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毫米波副载波信号在ROF系统中传输时光纤色散引起的两种效应一幅度衰落和边带脉冲走离,同时模拟了这两种效应对信号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边带脉冲的走离限制了信号传输的最大距离,幅度衰落造成了衰落节点信号幅度的减小.理论模型和仿真结果为光载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和调制提供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光信号在不同传输距离产生的色散对光载射频(ROF)(光载无线电)传输系统的信号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非线性啁啾光纤光栅(NLCFBG)和动态波长扫描相结合的可调谐色散补偿ROF传输系统方案。在对所提出系统方案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NLCFBG,并对ROF传输中的可调谐色散效果进行半实物仿真,分析和比较了有无光栅色散补偿时系统的传输性能;验证了此方案对不同传输距离、不同激光频率以及不同射频载波频率的光纤传输系统色散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光纤无线(ROF)系统中色散对光载波抑制(OCS)调制光毫米波信号传输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OCS调制方案。使用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通过调整两路输入射频信号相位、基带信号增益和直流偏置电压将2.5Gbit/s数据信号仅调制到(OCS)信号的一个边带上传输。理论分析表明,与传统OCS调制光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相比,本文方案解决了色度色散引起的码元走离问题,大大增加了传输距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10km光纤传输后信号的眼图仍然十分清晰,在BER=10-10条件下,信号经过20、40和60km光纤传输后的功率代价分别为0.78、1.7和1.9dB。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远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色散效应的影响,研究了一种基于光载波抑制的单工ROF(光纤无线电)系统,并提出改进的双工ROF系统传输方案。在中心站,采用20GHz的射频信号将下行链路信号耦合至光载波抑制频段处,通过单模光纤传输50km至基站,并重复利用未调制边带传输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仿真得到的系统光谱图和误码率曲线表明:加入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后,下行链路的光纤能量损耗降低,上、下行链路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色散能力。  相似文献   

5.
ROF中色散对OFDM信号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研究OFDM信号在ROF光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仿真模型。调查了光传输系统性能对OFDM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问题。针对光纤链路中色散对OFDM信号性能的影响展开讨论。给出了色散补偿前后系统性能的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OPM和FBG滤波器的新型双工ROF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采用光相位调制器(OPM)和光纤布 拉格光栅(FBG)滤波器实现的双向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在中心站,系统采用OPM和FBG滤波器产生抑制一阶边带的多边带光信号 ,而2.5Gbit/s 的下行链路信号只调制在中心光载波上同时经过光纤进行传输。在基站,未被调制的边带信 号用来重新调 制上行链路信号。建立了产生光载毫米波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光纤色散导致的相位影响,并 通过仿真实验 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经过60km光纤传输后,上、下行 链路信号的眼图都清晰可见,上行链 路功率代价小于0.2dB,下行链路功率代价小于1.8dB,系统具有较好的抗色散能力。  相似文献   

