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刀盘是隧道掘进机(TBM)开挖岩石的核心部件,其由于整体尺寸大,刀柄安装位置倒角小,一般有限元整体分析很难获得该位置的准确应力,也就无法确定估算设计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因此,为解决由于TBM刀盘整体尺寸大、现实条件很难对其进行网格细化和网格质量的保证,而造成的有限元分析时间长、分析精度低等问题,应用子模型法对TBM刀盘进行结构强度分析,通过验证两模型分析结果收敛趋势的一致性和两模型局部优化分析对比,证明了子模型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也表明了子模型法为刀盘等大型构件的强度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今后的大型构件有限元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某动车组转向架车轮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200km/h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车轮强度进行计算和强度分析。按照UIC510-5标准,对车轮的静强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子模型技术在白车身强度分析中的应用。以白车身手刹底座上板的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为例,讨论了子模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子模型技术在有限元分析中具有准确性、便捷性、快速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制动蹄衬片的粘接强度可通过分析和经验定值。粘接层受到剪应力载荷时,其变形状态可以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假定其变形为弹性变形,则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为线性变化。文中提出用粘接强度定律来评价粘接强度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用于预测制动蹄衬片的粘接强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以大吨位架桥机裂纹结构为例,应用子模型技术改变裂纹区域的网格密度,提高了结构局部的计算精度,显著减少了计算规模,缩短了计算时间,为裂纹结构的局部分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节段拼装一体化架桥机的主体结构,特别是主梁结构.为了得到架桥机桁架主梁中节段连接构件螺栓的受力情况,选取全悬挂工况对主梁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子模型法建立螺栓计算的子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对螺栓进行受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子模型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得螺栓的受力情况,且该方式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低,为架...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有限元对大型旋转件进行数值模拟时网格数量多、计算精度低、应力集中难以表征等缺点,应用有限元子模型算法,对某旋转遥测盘的局部旋转强度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基于循环对称的全局有限元模型,计算最大工作转速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高应力区。根据全局模型结果建立高精度的子模型,进一步模拟子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到危险点应力,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考核部位的局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子模型技术在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强度分析的有限元解法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复杂结构的强度分析,还是存在单元数量多,计算量大,甚至计算无法完成的问题.特别是薄壁结构的局部强度问题,由于厚度方向的尺寸影响,会产生数量巨大的实体单元,局部的改动将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子模型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本文以薄壁箱型结构接触区域的强度计算为例,介绍了ANSYS软件中子模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子模型技术可以方便的改变关心区域的网格密度,而不需要对其它部位进行重复计算,不但提高了结构局部的计算精度,而且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为复杂结构的局部分析及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机械强度》2015,(6):1140-1145
为研究不同金属材料对单搭粘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基于奇异性理论,获得了铝合金-铝合金单搭粘接(AA)接头、钛合金-钛合金单搭粘接(TT)接头、铜合金-铜合金单搭粘接(HH)接头和钢-钢单搭粘接(SS)接头奇异点处奇异性指数的解析解,通过应力奇异性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单搭粘接接头奇异点处奇异性指数的数值解和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奇异点处的奇异性指数和应力强度因子随着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单搭粘接接头强度随着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预测四辊轧机机架疲劳寿命的方法.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FEM)和子模型技术对某轧钢厂一台四辊轧机进行了强度分析;在现场动态测试基础上,运用Miner公式并结合修正后的p-s-N曲线及实际载荷谱,计算得到了该轧机机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机械强度》2013,(6):816-822
螺纹连接处是容器最易发生破坏的部位,其强度是确保整个容器安全工作的关键。首先按轴对称模型对容器整体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基于圣维南原理,分别建立等距直螺纹和考虑螺纹升角的螺旋线螺纹的三维有限元子模型,以整体轴对称模型的切割边界位移计算值作为子模型的边界条件,并考虑材料非线性及螺纹之间接触非线性的影响。计算两种螺纹子模型的应力分布,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收放架是水面舰船水下拖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冲击能力是其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文中采用子模型法计算其冲击响应。计算了收放架整体模型在垂向冲击下的应力分布并用子模型法计算了滚轮与导轨接触区域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证明,与网格细化的整体模型相比,子模型法可以节省约80%的计算时间且计算精度较高,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设备的抗冲击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平衡轴支架强度计算准确度及全面性,建立了某6x4自卸载货车刚柔耦合的整车模型,计算了各工况下车架连接点的载荷,并以此作为边界载荷输入,在利用惯性释放原理提升边界设置合理性的基础上,运用子模型法克服了惯性释放无法进行接触非线性计算的问题,通过建立接触单元、细化网格等方法,对该支架进行了七工况的结构非线性强度计算,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天窗风振已得到控制,而侧窗风振难以控制,且侧窗风振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某SUV为例,结合风洞试验与仿真,探究风振噪声仿真精度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研究侧窗风振噪声分布与风振特性.结果表明,湍流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mproved delayed...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地铁8号线(杨浦线)C型动车转向架构架为例,用SolidWorks软件对动车转向架构架进行实体建模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向架的构架结构进行静载荷分析,找出构架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为国内的转向架的设计生产提供经验及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针对压气机叶轮由于铸造缺陷和疲劳引起的三维裂纹,应用子模型技术和ParaMesh网格随移技术,给出了压气机叶轮轴孔三维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方法及途径,并对压气机叶轮轴孔三维裂纹的扩展方向和扩展速率进行了分析.压气机叶轮轴孔三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结果表明,叶轮轴孔三维裂纹前沿...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型薄壁结构的有限元计算,一般采用壳单元。但是大量的实例和标准表明,对于结构交叉部位的应力计算精度较低。为对比计算结果,利用Solid186单元和Shell93单元分别建立旋风轴流器实体和壳有限元模型。由计算结果可知,实体和壳单元在喇叭筒体处的最大应力分别为52.3 MPa和47.3 MPa,其应力误差超过10%,而其他部位的应力误差都在5%以内。为提高计算精度,采用壳到实体子模型技术,与实体模型相比,子模型相应部位应力为53.8 MPa,其应力误差在3%以内。所以,对于分析大型薄壁结构,壳到实体子模型技术能够有效解壳单元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计算精度,并能节省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8.
耦合结点子模型法在螺栓联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结点耦合法和子模型法对有大量螺栓联接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首先应用结点耦合法计算整体结构的粗糙模型,然后运用于模型法计算螺孔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此方法计算了某电子设备机柜的滑轨固定件在螺孔附近区域的静态应力分布。这种方法对于计算有大量螺栓联接的这种结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车体结构可靠性,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运用子模型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对车体进行可靠性优化。首先,根据静强度分析结果对车体应力集中位置建立子模型;其次,筛选对子模型应力影响较大的变量进行试验设计拟合响应面方程,建立可靠性优化数学模型;最后,以可靠度为约束条件,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改善了车体的应力集中,减轻了车质量,为车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粘接方式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粘接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76例符合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适应证,拟行牙体充填修复治疗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Single Bond 2组、Easyone组,分别使用Single Bond 2第五代全酸蚀粘接系统、Easyone第七代自酸蚀粘接系统予以修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牙体敏感情况、颜色匹配度等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修复强度。结果: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充填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牙体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酸蚀与自酸蚀粘接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强度的影响相似,两种粘接方式的远期效果差别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