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彼瑞兹·克罗米娜 发表《秘境与奇观:阿道夫·路斯的室内》 一文, 探讨了路斯住宅建筑中的视线控制和 随之产生的心理暗示。笔者对该文进行了批 判性回顾,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路斯住宅 空间中的视线设计,探讨了它与剧院空间的 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一系列路斯设计 的住宅空间,揭示出他基于空间私密性的不 同要求而逐层设计住宅室内的策略: 空间的 开放程度随着私密性需求的增加而减弱。与 此同时,通过对路斯相关建筑文本的解读, 进一步分析了其住宅设计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学生阶段初步理解路斯的住宅时,往往会被一些关键词所引导,容易以偏概全去归纳路斯的设计。文章试图用路斯本人提出的三维化空间以及戏剧化空间在路斯莫勒住宅中的应用来解释不同标高空间的产生及其关系,进一步说明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想法是理解其建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嵌套空间作为一种普遍的空间操作方法所具有的共性,选取了毛纲毅旷在1972年设计的“反住器”和2008年藤本壮介设计的“House N”两个经典案例,从匀质箱体的解体、建筑内与外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两个方面探讨嵌套空间在当代日本住宅的设计中是如何运用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斯的代表作莫勒宅为例,在分析其空间可视性的基础上,从空间与权力的视角对莫勒宅进行解读,结合路斯其他住宅作品和设计思想,追寻其女性空间的设计动机,并指出空间的解读不应仅限于表象,更应注重分析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洞穴住宅     
不同深度的土壤性征各不相同.项目所在的这一块倾斜、荒芜的劣质场地位于日本福冈市中心的一个住宅区.建筑师从地面上挖出“洞穴”充当起居空间,同时利用场地的高差实现优美的景观视野,又将不甚理想的地形现状隐藏在设计中.建筑师在住宅的“洞穴”(3个主要的起居空间)中修建了挡土墙,实现了双层承重墙的住宅结构设计.地下楼梯将住宅中的各个起居空间连接起来.土地冬暖夏凉的特性使建筑可以一年到头不借助空调系统就维持稳定、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住宅除了是对建筑命题的探讨,更是对一种生活意念的诠释。位于日本爱知县的这所名叫"Unou House"住宅由设计师Katsutoshi Sasaki设计,早前他因为设计的"X"形住宅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做了大量理念梳理工作。就整个建筑所处的区位地形而言,不难看出,本案附近的住宅成南北向排列,东西向拥有良好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许俊萍  韩嵘 《山西建筑》2003,29(10):1-2
介绍了居住行为与住宅中起居空间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与传统的居住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与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指出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路斯的昆纳住宅及其代表的乡村住宅典型构成了其现代建筑实践的重要一面,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更是一窥路斯建筑思想中现代性内涵的关键之匙。通过对昆纳住宅及路斯相关论著的解读,力图展现路斯对乡土以及现代建筑的深刻认知与思考,并对现代建筑形式化、风格化的通常认知,以及当下中国乡村建设的常见立场形成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瑞  宋霞 《福建建筑》2007,(11):14-15
作为住宅内部重要的交往空间,起居空间随着跃层住宅的出现和普及,在其空间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起居空间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上,而是在第三维度上得以延伸和发展,与楼梯、回廊共同形成了新的空间形式——起居内庭。本文介绍了跃层住宅起居内庭空间的特点,并且通过探讨一些设计原则与方法,使跃层住宅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住宅设施》2009,(6):21-21
位于荷兰的IJburg House住宅空间,由Kirsten Gabriels and James Webb设计,距离阿姆斯特丹中心区只有20分钟,I Jburg House跟荷兰传统的中低层建筑外形差不多,但是它拥有第一眼就被其漂亮的室内布局和现代设计所吸引的魅力,轮廓分明的线条,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优雅高贵的木质家具,这绝对是让你想定下来居住的梦想家园。  相似文献   

11.
来自日本的建筑设计公司D.I.G Architects在日本的名古屋打造了一个全新建筑设计——K House。项目位于一个陡峭倾斜的斜坡地势上,设计与自然形式呼应,不对称的灵活空间恢复了场地的动感和生机。这不是一个建造在悬崖上的住宅,而是一个具有自然悬崖形式的住宅设计。业主在设计之初提出,想要一个来自大自然的祝福,与附近的城市生活遥遥相望。设计师在经过多次现场的考察后,突然有挖掘地面来生成一个居住空间的大胆想法。  相似文献   

