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稀土》2015,(4)
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通过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氢氧化镧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该氢氧化物在氮气气氛中为两步分解,第一阶段是氢氧化镧失去一分子水分解为羟基氧化镧,第二阶段是由羟基氧化镧失去一分子水分解为三氧化二镧。使用Flynn-Wal1-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等转化率法求出两阶段分解的活化能,同时利用Achar-Brindley-Sharp微分方程和Coats-Redfern积分方程研究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0.20至0.80的转化率范围内,氢氧化镧在氮气气氛下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55.6 k J·mol-1,机理方程符合收缩球状方程;第二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92.9 k J·mol-1,机理方程符合收缩圆柱体方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TG-MlS联用仪表征了不同温度下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气体种类,红外光谱表征了偶氮二甲酰胺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残留物,探讨了偶氮二甲酰胺的热分解机理以及氧化锌对其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2、CO、HNCO,固体残留物为联二脲等;第二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HNCO;第三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CO2,固体残留物为尿唑等.ZnO的加入使得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第一阶段反应提前,第二阶段反应和第三阶段反应滞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六聚钒酸铵的热分解过程、热分解动力学以及温度对热分解产物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六聚钒酸铵在空气中的热分解为零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53.62KJ/mol,它的热分解过程在空气中于370℃和415℃处分别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在氮气中于360℃处有一个吸热峰,属吸热反应。分解时产生中间化合物V_3O_7,V_3O_7氧化成V_2O_5系放热反应。在惰性气氛中分解时,低价钒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真空热还原制取金属锂过程中Li2CO3热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碳酸锂在各种条件下的真空热分解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钙或减少系统分压均可降低碳酸锂分解温度,通过L9(43)正交实验得到碳酸锂热分解的最优条件,在该条件下分解率达到99.86%,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产物主要为Li2O和CaO。  相似文献   

5.
用TG-DSC结合XRD分析研究了硫酸锰的热分解过程。实验考察了温度、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因素对硫酸锰分解产物总锰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固相分解的工艺条件,可制备高纯Mn3O4。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Mn3O4产物为γ-Mn3O4,总锰含量71.8%,含硫0.005%,硫酸锰分解接近完全。  相似文献   

6.
用 DTA热分析技术研究混合碳酸稀土焙烧过程中的脱水过程、分解过程 .用 Freeman-Carroll法、Piloyan法和 Kissinger法对其脱水及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 ,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得到了混合碳酸稀土脱水过程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分别为 80 6.9J/mol、0 .78,热分解过程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分别为 8.52 9k J/mol、 0 .95.用 XRD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论证高温下焙烧可能产生 Ce0 .75Nd0 .2 5O1.875相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锰低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重分析仪在5种升温速率下对二氧化锰矿进行热重试验,研究预处理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低温分解行为,并通过物相分析验证热重试验结果及反应推论,应用非模型等转化率法及Popscu法对两步反应动力学求解,得到各自的反应机理函数。结果表明,二氧化锰升温过程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产物为Mn2O3,反应机理为dα/dt=(3.96×109/β)(1-α)e-1.86×105/RT,为一级简单反应,符合Mample单行法则动力学机理特征;第二步产物为Mn3O4,反应机理为dα/dt=(3.28×1024/β)e-2.81×105/RT×(3/2)(1-α)[-ln(1-α)]1/3,符合Avarami-Erofeev方程动力学机理特征。两步反应的反应机理均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相似文献   

8.
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前驱物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纳米级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对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前驱物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等方法推测了前驱物的热分解机制。用Kissinger法计算前驱体的热分解活化能,Ea=137.80 kJ.mol^-1。通过Coats-Redfern法,采用不同的固相动力学反应机制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确定其机制函数为:G(a)=[-ln(1-a)]1/2,判断前驱体热分解反应为随机成核-随后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9.
碳酸锰(MnCO_3)系过渡元素的碳酸盐,其分解产物有相互作用的特殊性,热分解过程受气氛、原料性质、试验条件及各种因素影响尤为突出,过程的真实情况易为动力学因素所歪曲。因此,从物理化学角度来看,碳酸锰的热分解可视为非均相系反应复杂性的例子之一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十水草酸铈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正东  汪敦佳 《稀土》2005,26(3):19-22
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了十水草酸铈(Ce2(C2O4)3·10H2O)在程序升温下的热分解行为,TG曲线表明它有五个分解阶段,前三个阶段为脱水过程,后两个阶段为无水草酸铈热分解过程,最终产物为CeO2。对第四阶段无水草酸铈热分解为碳酸氧盐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其反应级数为2,表观活化能E=283.55kJ·mol-1,指前因子lnA=57.3119,热分解反应过程受F2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TG-DSC和SEM对仲钼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仲钼酸铵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室温至222.6℃之间仲钼酸铵失去结晶水;从222.6~240.7℃之间仲钼酸铵热分解了部分氨根离子;从240.7~248.7℃之间氨根离子完全分解,同时有亚稳态的氧化钼生成.从248.7~322.5℃之间亚稳态的氧化钼发生相变生成了稳态的三氧化钼.与此同时,仲钼酸铵在热分解温度300℃以下时,其热分解产物的形貌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在300℃以上时,其热分解产物的形貌由原来不规则的块体向不规则的片状转变,最后转变为了较规则的片状三氧化钼.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热分解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热分解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迁移和重组加剧,以及在高温下三氧化钼的挥发与沉积所致.  相似文献   

