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是赤潮、水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对水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危害。以硫酸铜和西三嗪为代表的化学抑藻剂,短期内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但长时间投放会破环水质生态。本文通过从海洋生物抑藻剂的特点和抑藻机理出发进行文献追溯,以期对绿色环保型天然抑藻剂的获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体富营养及其引起的赤潮、藻华现象使水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有些植物代谢产物中具有结构特殊且无毒无害的抑藻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能具有不同的抑藻机制,有着可以挖掘的巨大潜力,将为天然产物在抑藻活性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环境水体中的有害藻类的频频爆发使得水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种天然代谢产物对水体中的有害藻华和赤潮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大的防治潜力。本文将从抑藻机理和天然产物的抑藻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天然产物抑藻活性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原位合成的方式,开发了以Ca O2为活性物质,海藻酸为骨架材料的新型Ca O2-海藻酸缓释剂,并借助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技术定量研究了在模拟蓝藻水华暴发前夕的自然水体环境下该缓释剂不同投加策略对不同浓度水平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表明,Ca O2-海藻酸缓释剂对各浓度水平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效果均表现良好,最大抑制率可达到74.41%。通过模型性能评价,确定GA-BP神经网络模型为该缓释剂抑藻效果的最优化模型。本文对Ca O2-海藻酸缓释剂的开发与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抑藻模型的确定为该新型缓释抑藻剂的具体投加策略以及蓝藻水华的防治提供了可行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在参与滇池草海应急治理蓝藻之际,吸取了各国治藻教训,自主创新,用了3种世界无先例的新材料研制成功圣三除抑藻剂,这种除抑藻剂的成分由处理饮用水的材料和食用的材料组成.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施用后能迅速使蓝藻微囊或细菌膜破裂而死亡。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又通过对蓝藻起因的科学分析.开发出新的高效安全的除抑藻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中国藻类学会副理事长刘志礼教授等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日前对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研发的圣三系列高效安全除抑藻剂进行了鉴定评审。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圣三系列高效安全除抑藻剂不污染水体.除藻效果显著.应急杀藻收效快,成本低,具有明显抑制蓝藻水华的效果,除藻后未发现对水体浮游动植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防污涂层表面生物膜菌落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5株细菌和1株真菌,并对菌株发酵液和离心后上清液进行了抑藻活性试验,发现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HN的抑藻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发现上清液具有更强的抑藻作用。为寻找天然防污活性物质、研发新型防污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学生“绿色海洋”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思想,设计了光催化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抑藻性能综合性实验。实验涉及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和光化学性质表征及抗菌抑藻性能评价等多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有利于提升学生在科研中融合可持续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取代芳香烃和N-羟甲基乙酰胺为原料,采用傅-克烷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7种具类辣素结构乙酰胺化合物(Ⅰ~Ⅶ)。利用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评价了其抑菌活性,以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为受试藻评价了其抑藻活性。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对2种菌和3种藻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3-乙酰胺甲基-4-肉桂苯酚(Ⅶ)的抑制作用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可达到0.0625 g/L,且质量浓度为3 g/L时抑菌率与抑藻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洋水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维持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平衡。但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海洋富营养化对海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采用光催化技术能有效控制海洋富营养化。因此,深入了解光催化剂对藻类的生物效应及其潜在机制至关重要。系统综述了光催化剂对海水藻类的影响及其抑制机理。机械损伤、光屏蔽效应、抑制酶活性和诱导活性氧生成是光催化抑藻的主要机制。汇总了各种光催化剂抑制不同藻类富营养化的效果,对目前光催化抑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为探究光催化剂和藻类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及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凤眼莲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该文在不同覆盖率条件下分析了凤眼莲去除氮磷效果、凤眼莲植株及其种植水的抑藻效应。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去除氮磷的效果与其生物量的增长率呈正相关,50%覆盖率下氮磷去除率最高;短期内凤眼莲及种植水对藻类的去除率均高达70%,且种植水的抑藻效应与覆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蓝藻水华的频发及其藻毒素次生等代谢产物的污染不断危害着水生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被证实对水华藻种具有一定控制作用,能通过拮抗作用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文中针对化感物质对水华藻种的抑制作用,在总结化感物质抑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化感物质的典型种类以及其对水华藻种的作用机理及效能,同时结合实际水体中藻类控制需求,分析了现有化感物质抑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乳胶漆用特效防霉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霉剂的防霉机理及霉变成因,根据乳胶漆防霉要求,选择了多种防霉剂进行耐霉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芳基脲衍生物与咪唑衍生物的混合物为活性组分的BAF5060防霉剂的防霉抑藻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17)
水体中富含磷酸盐等含磷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生物除磷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将磷储存在生物体内,从而除去水体中的含磷物质。其中,聚磷菌是主要的除磷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合成除磷所需的能量物质,好氧条件下将含磷物质转化吸收在细胞内。铁盐和铝盐作为常用的生物除磷辅助试剂,一方面通过沉淀、絮凝等作用提高沉淀除磷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刺激聚磷菌生长、提高酶促反应活性等作用提高生物除磷效果,从而达到强化除磷的目的。最后,本文对除磷工艺优化、磷的回收与资源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使微生物产生的一些致嗅物质进入水体,最终导致生活饮用水异味的产生。本文针对致嗅物质,从其性质、来源、检测及去除四个方面加以概述,意在为提高生活饮用水品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永和  李敏 《水处理技术》2012,38(3):1-6,11
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植物生态浮床和微生物固定化的技术路线;总结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酚酸类化感物质抑藻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探讨了酚酸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机理及其藻类的响应。并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用于工业水处理灭藻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酚酸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机理包括对藻类细胞膜的破坏,对藻类多种酶活性与功能影响,对藻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及对藻类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藻类对酚酸的累积与代谢作用使酚酸类化感物质残留较少,这使其开发为生态安全型灭藻剂成为可能。同时提出今后尚需从酚酸类化感物质的水环境行为与特性、生态安全性及抑藻特异性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物杀藻剂——溶藻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性环境问题。阐述了目前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溶藻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理,并分析了未来溶藻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进一步推动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实地采样,考察南京本地富营养化情况,在对混合培养体系进行生态观察的过程中,找了两种本地的抑藻原生动物,并描述了这种抑制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原生动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有两种方式:牧食和寄生,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寄生作用能够直接导致藻类的死亡。两种抑制方式不是普遍同时存在的,牧食现象较为普遍,在整个实验的三个批次中均有出现,而寄生现象则仅出现在第一批次,培养基中富含有机碳源的情况下。原生动物的牧食作用在实验室微生态环境中能够很好抑制藻类的生长,但在自然条件下,则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水流的湍流度可能是其中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型物理法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概括了系统所包含的阻垢缓蚀装置和杀菌抑藻装置的技术原理、系统特点及施工方式,结合工程应用对改造后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实践表明,环保型循环水处理系统是完全可以取代常规化学药剂处理法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保证循环水系统阻垢缓蚀和杀菌抑藻的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不断发展给景观水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及景观水体自身承载能力有限,造成我国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疯长,水华爆发严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控制水华爆发带来的危害,采用生物制剂H+络合铜复配作为杀藻剂对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进行抑藻试验,得知蓝藻型水华生物制剂H+络合铜的最佳投药浓度为5 mg/L∶0.8 mg/L,绿藻型水华生物制剂H+络合铜最佳投药浓度为5 mg/L∶3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