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4.
近年来,以开采量丰富、价格低廉的铜及铜基纳米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催化领域和石油化工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与设计者的广泛关注。运用不同的铜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对铜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者制备各种形貌和不同尺度的铜基纳米材料应用于催化领域。铜基纳米材料在偶合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氧化反应与光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铜基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日臻成熟,实验条件日趋温和,纳米铜基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具有独特的结构及表面特性,凶而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综述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特性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室温固一固化学反应法,并介绍了国内外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研究状况,可以作为工业化应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热塑性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热塑性聚氨酯(PU)为基体材料,用自制纳米铜颗粒代替铜丝或铜管等块体铜,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宫内节育器(IUD)材料——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F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分析(SEM)、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等表征方法对自制纳米铜粉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级铜粉,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随着纳米铜含量的增加略有增加,热稳定性随着纳米铜含量的增加稍有降低,为下一步复合材料铜离子的可控释放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研究了银杏叶提取液还原Cu2+成单质铜的过程,反应后溶液表面出现含单质铜的膜状漂浮物,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能谱(EDS)对漂浮物进行了表征,采用EDTA滴定法对反应液中的Cu2+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银杏叶提取液反应后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漂浮物中含有单质铜,单质铜为多晶颗粒,其平均粒径约2.45nm,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提取液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还原糖及黄酮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6.
用离子交换结合H2气氛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铜纳米颗粒/硅酸盐玻璃复合材料.利用光学吸收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了铜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形成机理及其局部结构.结果表明:提高H2气氛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离子交换时间从0.5 h延长到1.0 h对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影响不大.Cu在离子交换硅酸盐玻璃中仅存在Cu-O配位结构,热处理后铜原子在玻璃中存在2种局域结构环境:一是处于铜氧化物的配位环境:另一是处于金属铜的配位环境.玻璃中铜离子以-价存在,其周围存在2个氧配位,Cu-O键长在0.185~0.186 nm之间.随着Cu颗粒尺寸的降低和Cu小分子团簇质量分数的增加,Cu-Cu配位的无序度增大.含小分子铜团簇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0.255 nm)相比发生收缩;含铜纳米颗粒较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相比发生膨胀. 相似文献
17.
发展“双创”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国家“双创”战略,同时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为初步的水平,尤其表现在实践的不足。为了探索有效的“双创”实践活动,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使学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学习含铜污泥熔炼工艺,结合企业需求,提供了一种利用含有金属的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纳米铜粉末和纳米铜合金粉末的系统,实现了公斤级超小尺寸纳米铜粉的技术突破。该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科研与研发的异同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针对性的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洋防腐涂料用纳米硫氰酸亚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偏磷酸钠为无机分散剂,通过CuCl沉淀的转化制备了纳米硫氰酸亚铜(CuSCN)粉体.讨论了粉体合成的原理及pH值、分散剂用量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其中pH值对产物的影响最大.实验原理一方面是利用了高溶度积的CuCl向低溶度积的CuSCN的逐渐转化过程;另一方面利用了无机分散剂双电层的作用.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当pH=6.7~7.2,分散剂质量分数w=0.05%,反应物摩尔浓度为03mol/L时,可以制备出粒径为80~90 nm、粒度均匀且不含杂质的CuSCN粉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