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沿东  贺彤  蒋奇武  王刚  左良 《稀有金属》2006,30(Z2):148-151
研究了0.068%Ti(质量分数)的Ti-IF钢在铁素体区热轧、冷轧和再结晶过程中其微观组织和织构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第二相粒子的形态与分布情况,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普通轧制的IF钢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征 铁素体轧制的Ti-IF钢板退火后晶粒尺寸比普通轧制IF钢大且尺寸均匀,铁素体轧制的TI-IF钢中出现了粗大的TiS,Ti4C2S2和较细小的FeTiP第二相析出物,同时形成强烈的γ纤维织构,其R值可达到2.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Ti对热轧钢板拉伸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热轧试验机组对不同成分体系含Ti微合金钢采用不同的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并采用OM、SEM、拉伸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低碳钢中加入一定量的Ti,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同时也会导致钢的冲击韧性明显降低。钢中析出的大颗粒的TiN和粗大的铁素体晶粒是导致含Ti微合金钢冲击韧性恶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含Ti微合金钢中加入Nb,采用Ti-Nb复合强化,同时配合840℃低温终轧和560℃低温卷取工艺,可显著改善含Ti微合金的冲击韧性,使钢板获得高强、高韧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Al、Ti处理对低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锋  杨才福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钢铁》2007,42(9):76-80
研究了Al、Ti处理对低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用Al处理时,钢中形成的夹杂物为Al的氧化物和细小的TiN.Al的氧化物和TiN不能促进晶内铁素体的形成,焊接粗晶区主要由粗大的晶界铁素体和平行排列的侧板条铁素体组成.用Ti处理时,钢中形成大量的Al、Ti、Mg、Ca复合氧化物夹杂,其颗粒大小为0.5~3.0 μm,同时还有一定量细小的Ti的氮化物.复合Ti的氧化物具有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的能力,焊接粗晶区主要由晶界铁素体、少量的侧板条铁素体和大量的晶内针状铁素体组成.随焊接热循环高温保温时间增长,晶界铁素体粗大,侧板条铁素体数量减少.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减慢,晶界铁素体数量增多,针状铁素体的尺寸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强度APlX70和X80管线钢的组织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根据不同的化学成分及热轧工艺制造了三种实验钢,并进行了组织和冲击性能之间的研究。另外,利用电子背散色衍射(EBSD)技术对有效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冲击实验结果说明,在单相区轧制的钢比在双相区轧制的钢具有较高的能量,这是因为,单相区轧制的钢组织都为针状铁素体。在X80钢的单相区进行轧制,降低了能量转变温度是因为降低了有效晶粒尺寸,针状铁素体具有较小的有效晶粒尺寸。然而,X80具有极好的机械性能,其中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吸收功,转变温度,特别是韧性。  相似文献   

5.
在棒材线轧制锻造爪机用AISI1008钢时,出现混晶现象,Φ50 mm棒材边缘铁素体晶粒度3级,1/2半径及心部铁素体晶粒度8级,通过对钢材进行金相组织及电镜检验,对轧制过程温度及等效应变利用Deform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发现造成圆钢边缘晶粒粗大的原因与终轧温度过低及轧制等效应变大且分布不均有关,将终轧温度由原820...  相似文献   

