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为发泡剂,添加阻燃聚醚多元醇、阻燃聚酯多元醇或阻燃剂,制备了多种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对比研究了喷涂用HFC-245fa型聚氨酯硬泡的导热系数、尺寸稳定性、压缩强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改性聚氨酯硬泡相比,阻燃聚氨酯硬泡保持了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并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和更优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三聚氰胺、甲醛、多元醇类起始剂和环氧丙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用于聚氨酯硬泡的三聚氰胺基聚醚多元醇。考察了预反应温度、复配起始剂对聚醚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三聚氰胺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使用三乙醇胺和蔗糖作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复配起始剂,在80℃条件下先加入部分环氧丙烷进行预反应,合成的阻燃聚醚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在同等发泡条件下,用三聚氰胺阻燃聚醚完全替代聚醚4110,制备的聚氨酯硬泡氧指数绝对值增加2. 8%~4. 1%。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泡沫稳定剂、液态阻燃剂、催化剂和水制备了全水发泡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水用量、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及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用量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沫密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吸水率等性能;不同催化剂复配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泡沫稳定剂影响泡孔均匀性和聚氨酯硬泡的导热性能;磷酸三乙酯(TEP)对硬泡阻燃性能的影响优于磷酸三氯丙酯(TCPP)和阻燃聚醚多元醇(F-7190)。随TEP用量的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增大,压缩强度降低;随F-7190用量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略有增大,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4.
以三羟甲基氧磷(THPO)和环氧丙烷(PO)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含磷聚醚多元醇,再以该含磷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了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对该含磷聚醚多元醇的研究表明,随着含磷量的增加,羟值、黏度等均有所增加。应用试验表明,仅用含磷阻燃聚醚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硬泡极限氧指数可达25.6%,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与多元醇经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反应型含磷阻燃多元醇,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工艺条件,合成的多元醇含磷量可达12%~15%。将合成的多元醇替代部分聚醚4110用于制备阻燃聚氨酯硬泡,采用极限氧指数法(LOI)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普通聚氨酯硬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少量的混合阻燃剂时,阻燃聚氨酯硬泡的LOI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6.
苗军亮  刘保花 《广州化工》2015,(5):37-38,41
综述了近年来在改善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方面,芳杂环结构型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其中包括引入苯环、亚胺基三嗪环、异氰脲酸酯环等杂环结构的聚醚多元醇。并展望了本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协同型阻燃聚醚多元醇以其高效环保、优良的泡沫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优点,将是未来聚氨酯硬泡开发的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朱则刚 《聚氨酯》2013,(4):52-59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硬泡,它在聚氨酯制品中的用量仅次于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是由硬泡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又称白料),与聚合MDI(又称黑料)反应制备的。主要用于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应用于冰箱、冷库、喷涂、太阳能、热力管  相似文献   

8.
开发环境友好型聚氨酯是目前聚氨酯(polyurethane,PU)泡沫塑料领域的热点课题。在PU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质(soy protein isolate,SPI),采用阻燃聚醚制备了环境友好型阻燃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SPI的不同添加方式及用量对聚氨酯软泡物理、力学、阻燃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I以添加的方式而不是替代聚醚的方式加入软泡性能更好;少量添加SPI可以提高PU软泡的开孔率、密度、压陷硬度、舒适因子、回弹率和断裂伸长率,对压缩永久变形率、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影响不大。SPI改变了PU的硬段结构,可以有效促进聚氨酯泡沫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
日前,原位纳米协同高阻燃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公示了评审鉴定结果. 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是: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硬泡聚氨酯组合多元醇中原位制备纳米氢氧化铝无机阻燃材料,并与常规含磷阻燃剂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性能优异的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提出了可膨胀石墨和纳米氢氧化铝在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中加速分解、快速成炭、有机无机协同的高效阻燃机理,可制备出极限氧指数大于80% 的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通过工艺和设备创新,建立了连续平板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基阻燃聚酯多元醇和膨胀石墨协同制备低烟阻燃的无卤聚异氰脲酸酯硬泡。热重分析、氧指数分析、锥形量热分析的结果证明,经过膨胀石墨复配的聚氨酯硬泡比未添加膨胀石墨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降低了泡沫燃烧中的发烟量。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膨胀石墨的加入也使得聚氨酯硬泡的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靖勇  刘博  王兵  薛华  苏立刚 《辽宁化工》2014,(7):844-846
通过发泡实验对比三聚氰胺聚醚、含磷聚醚、芳香族聚醚以及他们复配聚醚的性能,结果表明,单一聚醚制备的泡沫在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阻燃性能方面都难以达到对聚氨酯硬泡的制品要求。而复配的聚醚不仅阻燃性能达到国家建筑等级B2级的标准要求,而且力学和保温性能也较通用聚醚优秀。  相似文献   

