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在高等院校设计院工作的一名建筑师,除埋头设计外,我对理论问题有相当的偏好,这种偏好又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尤其对那些既有精妙设计,又有睿智思想的建筑师很是崇拜,这当然包括设计作品和理论专著文章。而且每每喜欢将作品与理论文章对照着来读,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个作品跃然纸上,而实际工程又仿佛在叙述着作者的思想,这种读法令我了解了许多建筑师。然而不难发现,当今真正能做到“立建筑也立言”的建筑师还是屈指可数的,布正伟先生算是其中之一。读他的书看他的设计作品,对我来讲是一种思想和行为共鸣的过程。阅读间布先生激昂的状态时时如影像般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这个思维过程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那么,我们怎么样来主动地指导我们自己的思维,使它能为我们指向一个富有价值的结果,就值得研究了。人们通常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来解释创作思维的活动,那么,设计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的形象性与逻辑性似乎更加明显。选择评价与搜索发现这两个基本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众多的循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英国一位建筑师就说过,时间、金钱和信息是设计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何况,设计牵涉的问题大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的协调往往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1)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设计都是我们比较陌生的领域,但又与建筑学的科目联系紧密,但是规划与建筑的思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个规划是如何形成的过程是作为主要的认知对象。由城市规划到城市设计,再到建筑设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只是整个社会的运作中的一小部分。柯布西耶说过"设计是一个过程",强调了设计的连续性,对于建筑师来说,从接到项目起,这一过程已经开始,而过程的结束可以是提交了方案及施工图,也可以是建筑竣工之时,也可以是建筑不能继续完成其功能时,甚至即使是被炸毁,消除还能继续其他的功能~([1])。结合目前的设计过程出现的不连续现象,将如何调研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说说你们的设计理念吧.”这似乎是所有建筑师都会被问的问题,我是说,作为一名建筑师或一个设计事务所总体上的设计理念,不是具体到某个项目的想法.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所以由此我们开始想是不是所有建筑师都从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出发、建立起自己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再把它应用到一个接一个的设计项目中?有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做设计呢? 事实上我们自己在面对项目设计的时候,很少想到设计理论,更多的是从场地、使用、材料、构造等等角度思考,经过一段对这些东西进行反刍的混沌阶段之后,“拍脑袋”得到一个设计的想法,再把它发展成具体的方案.有时候会感觉到就是这个方案了,也有时候会觉得它还不对,那就再重新思考看看.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简单到也许不能称为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建筑师,日常以做建筑设计为主。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在不同地方做了一些城市设计、城市研究的工作。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拿什么与城市分享",有点儿像一句歌词"拿什么与你分享"。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对建筑师来讲,城市又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都会有一定的城市思考,不管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做城市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出于社会公平的善意,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法,从更大的范围思考建筑。另外我们这两年在办一个暑期培训班,让建筑师带领学生结合项目去研究城市的课题,这就是我这次演讲题目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作为一种主观创造的建筑设计有没有客观规律性?这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建筑教育中的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我们曾利用机会,结合建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颇有启示的设计教学的实验。虽然一个小实验不足以代表一切,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的思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各种要求和客观条件推导可能的建筑;一种是建筑师主动地追求一种理想的空间、造型和使用状态.大多数的设计过程通常是以一种思路为主导,在两种思路中往返交织.上海浅水湾办公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正是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典型过程. 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常见的住宅小区开发配套公建项目,通常会被作为设计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循规蹈矩地完成即可.不过,由于地处上海传统的高密度中心城区一块富有多种环境特质的场地上,无论开发商还是建筑师都期待能充分发掘用地潜力,做出高品质的建筑.这就需要建筑师充分研究、仔细推敲.  相似文献   

8.
张利 《世界建筑》2015,(4):28-29
<正>一个在历史上被接受的说法是:建筑师是建筑作品的"母亲",业主是"父亲"。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它即反映了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作品产生过程中的密切而复杂的其生关系,又直白地指明了建筑师在其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这里不含有任何性别歧视的因素)。自古以来,建筑师对所承担的"母亲"这一角色有着说不尽的委屈与埋怨,虽然这一角色客观上也为建筑师的失误提供了借口。所幸的是,建筑师在两种建筑的设计上可以同时扮演"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一是建筑师的自宅,二是建筑师自己的工作空间。我们很想知道当建筑师拥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是一个过程 建筑从创意到落成,要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朵好花可能结出难看的果实,如果控制不好,建筑师也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眼睁睁地看着最终完成的建筑被各种消极因素影响破坏.这里不单单是一个设计水平问题,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贝聿铭大师这样的,对所有方面都能强有力地控制,如中银大厦;一种是个别特殊的项目,时间也允许建筑师从头做到尾,比如一些会所,装修、景观、幕墙都是甲方再找人做(我们的那点设计费也肯定做不了、做不动),造成二次设计对原创设计面目全非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讨论建筑创作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繁荣建筑创作。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回顾一下过去,总结出它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展望一下将来。 贝聿铭说,有两种建筑师,一种是写书的,一种是搞设计的。两种建筑师都很重要。在我国,建筑理论的注意力大都放在介绍国外的建筑师与建筑流派上,至于评论本国自己的建筑师和作品都比较少。因此,对国内建筑有权威的评论家可以说是没有。到目前为止,比较全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设计中,生成具体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必备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建筑创作中建筑师思考过程和策略,它们总是伴随着建筑创作的全过程.为此,建筑师的设计思维方式也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设计的走向和最终成果.文章以设计思维方式中的一个典型形式——逆向思维为研究对象,结合一些案例来探析它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扩展今后建筑设计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Roof-Roof住宅     
正马来西亚安邦的"Roof-Roof House"是被该建筑师设计并作为一个真实大小的实验工作原型。该设计是基于一个理论思想,即建筑物应设计为"在景观中作为价值运行的封闭系统"。因此,设计成为一种系统性,利用气候因素帮助塑造建筑的形态、构造和空间组织。例如,南北方向保护主要空间与热带太  相似文献   