12.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0,(1):118-121
本项目是对一个夹在两户之间的单层住宅的翻新。设计团队在场地的后院新建了一个天井,起居空间就与这个天井相连。这种功能空间连接的方式改善了空间的私密性以及采光条件。项目顺着地势向上,沿街的白色立面使人耳目一新,与周围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立面上开了3个细而高的矩形门(窗)洞,其中两个窗洞从窗台下方由陶瓷方格隔栅覆盖到四分之三处,越过窗台的部分为镂空陶瓷方格。  相似文献   

13.
黄怀海 《世界建筑》2006,(12):85-89
原“苏黎世护士学校”医院的留存结构能够满足新功能(办公和居住空间)的置入,并能完好地组织入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体量。我们保留了西南向普菲斯特建筑师事务所于1933—1934年设计的建筑,将其改造为办公空间;东北侧的医院部分,鉴于使用意图、建筑结构和原有功能(接待/外科/洗衣店/护士住宅)的不同,则改造为住宅。尽管原有建筑在多处进行了改造,但整体的空间性格得到了保留。新建筑的体量试图在原医院综合体与毗邻的独户公寓之间、在封闭的街区与单体建筑的体量之间找到平衡。新建筑与原有建筑共同划定出大面积的户外空间:花园、撒玛丽亚庭院…  相似文献   

14.
路斯住宅空间表现为"内向视野",以及随之而来的"三维空间复杂性问题",它们在中国的造园活动中不仅居于核心地位,且是解读现代空间问题的一把钥匙。路斯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通过变化的地坪标高和空间组合,实现一种"山地感"。结合传统画论,对路斯住宅案例及设计发展历史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建筑室内山地意向的来源与实现方式,并延伸出其与中国园林形式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光  盛珏  孙亚军 《华中建筑》2020,38(3):49-55
通过分析工业化住宅与可变空间的发展历程,研究对居住空间的根本需求,在建筑工业化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居住建筑,利用工业领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空间的可变研究,提出了空间灵动家概念设计和新的住宅系统及理念,用工业化的方式实现大开间极简结构承载自由灵活的空间布置。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住宅层高是住宅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并与节材、节地、节能、节省投资等建筑经济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受传统平房居住习惯以及我国50年代至80年代初大多数城市多层住宅层高取值较大(3.0m,甚至更高)的影响和当时建筑环境技术条件的制约(如通风、除湿、空调、装修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认为层高高是居住空间环境质量高的标志之一,因此,科学地分析层高对居住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与建筑经济效益的关系,合理降低住宅层高尤其是城市多、高层住宅的层高,曾一度成为住宅设计研究的热点之一。经多方努力,住宅层高的控制已在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中明确规定,即“住宅层高不应高于2.8m”,但对目前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住宅设计层高取值2.8m(规范的上限值)是迫于规范的限制,一些住宅的层高设计定为2.9m甚至3.0m,置规范于不顾,某些商品住宅开发公司明知合理降低层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房屋销售  相似文献   

17.
单体住宅     
独立式单家庭住宅(The Detacheed Single-Family House)是任何一个与周边建筑分离的住宅(通通常通过空地隔开),与复式住宅、联排别墅和公寓区不不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同一建筑类别的范斯沃斯住宅和莫勒住宅的形象之间有着极端的反差,但是文章力图通过比较两种住宅操作系统中蕴含的密斯和路斯对传统和建构的认知,及其所引起的住宅-居住的关系,阐释建筑师密斯·凡·德·罗(1886-1969)和阿道夫·路斯(1870-1933)各自的住宅操作系统“均质空间”和“体积规划”基于特殊性之上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周艺晶 《建筑与文化》2016,(10):242-243
有关空间性别问题的讨论来源于19世纪末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个运动致力于为女性谋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理想的诉求反映在建筑学领域的空间上,便引发出了另一种对空间属性的解读。有关空间与性别的探讨开始正式成为设计话语的一部分。通过住宅这一主要被大众使用的典型空间去回顾传统住宅中的女性空间,以及剖析现代住宅空间中女性的失语和隐匿。并以此分析未来住宅设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奥斯卡·尼迈耶——拉戈阿住宅与卡诺阿斯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在1942年与1953年所建造的两幢自宅,归纳在其空间构成、结构以及体验上的异同,重点在于分析这两幢住宅与各自所处的环境关系。文章结论系于尼迈耶如何将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与巴西的环境相结合。在第一幢住宅中,他严格地遵守柯布所设定的原则,而其后则在卡诺阿斯住宅的自由形体中作出种种发展与修改。在第二幢住宅中,建筑与自然紧密联系,并可以在可视性与可达性上通过空间句法分析证明。同时也可认为拉戈阿住宅功能被明确区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独立部分,而卡诺阿斯住宅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系。全部的研究基于柯布西耶理念背景以及巴西自由形式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