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及其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和评述低分子肝素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机制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48h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60例)仅行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前后作实验室检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常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阿斯匹林及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I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7d)。对照组25例,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连续观察2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2周后两者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8%,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10d及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改善进展性卒中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10d,对照组除常规用药外,另加普通肝素100mg 5%GS500mL静滴,1次/d,连用10d。结果观察组32例,显效22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20例,显效9例,占45%,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光辉  常玉红 《河北化工》2003,(2):15-17,50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合成低分子聚异丁烯的技术进展、未来趋势及其应用,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对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方法选常规用硝酸盐、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不佳的38例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终止后1周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低分子肝素能显著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对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合成低分子聚异丁烯的技术发展,未来趋势及其应用,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色谱、手性分离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溶栓前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首剂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给予尿激酶100万U,30min内滴完;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12h开始应用。结果治疗组30例中21例血管再通,再通率77.19%;对照组31例中14例再通,再通率60.32%,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较常规用法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记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科学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膜材料,具有特异的分子识别及选择性,在固相萃取、手性拆分及仿生传感器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从分子印记膜的分类、制备及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全面综述了分子印迹膜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新型低分子环氧聚酰胺树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纸张湿强剂的研制和应用,其特点是加入量少,留着率高,湿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制备的一种新型分离膜。因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的分子识别能力,在手性物质分离、仿生传感及固相萃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膜的发展、制备方法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rt-PA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对照组再通24例,再通率63.2%,胸痛缓解率81.2%,治疗组再通率74.2%,胸痛缓解率84.6%,两组间再通率和胸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4例出现低血压。治疗组4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呕血,低血压患者经扩容式各样静滴多巴胺后迅速恢复正常。结论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疗程7d。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病人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6.2%,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6.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应用解痉平喘药物、镇咳化痰等,给予低流量吸氧,同时给予强心药物、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1次/d,腹部皮下注射,10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显著改善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抽取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1.6%,远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0%(P<0.05)。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7%,出血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1.7%,死亡8.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58例发病48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两者联合进行治疗。治疗30d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最后统计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8%、38.3%和66.1%。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P<0.01),与联合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但不良反应少于联合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作为对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另一治疗手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行PCI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LMWH组和普通肝素(UFH)组,LMWH组50例,UFH组56例,LMWH组于PCI术前12h皮下注射立迈青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注射药物8h内不再追加,术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UFH组手术开始时给予UFH10kU静脉注射,术中每超过1h追加2kU,术后6h拔除股动脉鞘管。结果LMWH组PCI患者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管重建等心脏事件。UFH组PCI患者有1例于置入支架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PCI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LMWH组无一例周围血管并发症及迷走反应发生,UFH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股动脉穿刺局部发生血肿,4例出现迷走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在PCI术前12h皮下注射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安全有效,可以在PCI术后即刻拔除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