7.
ROF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光纤无线电(ROF)技术无疑是支撑未来高速大容量通信产业的重要技术,文中介绍了ROF技术的系统结构及其优缺点,给出了用ROF技术产生毫米波信号的具体方案。同时介绍了光复用技术以ROF系统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双工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而构成的光纤无线通信系统,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概述了光纤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通过对光毫米波信号的产生方法和无源基站设计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全双工ROF系统,并进一步分析了色散对光毫米波ROF通信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光纤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关于OFDM-ROF光无线传输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OFDM技术和ROF技术相结合的OFDM-ROF光无线传输系统在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传输问题,通过系统仿真方式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对一些研究结果进行简要汇报,内容包括:0FDM-ROF光无线传输系统的仿真实现、光纤信道特性对OFDM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问题,其中涉及到光纤的频率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非线性效应影响等几方面。通过仿真对各种影响因子对系统性能所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60GHz全双工OFDM-ROF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光外部调制的方式产生60GHz光毫米波的全双工光纤无线(ROF)通信系统。实验利用29GHzRF源产生58GHz的光载毫米波,2.5Gbit/s OFDM信号作为下行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毫米波上并传输光纤20km,在基站与用户单元实现3.3m的无线传输。同时实现了下行信号中心载波重利用作为上行信号的光载波,2.5Gbit/s的OOK信号作为上行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经20km上行链路光纤传输至中心站。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个OFDM-ROF实验仿真系统,对该系统下行链路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采用了远程光外差技术来产生毫米波信号.用一个低频的信号源对激光进行载波抑制的双边带调制来产生频率差为毫米波频率的两束相干激光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OFDM的调制和解调模块,用OptiSystem软件搭建了该系统光纤传输部分的实验仿真平台,给出了系统仿真框图和仿真计算结果.最后,针对解调后星座图随传输距离产生旋转的现象,分析了光纤色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用信道估计的方法对色散进行了补偿,并给出了色散补偿前后系统误码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色散补偿后该OFDM-ROF系统有效传输距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基于双边带调制和基于FBG单边带调制的ROF系统中色散所致信号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软件对两种系统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光纤光栅的单边带调制技术可明显提高ROF系统性能.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选择光纤的方案,为进一步研究ROF系统的传输带宽和传输距离受限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目前的无线频谱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利用ROF(光纤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能为系统提供更大的容量,ROF技术必将在未来网络融合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基于光外差技术的ROF系统传输链路上分析了随着传输光纤的距离的变化,在接收端产生的毫米波信号的变化。在发射端主、从激光器频率差改变的情况下,接收端产生的毫米波信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种产生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光纤无线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产生载波抑制-差分相移键控(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光纤无线系统。建立了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产生和传输链路模型,分析了光纤色散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重复频率为30GHz的OCS-DPSK光载毫米波调制2.5Gb/s基带信号经80km光纤传输后,眼图清晰可见,功率代价为3.7dB。  相似文献   

15.
色散对ROF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色散的基本原理,通过对ROF(radio over fiber)系统的研究指出,随着传输速率的升高,光纤色散会限制系统的传输性能,严重的还会造成信号的失真.在幅度调制方式(DSB调制与SSB调制)、波长数调制(单波长调制与双波长调制)及传输中对信号所造成的啁啾现象的3个不同方面,综合分析了色散对ROF系统影响,得出了SSB调制要优于DSB调制的结论,为改善ROF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产生载波抑制-差分相移键控(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光纤无线系统.建立了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产生和传输链路模型,分析了光纤色散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重复频率为30GHz的OCS-DPSK光载毫米波调制2.5Gb/s基带信号经80km光纤传输后,眼图清晰可见,功率代价为3.7dB.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由分步傅里叶变换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研究了一套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光纤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传输系统模型,对其光学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分析了光纤信道中色散和非线性参数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进行脉冲压缩才能在光纤中传输OFDM-ROF信号.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波混频同时传输基带信号的ROF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用四波混频产生边带并传输基带信号的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该系统中心站处产生两对载波抑制边带,一对传输下行链路信号,另一对承载基带信号并在基站传输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仿真得到的系统光谱图、误码率曲线表明:加入基带信号传输后,下行信号的能量损耗不变,基带信号和上行信号却有较好的抗色散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光载波抑制产生光毫米波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罗湘  黄诚  陈林 《激光技术》2008,32(6):659-662
为了延长光毫米波的传输距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光载波抑制产生光毫米波的方法。在中心站采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将射频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产生光载波抑制调制光信号,再将产生光信号的2个边带分离,将2.5Gbit/s数据信号调制到其中1个边带上,再与未调信号耦合后产生光毫米波并通过光纤传送至基站。在基站中通过光电转换器产生电毫米波。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光毫米波的传输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毫米波在光纤中可以传输40km。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式产生的光毫米波具有很好的抗色散能力,延长了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20.
相位偏移和分束比极大地影响了产生光毫米波信号的边带抑制比以及光纤无线(ROF)系统的BER。针对串联两个马赫-曾德尔调制器产生八倍频光毫米波信号的方案,利用贝塞耳级数展开的方法,推导了相位偏移和分束比影响下,光毫米波信号的严格通用解析解,当分束比偏离0.001,相位偏移1°时,边带抑制比可达35.9 dB,能够忽略谐波分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BER=10-10的条件下,当八倍频光毫米波信号背靠背传输时,分束比偏离0.001和相位偏移1°的功率代价仅为0.001dB,经20 km标准单模光纤传输后的功率代价为0.145 dB,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