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纳米铜的研制方法,并讨论了还原剂、浓度和铜盐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纳米铜的主要制备方法,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宏铎 《山东化工》2023,(5):113-115
近年来,以开采量丰富、价格低廉的铜及铜基纳米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催化领域和石油化工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与设计者的广泛关注。运用不同的铜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对铜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者制备各种形貌和不同尺度的铜基纳米材料应用于催化领域。铜基纳米材料在偶合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氧化反应与光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铜基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日臻成熟,实验条件日趋温和,纳米铜基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具有独特的结构及表面特性,凶而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综述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特性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室温固一固化学反应法,并介绍了国内外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研究状况,可以作为工业化应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米农药是纳米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新突破,在提高农药生物活性、增加农药持效性、实现智能控释、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方面优势显著。与传统农药相比,其更好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可能引起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本文系统梳理了纳米农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以期为纳米农药登记管理、科学使用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热塑性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热塑性聚氨酯(PU)为基体材料,用自制纳米铜颗粒代替铜丝或铜管等块体铜,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宫内节育器(IUD)材料——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F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分析(SEM)、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等表征方法对自制纳米铜粉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级铜粉,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随着纳米铜含量的增加略有增加,热稳定性随着纳米铜含量的增加稍有降低,为下一步复合材料铜离子的可控释放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属纳米铜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金属纳米材料研究发展的历史概况,介绍了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的现状,综述了使用物理法制备金属纳米铜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铜为氧化剂,并添加氨水为络合剂,采用还原法成功地制备纳米铜。通过XRD和TEM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溶剂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分散剂PVP作用下,制得纳米铜为单晶,球形,径为10~30 nm,无其他的氧化物存在。探讨了溶剂和分散剂对合成纳米铜的影响,表明在分散剂PVP的作用下可以明显防止其氧化;在复配方式分散剂作用下,可以增加粒子的分散性及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氯化铜和葡萄糖为原料制备纳米铜,以十六胺为形貌控制剂来控制纳米铜的形貌为立方形,同时探讨了十六胺用量对于纳米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体纳米铜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液总体积250 m L,反应时间12 h,最佳HDA用量为17.5 mg/mL~17.6 mg/mL;制备所得的立方形纳米铜纯度高、无杂质,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立方体形貌的均一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含铜微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其分散稳定性、摩擦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导电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亚  焦玉荣  邢艳  张涛 《化学世界》2021,62(8):479-485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铜-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CuNPs-CNFs),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体系中,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传感器的表面形貌.在0.067 mol/L Na2 HPO4-N...  相似文献   

13.
以乙二醇为溶剂、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制备了溶剂稳定的铜纳米颗粒.以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制备铜纳米颗粒的最佳还原剂与硫酸铜之摩尔比,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硼氢化钾与硫酸铜的摩尔比较小更利于制备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团聚程度低的铜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铜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电刷镀纳米晶铜膜的微观结构,计算晶粒尺寸范围;利用UNMT-1型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对电刷镀纳米晶铜膜进行室温纳米压痕实验。由实验可知,添加剂对纳米晶铜膜的晶粒尺寸和压痕硬度均有较大的影响。在添加剂45g/L条件下,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32nm左右,压痕硬度为3.26GPa;在添加剂1g/L条件下,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到150nm左右,压痕硬度减小为1.72GPa。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银杏叶提取液还原Cu2+成单质铜的过程,反应后溶液表面出现含单质铜的膜状漂浮物,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能谱(EDS)对漂浮物进行了表征,采用EDTA滴定法对反应液中的Cu2+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银杏叶提取液反应后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漂浮物中含有单质铜,单质铜为多晶颗粒,其平均粒径约2.45nm,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提取液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还原糖及黄酮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6.
用离子交换结合H2气氛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铜纳米颗粒/硅酸盐玻璃复合材料.利用光学吸收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了铜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形成机理及其局部结构.结果表明:提高H2气氛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离子交换时间从0.5 h延长到1.0 h对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影响不大.Cu在离子交换硅酸盐玻璃中仅存在Cu-O配位结构,热处理后铜原子在玻璃中存在2种局域结构环境:一是处于铜氧化物的配位环境:另一是处于金属铜的配位环境.玻璃中铜离子以-价存在,其周围存在2个氧配位,Cu-O键长在0.185~0.186 nm之间.随着Cu颗粒尺寸的降低和Cu小分子团簇质量分数的增加,Cu-Cu配位的无序度增大.含小分子铜团簇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0.255 nm)相比发生收缩;含铜纳米颗粒较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相比发生膨胀.  相似文献   

17.
发展“双创”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国家“双创”战略,同时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为初步的水平,尤其表现在实践的不足。为了探索有效的“双创”实践活动,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使学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学习含铜污泥熔炼工艺,结合企业需求,提供了一种利用含有金属的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纳米铜粉末和纳米铜合金粉末的系统,实现了公斤级超小尺寸纳米铜粉的技术突破。该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科研与研发的异同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针对性的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18.
溶剂热法制备铜与氧化亚铜纳米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热法,以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为原料,在无水条件下通过乙醇还原氧化铜制得了形状均一、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铜颗粒;在有水条件下通过乙醇还原氧化铜合成出了一维氧化亚铜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与形貌分析。在实验中还发现反应温度与溶剂中水的加入量是影响乙醇还原性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决定了最终产物的相组成。  相似文献   

19.
文瑾  胡传跃  田修营 《广州化工》2015,(1):50-51,64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了树枝状纳米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修饰下产物具备完整的形貌特征。运用四球长时抗磨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树枝状纳米铜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其对钢球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添加量为0.5%时,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对磨痕进行了修复,减小了摩擦系数,降低了磨损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0.
海洋防腐涂料用纳米硫氰酸亚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偏磷酸钠为无机分散剂,通过CuCl沉淀的转化制备了纳米硫氰酸亚铜(CuSCN)粉体.讨论了粉体合成的原理及pH值、分散剂用量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其中pH值对产物的影响最大.实验原理一方面是利用了高溶度积的CuCl向低溶度积的CuSCN的逐渐转化过程;另一方面利用了无机分散剂双电层的作用.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当pH=6.7~7.2,分散剂质量分数w=0.05%,反应物摩尔浓度为03mol/L时,可以制备出粒径为80~90 nm、粒度均匀且不含杂质的CuSCN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