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文化价值传承,保护传统民间技艺,借助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了南通色织土布在织造技艺、文化内涵及经济上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将南通色织土布与传统拼布技法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将编织技法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此外,将刺绣、印染等设计手法应用于南通色织土布,为色织土布的创新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所收集的近百块南通土布的分析,总结了南通色织土布在色彩、图案等艺术审美与技艺方面的特色。色彩上既沉稳、典雅、大方,又清新亮丽;图案质朴、细致而寓意深刻;织物组织设计上省综法的运用巧妙、灵活,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总之,作为有着朴素之美典型代表的南通色织土布,与中国传统丝绸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河北青龙传统土纺土织具有典型地域性特点,对其进行研究是展示中国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与挖掘燕赵文化的重要方面。详细记述了土布织造各个环节的工艺及技术特点。从民间织造技艺传承发展的角度揭示了青龙民间传统织造文化的特征,并针对青龙土布未来的创新发展提出根植地域文化、挖掘个性织造技术、拓展产品营销渠道及设计创新方面的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国家倡导增强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章对贵州麻山地区布依族村寨居民仍留存的传统土布制作纺织工具与技艺的保护与发展状况作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布依族传统纺织工具的使用情况,记录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的流程,探究其变化与发展现状。旨在强化大众对布依族的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仅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还为布依族服饰文化中传统纺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沂倩  胡瑞波 《印染》2022,(2):94-94
设计说明:《时光织物》作品以贵州土布为设计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式进行创作设计,设计中采用正六边形的构图方式,将相同的正六边形创意元素进行组合创意设计,以蓝色为主调进行创作设计,具有一种舒适、淡雅之感。《岁月如梭》作品以贵州土布为创作载体,墙上装置作品采用等边三角形,使用蓝白两色相间构成一个正方形的设计图案,沙发上的抱枕采用正六边形的图案组合进行创作设计。整个作品立足传统手工技艺,传递贵州土布文化与制作技艺,融入当代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土布的审美贵在"土",它拥有自然、传统的内在品质,其价值属性能够很好地传达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有机语义很多人对南通土布的关注源于一则《非遗南通色织土布技艺濒临失传,唯一传人已88岁》的新闻,这种现状让大家震惊的同时,也让南通色织土布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早在19世纪末,南通土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织造,独特的工艺印染以及粗厚坚牢、经洗耐着的特性享誉海内外,成为地方一大特产,产品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8天的公示期,于9月1日正式确定并对外公布。据了解,第四批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5项,与此前济南市已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相比,第四批济南市"非遗"名录中收入最多的是传统手工技艺,多达15项,为历届之最,章丘市朱家峪手工家纺协会申报的朱家峪土布纺织技艺位列其中。日前,记者便走进章丘市官庄镇的朱家峪村,了解这项传承了数代的手工艺技能。嫁娶全用自家纺的土布。"闺女结婚的时候,婚床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土布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畅销于国内外;土布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受到了政府以及很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为了挽救土布这一传统手工织布,传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对土布的发展现状和风格特点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土布所蕴含的情感要素以及对消费群体进行的分析,总结出土布产品的开发及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推进使各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产业集群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邢台地区必须加快发展以融入一体化的进程中,这就需要依托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区域品牌的建设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文章结合邢台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邢台地区服装企业在产业集群区域中进行品...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发生着新的变化,而产业集群则成为区域经济一种新的发展势头;以邢台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邢台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现状的市场调研,分析该区域的品牌意识和建设、品牌维护和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集群为背景、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监管、政府支持、服装行业相关协会引导等方式来推动邢台服装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业集群形象的区域品牌,有利于促进集群内部各企业的良性竞争,进而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个性化份额将会实现超过120%的增长。因此,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区域的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蚌埠玉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玉器加工产业。然而,由于该产业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忽视工艺的传承和玉器设计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加工技艺的高低导致玉雕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给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蚌埠玉器加工产业的现状,在对玉器加工技艺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推动加工技艺的标准化,利用技术赋能来规范玉器技艺的传承;通过加强传承人培养、推广评价体系、建立信用体系、完善配套措施等途径,促进玉器技艺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蚌埠玉器加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梁朋飞 《中华纸业》2024,(2):122-124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传统宣纸制作遭遇了产业优化、技艺创新融合等发展问题,为了能够充分宣传宣纸制作技艺,弘扬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技艺文化,就必须借助文创设计活动展开宣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文创设计人员需要革新自身的设计理念,深入挖掘利用宣纸制作技艺元素,将其与文创设计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多独特新颖的文创产品。本文将进一步对宣纸制作技艺文创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宣纸制作技艺文创设计提出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连地区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手工技艺,大连传统手工布艺具有着精湛的技艺表现、较为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以及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一方面,大连传统手工布艺可视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呈现;另一方面,也可将其视为大众生活中的文化产品。但当前的大连传统手工布艺却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局限。发展受限一方面来自于技艺本身,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传承人现状。面对现阶段大连传统手工布艺的优势与局限,以传承的范式去拓展大连的城市创意产业,不仅是改变大连传统手工布艺传承现状的有益途径,同时也是在"非遗"元素与创意产业融合激活大连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皮革皮具的传统技艺手工皮具进行了追溯与探究,目的在于发扬传统手工艺,把工匠技艺结合到现代化皮具产业中,引领中国的皮具产业走向创新和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来,并使中国的皮具做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介土布的特点,重点结合当今床上用品的发展现状和流行趋势,确定了开发床上土布面料的设计思路——进行织物组织设计、上机工艺分析再到织物小样试织,最后进行织物分析,并设计出了几款新型的床上土布面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江苏传统丝绸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对相关丝绸产业中丝绸技艺的传承创新与产品设计开发的关联进行了探讨。对丝绸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丝绸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浙江嘉兴王江泾土布面临失传的境地。梳理当地土布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开展纹样和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是传承发扬王江泾土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芦扉花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色织土布"中最经典的品种,体现了织造艺人的看家本领。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询、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大量南通色织土布芦扉花布的布样与图片。从织造工艺和织物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芦扉花布和新式芦扉花布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芦扉花的织造工艺流程和织造各项参数相差并不大,影响其图案的关键是织物组织和色纱排列的巧妙配合。通过分析与试织等方法得出结论,为南通色织土布芦扉花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土布的批量生产和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总结河北邢台地区花带的特点,并进行了3个花带的仿制。重点分析了河北邢台花带与少数民族花带在纹样、功用、织造工艺等方面的不同;以3个花带为例,介绍了花带仿制的相关工艺,包括织物组织、色经排列等。结果表明:所仿制的3种花带与原花带颜色、风格接近。认为:对花带进行织物组织分析及仿制,总结出花带织造的工艺参数,完善上机图设计,使花带的织造工艺一目了然,便于这一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内容简介:吴趣地域的织造技艺及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自成一派、资声海內外,孕育出云锦、宋锦、杭罗、埠丝、土布、苏绣、顾绣、乱针绣、彩锦绣、瓯绣、发绣、台州刺绣、金银绣、撓花绣等织绣经典和品牌.是中华纺织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至目前,数项吴越织绣已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本书在研究大量史料、田野考察及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对美越地区传统织造与刺绣技艺及其背后蕴含的审美意识形态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探讨其活态传承与发扬的方法与路拉,为吴越地区传统织绣技艺遗产的保护提出建设性的意見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