6.
含碳0.04~0.13%的钢在1220~750℃温区轧制后空冷,调查其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钢的晶粒度最初随轧制温度的降低而细化,但随着轧制温度进一步降至铁素体区,晶粒度又迅速增大。显微组织越粗和粗细不均,则完成的奥氏体化道间再结晶越少,而轧制时存在于钢中的铁素体越多。在铁素体区轧制会产生明显的拉伸延展性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形变温度及冷却速度对ML35钢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10B21钢SM控冷盘条和板链式控冷盘条的显微组织差异,用Minitab软件统计分析了显微组织对盘条拉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L35钢形变温度为750℃时晶粒明显细化,部分珠光体发生退化,渗碳体呈短棒状或颗粒状,但硬度相对偏高;降低形变后的冷却速度可粗化晶粒,降低硬度;粗大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比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并且在初始变形过程中,具有相对粗大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盘条的断后伸长率下降偏快。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对含微量Ti控轧钢(10Ti)的焊接热影响区(HAZ)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微观检测手段,对该钢过热区出现的粗晶脆化倾向,熔合区出现的“铁素体带”,完全重结晶区出现的软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看法;文章就进一步完善(10Ti)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拉拔前SWRH82B盘条对焊连接失效试样、对焊部位及其经过焊后热处理试样进行检测了分析,以研究焊接过程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焊接夹钳和热处理夹钳处"打火"导致盘条出现孔洞和硬脆组织、对焊过程中产生的夹杂物未能完全挤出、焊后热处理不当未能消除粗大晶粒和魏氏组织、对焊温度过高形成的脱碳区在焊后热处理中形成不利于拉拔的铁素体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ER50-6钢热轧盘条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不超过1℃/s的情况下,盘条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组织晶粒度和硬度随冷速的变化不大;当冷速超过3℃/s时,盘条组织以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变细,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盘条硬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分析仪、全自动金相和显微维氏硬度分析仪对X80管线钢堆焊融合区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统计分布表征。发现堆焊区域不同元素含量分布具有较大差别,Ti在母材与焊材的融合区上有一个环状富集带,而融合区内C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不同融合区域显微组织各异,管线钢基体组织晶粒细小,主要由条块状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在热影响区基体的组织发生再结晶,出现较多的粒状贝氏体,在熔敷金属交界处,出现了大量板条状马氏体和贝氏体,且晶粒组织粗大。母材的维氏硬度较焊材低,在融合区内出现了一个硬度较高的环状区域,这与管线钢焊接区域的成分和组织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学伟  赵楠 《钢铁》2017,52(1):87-91
 通过热轧厂实际生产试制,研究了钛、铌微合金元素对600 MPa级低成本低温卷取型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同强度级别中温卷取双相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沿晶界分布的纳米级(Nb,Ti)C第二相显著细化了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由此解决了不含钛、铌元素的低温卷取双相钢马氏体岛粗大的问题,提高其强度和塑性。此外,试制生产对比发现,中温卷取双相钢存在晶粒尺寸较粗,马氏体体积分数较少,强度相对略低等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热轧工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自权  马子洋 《河北冶金》2020,(8):32-34,79
在对高强IF钢HC210IF、HC250IF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及金相组织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轧制温度对变形抗力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IF钢热轧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且轧制温度在850℃时变形抗力均达到最低点; 900℃高温轧制时,其微观组织中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低温铁素体区轧制时晶粒粗大且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A_3钢和B20 MnSi钢φ6.5mm盘条为例研究了不同的亚温淬火工艺对双相钢盘条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双相钢盘条的组织和性能随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双相钢盘条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δ_5与其马氏体含量的定量关系式。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铁素体强度对双相钢盘条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2%Cr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2%Cr铁素体不锈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在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种类进行观察,得出热影响粗晶区的组织变化规律;应用Thermal-cal软件,确定了12%Cr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热循环条件下发生相变的温度区间,以及微合金元素Ti和Nb的析出相图.给出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韧性的建议,即焊接热影响粗晶区存在适量的马氏体;钢中添加微量元素Ti可抑制粗晶区晶粒长大,其作用优于Nb.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含Ti,P,Cu低合金钢为试验钢,研究了高Cu及高Ti含量钢在热轧大型型钢时,热轧工艺与组织性能、钢的高温热塑性以及热轧工艺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本试验钢热轧材的力学性能稳定,热轧工艺对综合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这有利于工业性大生产;(2)试验钢虽含高Cu及高Ti,仍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及宽展性能,可满足热轧型钢的要求;(3)细化铁素体晶粒效果大,有利于提高钢的强韧性:(4)高Cu钢在高温加热轧制时,因钢中各元素的选择性氧化,易形成热脆网裂,因此应尽量采用低温加热轧制或采用弱氧化性及还原性气氛加热。  相似文献   

17.
刘利香  郭琼  王怀宇 《宽厚板》2003,9(3):44-47
1 前言在焊接用低 C钢中 ,相互交错的细针状铁素体是所希望的显微组织 ,因为通过诸如普通的粗大贝氏体转变成细针状铁素体 ,可提高钢的韧性。通过金相观察 ,已较早认识到焊接金属中氧化物含量的重要性 ,焊接钢的夹杂物在铁素体片晶内形核 ,而不是在晶粒边界 ,这为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否则 ,在晶粒边界成核将形成粗大组织。然而 ,关于针状铁素体形核的精确机理目前仍不清楚 ,很多理论还在辩论。通过对钢和夹杂物的密度的测量和比较 ,已认识到 ,并不是每一个铁素体单元都可以被夹杂物核化 ,而只有约 1 / 1 0是通过夹…  相似文献   

18.
热镀锌双相钢热轧工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占英  朱敏 《宝钢技术》2009,(4):35-37,44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热轧工艺,可以得到强韧性能配合较好的组织均匀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的升高,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延伸率有所上升。高温卷取易导致热轧基板晶粒粗大并出现带状组织,通过降低卷取温度可有效提高热轧基板组织的均匀性,使热轧基板的晶粒细腻均匀,从而改善热轧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9.
结合Ti、V、Nb元素对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添加不同微合金元素,进行实验室真空冶炼-轧制DH36高强船板钢。利用Gleeble3500试验机,针对加入不同微合金元素的DH36船板钢进行线能量为50 k J/cm和100 k J/cm的焊接热模拟试验,研究微合金元素V、Ti、Nb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H36焊接热影响区中,Ti生成了氧化物,该氧化物诱发了针状铁素体,钉扎了奥氏体晶界,而V、Nb并未生成夹杂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生产出力学性能理想的热轧酸洗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针对不同卷取温度对C–Mn系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碳量较低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在贝氏体区采取不同的卷取温度,将获得不同形貌的贝氏体组织,同时影响组织的晶粒度级别,进而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控制卷取温度,可以生产出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屈强比的优质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