12.
由水热法合成了苯甲酸铒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表征了该配合物。它为层状结构。用TG、DTA、IR研究了它的热分解机理。在氮气气氛下,热分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解生成二碳酸一氧盐和有机化合物;第二步二碳酸一氧盐进一步分解生成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第一步中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苯甲酮、9,10-蒽醌和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等。  相似文献   

13.
用XRD研究了前驱体和不同灼烧温度下产物的物相,用SEM研究了最佳灼烧条件所得产物的形貌,用TG-DSC法研究了大颗粒氧化铈的草酸盐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采用Freeman-Carroll法研究了大颗粒氧化铈的草酸盐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行为.同时用Satava法进行了反应机理推断,草酸铈的分解反应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反应的E=68.6kJ·mol-1,第二阶段反应E=377.725kJ·mol-1,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K398K=2.576×10-4,K588K=5.264×10-2.  相似文献   

14.
锆英石热分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袁章福  樊友三 《化工冶金》1995,16(3):212-218
在碳管炉内进行了锆英石热分解的实验研究。讨论了温度、颗粒和添加剂(MgO、CaO等)对锆英石热分解的影响,低温区(≥1700℃)的锆英石分解是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表观反应级数为零级,表观活化能为585.0KJ/mol,用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解析低温区的锆英石热分解反应。高温区(>1700℃)主要是SiO(g)等气体通过反应层的扩散来控制。锆英石的热分解也受粒度的影响,颗粒越细,其分解率越大。加入Mg  相似文献   

15.
以偏钒酸铵(NH_4VO_3)在空气中热分解的热重-差热(TG-DSC)分析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最终产物的物相和偏钒酸铵在空气中升温到DSC曲线不同拐点温度分解产物的形貌。研究发现,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中间相(NH_4)_2O·2V_2O_5,第二阶段出现了热分解产物由无定形状态转变成晶体的过程。偏钒酸铵在空气中不同阶段下热分解产物的形貌基本上是不规则的片状,但是最终产物V_2O_5的厚度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稀土草酸盐是目前制备稀土氧化物,尤其是制备具有可控粒度的稀土氧化物常用的前驱体,它具有沉淀物晶型好,易于过滤分解等优点.然而,目前稀土草酸盐热分解的动力学研究较少,因此,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六水草酸镝的热分解过程,通过Kissinger、Ozawa和Crane法计算六水草酸镝的分解动力学参数,通过Coats-Redfern法求出反应的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几种方法计算的分解活化能比较接近,六水草酸镝热分解分2步进行,第1步为1级脱水反应,反应机理函数为F1,表观活化能为62.48 kJ/mol,指前因子为1.84×106;第2步也为1级分解反应,反应机理函数为F2,表观活化能为106.42 kJ/mol,指前因子为2.79×107.   相似文献   

17.
通过TG-DSC研究仲钼酸铵在空气气氛中及30~600℃温度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仲钼酸铵在30~600℃温度范围内的失重过程包含3个连续阶段,当温度高于340℃时,失重过程趋于结束。XRD测试结果证实热分解终产物为正交晶系MoO3纯相。提出了仲钼酸铵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并进行理论验证,认为仲钼酸铵的热分解过程除第一阶段单纯失去4个结晶水外,其余3个阶段均失去摩尔比为2∶1的NH3和H2O。同时还通过各阶段热分解反应的焓变值,估算了实验条件下仲钼酸铵及相关分解产物的近似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热分解法分解草酸铌制备多孔结构Nb_2O_5,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表征草酸铌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最终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草酸铌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室温~200℃,草酸铌失去吸附水和结晶水;第2阶段,200~330℃,草酸铌中NH+4和草酸根离子分解;第3阶段,330~630℃,草酸铌热分解产出CO_2,630℃时草酸铌分解完全,产物为孔洞较深的多孔结构Nb_2O_5。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铁粉矿颗粒在高温下的热分解和熔化行为,以及熔化后气体与熔融粉矿液滴之间的还原动力学.当温度高于FeO熔点且产物层中有FeO生成时,铁粉矿颗粒会出现熔化现象.还原反应前210 ms伴随着剧烈的热分解反应,主要是Fe_2O_3分解成Fe_3O_4.熔化后的铁粉矿颗粒产物层是液态的FeO,颗粒中心是未反应的固态Fe_3O_4,还原反应发生在颗粒表面.Fe~(3+)在产物层中的扩散是还原反应的限制性环节,通过计算得到气体与熔融铁粉矿颗粒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约为141 kJ/mol.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草酸沉淀法、碳酸氢铵沉淀法和乙二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种稀土氧化物,用差热分析技术比较了不同稀土氧化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所有稀土氧化物均能使高氯酸铵的第一放热峰滞后,而第二放热分解峰提前;随着稀土添加量的增加,两分解峰逐渐靠近,最终合并为一个分解放热峰,分解热也大大提高。不同稀土氧化物种类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有一定的差异,轻稀土镨和钕的氧化物使分解峰表现为前弱后强的两个相连的峰,中稀土钐和钆的氧化物表现为单一的强峰,而重稀土铒和镱的氧化物表现为前强后弱的两个分立的放热峰。对于同一种稀土氧化物,制备方法的不同对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也有差异,这与产物的比表面积有关,随着产物比表面积的增加,催化效果越明显。用能带理论解释了氧化稀土对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把氧化稀土作为半导体来考虑,正是由于它们储存和释放电子的功能性质导致了AP第一分解峰的滞后和第二分解峰的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