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实验装置,以金属Cu、Fe作催化剂,研究合成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温度为180,200,230,250,300 ℃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测定反应后油品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并结合二元相关方法计算三者间的相关系数,利用GC/MS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品的运动黏度与酸值、运动黏度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负相关性,酸值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正相关性;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以及其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但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性;己二酸二异辛酯及抗氧剂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而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孙标  郭开华 《天然气工业》2013,33(8):130-134
在液化天然气(LNG)站场内设置喷射水幕是安全隔离、控制LNG泄漏后蒸汽云扩散和减缓事故后果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目前对各类型水幕的减缓效果进行数值分析的成果鲜见。为此,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以及事故场景建模和动态模拟的方法,分别对扇形和锥形喷射水幕的下风向蒸气云扩散的穿透过程和阻隔性能进行设置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水流量、水幕与扩散源间距等参数对减缓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①合理设置水幕能够将扩散安全距离减小50%以上,危害面积减小60%以上;②在同样的水幕喷射压力和喷射流量下,扇形水幕的阻碍效果优于锥形水幕;③提高喷射压力、增加水幕高度和宽度、合理设置水幕和泄漏源间距,均有利于降低蒸气云扩散距离,有效增强被保护设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LNG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性物品,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喷射火、池火、蒸气云爆炸、闪火等危害。利用挪威船级社研制的PHAST软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泄漏工况对LNG泄漏及可能引发的事故进行分析计算。利用GIS显示扩散气体、喷射火及池火热辐射、蒸气云爆炸超压的影响区域,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措施,为消防力量的布置以及应急预案的制订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油气田地面装置、炼油厂、化工厂中的爆炸、火灾和中毒等事故频发.这些事故大多源于各种油品或其它化工介质的非正常泄漏.因此,对于介质泄漏后在环境因素影响下扩散规律的研究非常重要.采用目前流行的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针对气罐泄漏进行流体泄漏数值仿真计算,并可根据爆炸极限包络面的运动情况对环境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成品油管道泄漏扩散规律,提高事故的应急控制能力,利用COMSOL软件对成品油在土壤中的泄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成品油管道发生泄漏后在土壤中的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成品油在土壤中的扩散半径与泄漏口径、土壤孔隙率成正比例关系,泄漏口径越大,油品扩散半径越大;土壤孔隙率越大,油品扩散半径越大。在无法检测扩散半径的情况下可根据扩散时间进行粗略估算,大体确定事故泄漏扩散范围,为事故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埋地管道下部泄漏油品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水分分布土壤中油品渗透扩散进行模拟分析,借助CFD软件建立土壤多孔介质中油水两相流动的三维流动传质耦合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品在地下渗透扩散范围受水分分布影响明显,泄漏油品在下雨前的土壤中地下扩散区域以不倒翁状向四周渗透;雨中泄漏油品受雨水冲带后在地下四处流窜并以极不规则形状区域向四周扩散;雨后泄漏油品以烧瓶状区域向四周扩散。在雨前、雨中和雨后三种工况下,扩散速率稳定后,雨后的泄漏范围及地表扩散面积均是最小;雨中油品泄漏范围最大且增长速率比雨前高约3%;雨前油品地表扩散范围最大且增长速率比雨中高约2%。  相似文献   

7.
油品在流动、过滤、混合、喷雾、喷射、冲洗、灌注、晃动等情况下,由于油品本身或油品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密切接触,迅速地分离而产生静电荷。当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时,便形成同性电荷的静电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某热油管道为例,利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三维流动传质数学模型,模拟油水在埋地管道周围土壤中的两相流;再利用CFD软件,分别模拟冬季不同位置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后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和泄漏油品在土壤中的扩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前,管道周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温度场;管道泄漏初期,大地温度场变化迅速,并很快形成一个热影响区域;泄漏一段时间后,先锋油品移动速度减小,油品开始向管道上方和下方扩散;不同的泄漏位置,周围的大地温度场也在变化,泄漏油品在土壤中呈现形状各不相同的扩散分布。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温高压井测试泄漏事故,对造成其泄漏事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选取高斯模型为扩散基本模型,考虑了影响泄漏及泄漏有效高度的主要因素,对高斯模型忽略的气体泄漏的初始喷射过程进行了修正,对模型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实例,对其扩散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得出高温高压气体泄漏后的扩散规律,对泄漏后的危险爆炸区域进行了划分。该研究对于避免潜在的事故危害,更好地指导应急救援预案,确保高温高压井测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广泛应用,导致产生大量的含聚丙烯酰胺污水,这种污水的黏度大,油水分离困难。为此,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含聚丙烯酰胺污水中油滴聚结与上浮过程进行研究,基于水平集的方法建立了几何模型,设定了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并加入了油水两相流控制方程。为探究油滴黏度变化对其聚结与上浮规律的影响,分别对油滴体积分数、油滴聚结与上浮速度和油滴周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滴黏度不同,其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大致相同;油滴在上升过程中主要受浮力、黏性阻力和惯性力的作用,油滴黏度增大,油滴受到的黏性阻力也随之增大,各个小油滴聚结的时间变长,整个过程中油滴的运动速度变小;压力分布主要与高度有关,油滴黏度的变化对压力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