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是笔者在2015年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从结构和环境调控两个方面论述了建筑技术史在建筑学教育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前者与我国建筑史教学中建筑技术史的缺失有关,而后者则在班纳姆对现代建筑史学技术观之批评的基础上,涉及环境调控的技术史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议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李海清 《建筑师》2017,(5):29-34
检视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出材料结构技术观和环境调控技术观两类叙事路径,并指出其相互分离、缺乏互动与融合之不足。应基于营造人工环境、控制能量交换的整体环境观,从建造的意图(目标)与路径(手段)之互动关系入手,进一步扩展与深化相关研究。"内在的美"跳脱了经典建筑学对于"建造的诗学"之视觉依赖,而从更为贴近建造活动本质属性的层面扩展了研究视野;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而言,在保温型、选择型和再生型三种环境调控模式中,前二者因建造模式更具在地性而应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筑技术史中的木工道具研究兼记日本大工道具馆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张十庆木构建筑是中国及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主体。故对于古代建筑及建筑技术的研究而言,木工道具是一不可缺的内容。从这一特定的角度而言,中国及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发展,都是以木工...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写作基于这样一种立场:建造史应当被重新思考,尤其是建造史与其他历史领域之间既有的或应有的关系。文章检视了建造史与技术史之间既有的差异与这种差异的由来,接着分析建造史对文化史的塑造所作出的贡献,最后指出建造史作为一种连接,为今天重新思考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建筑》2021,(12)
正《再探现代转型—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技术史研究》聚焦"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以其技术性尝试作为主线,以20世纪上半叶为重点考察时段,回溯其在技术上的演变脉络及阶段性特征,廓清其技术选择机制、产业基础、主体成长与知识建构,考察前者与后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从1950年代整体图景、中日比较和当代实践批判这三条经纬交织的理路,探讨其目标回归、思维整合与范式再造。  相似文献   

6.
技术史价值是工业遗产的基本价值。然而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中,技术史价值的研究和挖掘通常被忽视。结合铁桥峡的案例,提出冶金工业遗产保护中应体现的四点技术史价值,并对中国近代冶金工业遗产技术史价值的特殊性做进一步讨论,希望为中国冶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路 《重庆建筑》2024,(3):27-29
该文通过梳理不同学者看待数字技术的多重视野,分析数字技术的媒介属性与建筑新形式的关系,探讨当代建筑与历史项目语境下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应对数字技术对建筑学科的冲击提出了三点策略——平衡技术手段和形式美学、平衡批判性操作和历史距离、多种媒介合作共存。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研究,对建筑技术史的侧重较少。通过解析铁路沿线至今保留的大量近代建筑遗产,可以揭示当时的建筑技术发展水平,了解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构造技术、保温节能技术、建筑砌筑技术、屋架制作技术等。本文从近代建筑技术的历史价值、应用价值和技术与艺术统一这三个角度,较为全面地解析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浈 《华中建筑》1997,15(4):50-51
该文提出古建筑技术史研究的“节点”,论述了‘节嵉恪钡难芯糠椒ê鸵庖濉  相似文献   

10.
歇山是我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屋顶 形式之一,等级高、应用广、技术有代表性, 因此歇山是我国建筑史,特别是建筑技术史 的重要研究对象。宋金以前歇山技术从萌芽 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以 宋金以前歇山技术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从 技术要点的角度梳理了其自1931年以来的研 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原璐  覃琳 《室内设计》2014,(1):65-68
建筑技术史是伴随着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影响和推动建筑性质演变的要素之一.杨昌鸣的《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从技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东南亚早期建筑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发展对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型制变化的影响,以避免单一研究型制可能造成的误解,同时也提出了文化传播对技术的促进以及文化惯性对技术发展的制约.本文对该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途径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文化与技术相适应的建筑史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中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钢筋混凝土技术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及其本土化奠定了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史料的挖掘,历时性地分析1916年之前钢筋混凝土技术在近代上海的引入、发展及本土化和规范化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期贡献于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并为当今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13.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极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人类的盲目自大。本文首先研究现代山地城市设计空间同质化、缺乏个性等城市问题,认为现行山地城市设计技术观是造成此类城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探讨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应有的技术观,并以此技术观形成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在物理环境、景观塑造、地形处理、交通组织、建筑布局等重要方面的适宜技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杨宇振  覃琳  孙雁 《中国园林》2007,23(9):46-49
农村整治与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住屋建造则是农村整治与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深入论述了农村住屋建造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认为农村住屋建造研究是建筑从业者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其他学科难以介入的领域;提出农村住屋建造体系研究的5个具体方向,认为必须十分谨慎地使用现代技术,因地制宜地应用各种适宜的建造方式和技术,避免农村规划与建设中出现的粗糙简单,减少"大建设中大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学科中心(以下简称"节能学科中心")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建设的学科中心之一,节能学科中心自2007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主要从事"绿色节能建筑"方面的科研和工程咨询工作,专业涵盖规划、建筑、暖通、给排水。节能学科中心拥有一流的建筑节能模拟计算分析软件以  相似文献   

16.
地域性的营造体系是技术史领域乡土建筑研究的核心问题,建筑结构、材料、技术工艺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域乡土建筑的差异。本文是针对乡土建筑营造体系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旨在探讨乡土建筑理论建构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建筑学中,对建造技术的讨论往往与建造技术史和建造理论的研究紧密关联,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关联牵扯着众多文化层面的议题。建造历史不仅是技术史的组成部分,并且映射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态。这种建造文化的丰富性使得技术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渗透在建筑学中,形成差异性的物质空间形式。那么,在当代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该如何反思建造中的技术与文化关系?东西方的技术观念与建造文化在此会发生如何发生碰撞?数字化语境下建造的文化本质又应该如何与人建立关联?本期杂志将邀请历史理论学者、建筑技术学者、建筑师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环境调控的建筑营造动机,揭示传统日本民居在建筑与气候、形式与能量层面的关联性;归纳、提炼日本民居中的可持续技术策略,从气候界面、空间形态、材料构造与场地景观方面,构建日本民居之于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形式范式与环境调控的理性逻辑,与日本文化中"侘寂""无常"的感性美学相呼应;其中蕴含的气候应对机制与形式生成法则,为从建筑学的自主立场探索可持续建筑发展构建知识库。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绿色建筑全面发展的基础,在结合区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宜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推广,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保障。重庆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并有着显著山地城市特点,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结合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建筑节能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在考  相似文献   

20.
焦舰 《建筑创作》2011,(6):172-173
在"可持续"的思想逐渐成为共识的今天,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建筑潮流中的"符号拼贴"现象作对比,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应警惕走入"技术拼贴"的误区,而是要把"绿色"纳入整体的建筑文化语境中去思考,必须认识到它绝对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文化问题,只有将之有机地融入建筑思想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