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协同育人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也是高校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将科研成果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然而,目前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还存在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课堂的路径不畅等问题。为此,以土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对科教协同理念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分析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于实际、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科研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挖掘科研工作凝练转化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育人资源的衔接点、研究成果与专业知识的切入点,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阐述科教协同育人理念的实施路径。实践结果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主动性更强,且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工作可为工科类院校土建类专业材料类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也能够提升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企业在工程技术领域协同培育,进而推动基于需求而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结合多年校企合作经验与协同育人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以期对地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和学生日常这个"主阵地",还要将二者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但目前高校在"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中存在认知不精准、协同育人实践短缺、协同育人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二者协同育人效应,必须建立健全思政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教育和"主阵地"教育教师的共建互动与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内容的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化全过程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
实践协同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重点,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在玉林师范学院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申硕攻坚、师范生专业认证背景下,从与大芦村建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如何在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下,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化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师范生实践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手段互补、教育效果相通和教育环境升华等协同育人基础。提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质量,应认识到价值认知偏向化、功能协同碎片化、活动层次失衡化和评价标准单维化等现实困境,要从理念、机制和活动载体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多年校企协同育人经验与实践,基于"互融·互建·互赢"理念,构建了"一个中心、两种模式、三大平台"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并从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协同育人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兄弟院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四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校政企协同、境内外协同和国内外协同,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维"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双主体、三级沟通"长效协同机制,旨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8)
开展校企、校事合作,构建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校企事协同育人模式,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培养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管理类人才需要的重要途径。而建立校企事协同育人机制是保障校企事协同育人模式中各方育人主体协同育人的关键。积极探索管理类专业校企事协同育人机制,应建立校企事三方利益共享机制、校企事三方优势互补机制、校企事协同育人政策保障机制和校企事协同育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为校企事协同育人实践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3)
课堂是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作用。在丰富、优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以构筑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校“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顶层设计缺位、协同育人主体孤立脱节、协同育人平台联动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顶层设计落实育人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等途径,打造多层次的育人体系,优化“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通力协作。在教育理念、平台、制度、资源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形成联动育人、精准育人、阵地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合力系统与良好的教育机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培养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