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雪 《净水技术》2021,40(z1):20-23,56
依托已有的中试试验装置,初步研究了纳滤膜对不同浓度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 表明:在一定投加浓度范围内,纳滤膜对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和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率均在67%以上,最高可达100%;纳滤膜对不同浓度混合嗅味物质的去除,则随着嗅味物质的种类和投加浓度变化而变化,对可检出嗅味物质的总浓度平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时期阳澄湖原水中藻类及嗅味物质的变化情况,解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4月~10月对阳澄湖原水中藻类、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物质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情况,优化生产工艺,高效去除藻类的同时控制水中嗅味物质生成,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结果表明,气温的增加有利于藻类繁殖,藻类生长旺盛时期,水中的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含量相应升高,各种物质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养殖活动以及底泥中微生物共同作用可能是引起2-甲基异莰醇增加的主要原因,夏季嗅味物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藻类。工艺除藻过程中,次氯酸钠对藻类的去除率可高达97.24%,高锰酸钾对藻类去除率仅为28.16%。次氯酸钠除藻效果明显优于高锰酸钾,结合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可去除藻毒素等有机物质,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凹凸棒土吸附去除饮用水中典型嗅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中通常存在有致嗅味物质,由于常规饮用水净水工艺对致嗅味物质去除效果不佳,导致饮用水有异嗅异味的问题。试验以水中典型的致嗅味物质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嗅素为嗅味代表物质,研究了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对嗅味物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凹凸棒土投加量、水力条件、竞争吸附等对凹凸棒土吸附水中嗅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文捷 《广东化工》2010,37(12):195-197
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饮用水嗅味事件的不断发生,水中嗅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感官检测法、仪器检测法和其它检测方法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嗅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发达国家及国内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对嗅味的限定,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用水嗅味研究方面的差异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水中化学性或生物性致味物质是给水异味产生的来源,通过O3氧化,对饮用水中的2种主要致嗅物质土腥素(GSM)和2-甲基异茨醇(MIB)进行处理,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来检测O3氧化技术对两种致嗅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O3对2-甲基异茨醇的氧化去除效果并不显著,相反对土腥素却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65.1%。  相似文献   

7.
姚子鸾 《净水技术》2023,(2):177-184
为有效应对原水藻类暴发事件,开展藻类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对湘江原水及出厂水中藻类、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2-MIB)等指标的持续监测,分析了制水过程中藻类和致嗅物质的去除情况,研究了生产工艺的优化方案并分析了应用效果。研究显示,臭氧-活性炭工艺对藻类和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显著;常规工艺通过针对性的药剂组合投加可明显降低藻类和致嗅物质含量;单过硫酸氢钾由于活性氧的存在,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有效应急处置后,出厂水未见明显的生物毒性。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藻类应急处理注意事项的总结,以期为不同工艺水厂的藻类应急处置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饮用水源地的主要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对饮用水源地9种异味物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苏州水源地的主要异味物质分别为是: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2-甲基异崁醇、土臭素等。异味物质浓度高的月份主要在4~10月。异味物质含量跟降雨量也呈现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周政  柴晓利 《山东化工》2021,(2):253-255,257
超微曝气作为一种新型曝气技术已应用在水体治理中,但其对于黑臭水体中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集某黑臭河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鼓风曝气和超微曝气处理下水中嗅味物质二甲基三硫醚(DMTS)、二甲基异茨醇(2-MIB)含量变化探究不同曝气技术对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鼓风曝气能有效削减水中嗅味物质浓度,曝气一天可...  相似文献   

10.
管网末梢突发的异嗅味问题,主要是由水库原水藻类爆发以及上下对流导致的底泥土臭素释放引起。采用水源地上游养殖管控措施、水厂增设气浮除藻工艺,以及增加粉末活性炭投加应急工艺,对控制原水水质变化引发的异嗅味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环境的逐渐恶化,饮用水嗅味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分类、危害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从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联免疫法(ELISA)以及综合分析法这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饮用水嗅味评价及嗅味物质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就各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试验优化建立了以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为检测内标,使用全自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水中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的方法.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环境友好,且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精密度好.使用纯水配制2-MIB和GSM浓度梯度为50、100 ng/L的标准溶液,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4.
蒋金  安娜  张义  李珏  楚文海  高乃云 《水处理技术》2012,38(3):34-37,44
研究了不同O3投加方式情况下,O3、H2O2及其联用工艺对嗅味物质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O3投加方式条件下,O3-H2O2联用工艺(O3间歇流法26.1%,O3连续流法100%)对IBMP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单独O3(O3间歇流法23.17%,O3连续流法:96.9%),单独H2O2(7.6%)效果最差。H2O2可催化O3加速产生.OH,使IBMP氧化速率加快,提高了去除率。O3投加方式对IBMP的去除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当采用间歇流法时,IBMP的去除率仅为25%左右,当采用连续流法时,IBMP的去除率接近100%,可见O3连续流法更易于去除水中的IBMP。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中土腥味和霉烂味的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好 《安徽化工》2005,31(4):41-43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规工艺难以去处污染原水中的土腥味和霉烂味,产生这些嗅味的化合物主要是土味素(Geosmin)和2-甲基异冰片(MIB)。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色质联机分析技术分析水中的土味素和2-甲基异冰片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PAC)联用能彻底地去除水中的异嗅味,其机理是通过氧化和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适用的饮用水除嗅味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以兰溪某水厂沉淀水为原水进行炭砂滤池升级改造中试研究,考察炭砂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探究炭砂滤池的反冲洗方式、炭砂比例和活性炭耐久性。结果表明,炭砂滤柱的最佳反冲洗方式为17 L/(s·m2)气冲2 min+停顿1 min+10 L/(s·m2)水冲8 min,最佳炭砂层厚度为800 mm和600 mm。1#滤柱浑浊度平均去除率为88.61%,耗氧量平均去除率是砂滤池的近3倍,氨氮和NO2--N的峰值分别为0.25 mg/L和0.083 mg/L,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去除率高达92.21%和95.39%。活性炭上层碘值和亚甲蓝值下降幅度仅为2.03%和4.95%,反冲洗前后生物量分别为187.0 nmol P/g和98.2 nmol P/g。以上结果表明,炭砂滤池对包括嗅味物质在内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是活性炭物理吸附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需关注无曝气条件下潜在的NO2--N积累风险。  相似文献   

18.
建立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快速分析技术开展水中嗅味物质(GSM和2-MIB)检测,缩短检测时长。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进行试验,选择优化后的试验条件,开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质控试验,获得快速且可靠的检测结果。采用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7 min的SPME优化条件后,可在15 min内完成一个水样的测定,在10~200 ng/L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0以上,GSM和2-MIB的检出限分别为0.88、1.1 ng/L,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叶子莹  刘成 《净水技术》2022,(12):131-136
利用小试试验和实际水厂调研结果,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应对典型藻源致嗅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突发污染的处理效能,探讨了该工艺对水厂应对突发污染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O3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2-MIB,实际水厂设计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其去除效果与O3投加量和氧化时间直接相关。BAC单元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去除水中的2-MIB,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去除效果与活性炭使用年限及过水流速有关。O3-BAC工艺整体改善了出水水质,并可以有效提升水厂应对2-MIB的能力,其最大应对质量浓度在1 000 ng/L以上,对2-MIB的去除率高于99%。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在应急处理后活性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持续释放问题以及活性炭的适当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涛 《贵州化工》2009,34(6):40-42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微囊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传统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探寻处理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新技术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