12.
以含氮化合物、蔗糖、环氧丙烷等为原料,合成了硬泡用高官能度、低粘度聚醚多元醇。该聚醚多元醇25℃粘度为3500~4400mPa· s,理论官能度为5.6~6.4,羟值约为500mgKOH/g。以该聚醚为基的聚氨酯硬泡,其主要性能与以通用聚醚为基的硬泡相当。  相似文献   

13.
以膨胀石墨(EG)分别和三聚氰胺(MA)或磷酸三乙酯(TEP)组成2种无卤复合型阻燃剂,用于聚氨酯硬泡的阻燃。结果表明,每100份聚醚多元醇,当EG用量均为10份,第二种阻燃剂MA或TEP添加量为15~25份时,所得的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可提高至27.0~29.7,说明复合阻燃剂使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密度约为45 kg/m3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压缩强度在192~252 k Pa范围,与未阻燃聚氨酯硬泡相比有所下降;导热系数在21.2~22.5 m W/(m·K)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丙二醇丁醚缩水甘油醚改性的聚乙烯亚胺的CO2加合物(R-PEI-CO_2)作为发泡剂,氯代烷基多聚磷酸酯(YK-8006)用作反应型阻燃剂,对所制备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效果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R-PEI-CO_2除了作为环境友好的发泡剂以外,其含有的氮元素还可以对制备的聚氨酯泡沫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通过适当的配方设计,可以使R-PEI-CO_2制备的硬泡阻燃性能好于同等密度的水发泡的硬泡。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再生的醇解蓖麻油多元醇为原料,与液溴进行加成反应制备溴化蓖麻油多元醇,通过红外光谱证实发生了溴化反应,并测定了产物粘度、羟值、酸值.通过发泡实验和氧指数、烟密度、水平燃烧等测试手段,考察了溴化蓖麻油基聚氨酯硬泡发泡参数和阻燃性质,并与工业级阻燃荆雅保RB-79制备的聚氨酯硬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溴化蓖麻油多元醇...  相似文献   

16.
以六(对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HPCP)与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组成复配阻燃剂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泡。利用FT-IR研究了HHPCP与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的交联反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热重分析仪以及微型量热仪研究了HHPCP/DMMP不同配比对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50份聚醚多元醇中加入阻燃剂HHPCP与DMMP各10份时,阻燃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抗压强度、密度达到最优,氧指数为24.5%,且总释放热由21.6 k J/g降低到16.9 k J/g。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基阻燃聚酯多元醇替代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添加于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中,研究了该生物基阻燃聚酯多元醇的替代量,以及在煤矿中阻燃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基聚酯多元醇可替代部分石油基聚醚多元醇使用,当生物基聚酯多元醇在总聚醚多元醇体系中占40%~50%时,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高、尺寸稳定性良好、导热系数低且阻燃效果理想,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MT-113—1995标准,保证了煤矿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粘接》2012,(6):39-39
近来,天津石化成功生产复合型硬泡聚醚TPZ425、杂多醇硬泡聚醚TZM440两种新产品。用这两种产品合成的聚氨酯制品,具有强度高、手感好、高温和低温下尺寸稳定、导热系数低、阻燃性能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冰箱、汽车门、防盗门、隔热板的制造以及建筑保温、管线保温等。目前,两聚醚新品已迅速走向国内聚氨酯市场。  相似文献   

19.
以低聚合度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起始剂制备三聚氰胺聚醚,并与通用聚醚进行对比发泡实验。三聚氰胺聚醚制备的全水型聚氨酯硬泡具有极好的结构性和阻燃性,良好的泡孔结构也使材料导热性优于通用聚醚制备的泡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硬泡的阻燃必要性及硬质聚氨酯泡沫中常用的阻燃剂,并展望了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