技术指标要求,丁二酰亚胺产品经外光谱分析,其结构与国内外类剂T-152,OLOA-373和LZ-6418相近。新工艺与现行的氯化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易行,生产装置投资少,反应温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而且从工艺源头根除了氯气污染源,符合国家生态安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M_o-V-Nb和其他过渡金属组成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可使乙烷在较低温度(300—400℃)氧化脱氢制取乙烯,研制了一系列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性能优良的Mo-V-Nb-Sb-Ca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作了常压和加压条件下的工艺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11.
乙炔羰基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炔碳基合成丙烯酸(酯)、丁二酸酸酐、丁烯二酸二丁酯和丙烯醛等系列有机产品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乙炔碳基合成丙烯酸(酯)的催化剂和反应工艺条件。镍基和钯基催化剂是催化乙炔羰基合成丙烯酸(酯)的良好催化剂,同时钯基催化剂也是催化乙炔羰基合成丁二酸酸酐和丁烯酸二酯的良好催化剂。镍聚和钯基催化剂的复合及负载化是今后乙炔羰基合成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釜式反应器研究了负载型钯催化剂对于顺酐及其衍生物(马来酸、琥珀酸以及琥珀酸酐)加氢生成γ-丁内酯的催化性能以及分子筛的添加效果。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钯催化剂具有良好的γ-丁内酯生成活性,添加碱金属型分子筛对顺酐及其衍生物加氢生成γ-丁内酯有促进效果。考察了溶剂以及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γ-丁内酯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改性骨架镍催化剂、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用于"一锅法"水相顺酐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顺酐用量及催化剂用量对该反应的影响,并用XRD和TEM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胶体溶液法制备的负载型纳米Pd/AC(AC为活性炭)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在353 K、1.0 MPa、顺酐1.96 g、水20mL、2%(w)Pd/AC催化剂0.020 g的优化条件下反应177 min时,顺酐转化率达100.0%,丁二酸选择性达99.8%。Pd/AC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催化剂连续使用10次后仍能维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新鲜Pd/AC催化剂中Pd颗粒分散均匀,粒径为1~4 nm;连续使用10次后Pd/AC催化剂部分发生团聚,但仍存在大量的纳米级Pd晶粒,使反应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金属材料在马来酸中的腐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顺酐装置工况条件,通过静态模拟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探讨了金属材料在马来酸中的腐蚀规律,为顺酐装置的合理选材及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丁二酸和正辛醇为原料、环境友好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丁二酸二辛酯。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丁二酸酯化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3.1,催化剂和带水剂用量分别为酸质量的1.2%和70%,反应时间3h。在较佳工艺条件下,丁二酸酯化率达99.27%。同时建立了该酯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氨基硫脲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催化下合成了1,2-双(2-氨基-1,3,4-噻二唑-5-基)乙烷,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多聚磷酸)∶n(丁二酸)=2.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0h,n(丁二酸)∶n(氨基硫脲)=1∶2.2,收率74.6%。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 H-NMR及ESI-MS等方法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7.
乙酰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胺、乙酸酐、乙酸为原料合成乙酰苯胺,考察了乙酸酐用量、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对乙酰苯胺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苯胺):n(乙酸):n(乙酸酐)=1:2.0:0.2,反应时间为4.5 h。此条件下,乙酰苯胺收率达98.2%~98.4%,纯度达99.58%~99.82%。  相似文献   

18.
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防垢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出的合成条件为:n(马来酸酐):n(醋酸乙烯酯):n(丙烯酸)=0.8:1:1,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并评价了产物的复配性能。结果表明:以三元共聚物为组分的复合防垢剂具有优异的防垢性能,在纯化油田污水中加量3 mg/L,防垢率可达100%,同时该防垢剂与缓蚀剂、杀菌剂、除氧剂和粘土稳定剂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是适合纯化油田使用的一种高效防垢剂。  相似文献   

19.
从己二酸副产物中分离提纯戊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晶、成盐和酸化法对己二酸装置的副产物混合二羧酸进行分离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戊二酸。结果表明,当混合二羧酸/水(质量比)不小于3.0∶1.0时,戊二酸的相对质量分数保持在80%以上,分离效果较为理想。根据丁二酸、己二酸和戊二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盐的溶解度不同,可以进一步脱除丁二酸和己二酸。成品戊二酸的质量分数为99.83%,丁二酸和己二酸均小于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