13.
UED: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建筑师对材料方面的运用都有一些思考。一些好的建筑师甚至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去探索一些新的材料,能够特别好地与其建筑设计结合;大多数建筑师还只是一个简单选择材料的过程。从您的角度谈一谈在您的设计当中对材料是如何选择的。  相似文献   

14.
茶余谈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特曾说过:“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都是,而且必须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必须成为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有创见的解释。”我们提倡建筑师学习诗歌、写诗,不仅可以锻炼形象思维的能力,对遣词造句乃至思维也是一极好的训练,也可将诗歌的语句,语汇用到建筑设计上。门窗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构件有规则的组合,这本身就包含着诗歌的押韵成份。古典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除了含有对联学的成份外,也是一种建筑的对偶手法的运用,用好了是风格。因此,我们提倡有作为的建筑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对诗歌写作的训练,尤其是青年建筑师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5.
<正>建筑师的视角我对这个图书馆期待已久,因为很早之前就听张斌提到过,对中间的一些过程也有所耳闻,但没想到耗时这么久。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非常磨砺的经历。如果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再来看这座建筑,我想最好还是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感受,而不是开启"上帝"视角。建筑师不是"上帝",他受制于这个有限的、有负担的身体。而"上帝"是从一开始便俯瞰一切,看穿一切,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结果。作为建筑师,只能趴在地面上,以人的视角一点一点地去认知,一个阶段一个步骤地去实现,这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从我的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在一个相当活跃的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政策的实行,外国后现代的建筑理论被陆续介绍到中国,通过合作记时计等途径,中国的建筑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国外及港澳建筑师接触,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交流和探索。这一切反映到我们的建筑创作上,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形式新颖,突破了那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口琴格子”的优秀作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少有作为的建筑师、建筑系大学生冲  相似文献   

17.
丁光辉 《建筑师》2019,(4):45-53
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认为,一段时期内的文化包含支配性的、新兴的和残余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一个动态冲突、不断谈判的过程。他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一般文化生产的动态,也包括建筑文化的演变,可以作为一个概念分析工具来研究《建筑师》杂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文化争论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建筑师》杂志的编辑和作者有培育和塑造现代建筑话语——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它试图颠覆与传统话语相互纠缠的主流或支配性文化立场——强调风格、形似或神似,以及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等。这种思想争鸣体现在《建筑师》杂志对建筑讨论和批评的长期介入,特别是发表建筑评论、组织全国大学生设计和论文竞赛,以及持续翻译和引介西方建筑理论特别是与空间相关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访谈1>> 使用者·投资管理者·建筑师,一个都不能少 |史建| 与以往的设计(如秦皇岛歌华营地体验中心)相比,四中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为多元,如与学校、万科和政府的关系.OPEN是如何面对、应对,并将之转化为设计中的积极因素的? |李 虎| 四中房山校区确实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项目,从牵涉到的人员、耗费的精力、历经的时间上等等,都可以看得到.作为建筑师,而且是爱“多管闲事儿”的建筑师,这确实是我们目前为止碰到的最复杂的情况.但比较幸运的是,有力量推动和影响这件事的关键人物,不管是万科的王石主席和毛总,房山的区长、西城和房山教委的负责人等,还是四中的刘长铭校长,都始终保持着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来推动教育服务公众的初心.作为建筑师,我们除了把设计做好,更艰难的是始终坚守着建设的过程,以确保设计能够被尽可能忠实地建造起来.招标和建造过程中,我们管了很多份外的事,要跟“差不多就行了”的大环境和充满“猫腻”的施工行业不断地做斗争,非常艰苦,除了要感谢我们自己的团队,能够坚持下来确实不易,那么这后面决策人物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提起“建筑功能”一词,对每一个建筑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是日思冥想,特别是在设计进行到高潮阶段。可见“功能”这个角儿在建筑师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我突发奇想:功能赋于建筑本体上的涵义也还存在着不同人有不同的诠解。就是同一个人也还有对同一功能对象的历史、发展、变化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把“适用、经济、美观”作为设计三要素的话,那么“适用”可以视为“功能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     
首先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的邀请。我是一名来自韩国的建筑师,能出席第12届亚洲建筑师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实在是我莫大的荣幸。我个人理解,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我们怎样才能在如今两大趋势之间达成一种协调。一个是最近建筑设计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深入,另一个是我们共有的亚洲传统文化。可能一些人认为,基于地理意义上的文化同质性只不过是一种幻象。看看亚洲,就能理解这点了,这是一个本身有着无数民族和文化遗产的巨大世界。我不敢自夸说能够数尽当今的“亚洲文化”。我深知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有限,根本不作此想。我作为韩国的建筑师,这是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