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举例说明单一方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原理及现状,之后引出物化处理法中的活性炭法处理印染废水,结合活性炭单一处理废水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活性炭联合其他工艺共同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主要介绍的活性炭组合工艺有活性炭-化学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和微波-活性炭法。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设计4种不同的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混凝—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脱色率最高达96.85%,COD去除率达96.33%;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先后顺序不同,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有很大差别,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同时进行的工艺,COD去除率可高达93.26%,明显优于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的76.36%和活性炭吸附—Fenton氧化的87.12%。  相似文献   

3.
目前印染行业发展迅速,在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活性炭法处理印染废水是利用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残留污染物进行吸附的处理工艺。近几年,活性炭吸附因其吸附效果良好而备受专家学者关注。笔者主要从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协同技术处理印染废水两个方面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综合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甲基蓝水溶液模拟印染废水,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装置对其进行处理,以水样浓度作为评价指标,对水样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以及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检测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由3个活性炭柱串联;标准曲线的绘制很好地拟合了水样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出水水质逐级变好;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染料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活性炭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活性炭多种改性方法在印染废水净化方面的应用以及吸附印染废水后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科技进步及不断创新,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治理技术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分析印染工艺流程、印染废水的特点,总结当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组合工艺对不同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造纸行业用水量大,而造纸企业的水资源利用率低,对日益缺乏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造纸行业是污染水环境的主要行业,污染负荷重,治理困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经济高效的处理工艺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沈阳某造纸公司处理造纸废水工程为例,介绍了物化+生化+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造纸排放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工艺参数。运行结果表明:物化+生化+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造纸废水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能够去除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BOD5、SS,可使出水中COD<80 mg/L、BOD5<20 mg/L、SS<30 mg/L,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稳定,且满足《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万彤  孟冠华  刘宝河  李品君 《广东化工》2012,(12):101-102,109
利用混凝-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混凝过程pH,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搅拌时间,沉淀时间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印染废水COD,色度的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吸附过程中溶液pH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2.5%,93.7%。  相似文献   

9.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时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和富含表面官能团等性质,在吸附处理含氟废水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活性炭预处理方法、活性炭改性、除氟效果的影响因素、动态吸附以及活性炭再生方法等,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酚类废水是典型的污染废水,是一种生物毒性物质。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日益严格,酚类废水已成为废水处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酚类废水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活性炭处理酚类物质的吸附机理,详细讨论了该方法的各项参数,包括活性炭的选择及预处理,废水的值p H,反应时间,用量,温度等。  相似文献   

11.
含酚废水对环境和生物有较大危害,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废水。活性炭作为良好的吸附剂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也常被用于吸附处理含酚废水。最新的研究集中于开发利用各种含碳原材料,并探究活性炭制备和改性方法,以改善活性炭对酚类的吸附性能。部分机理研究则关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及其对吸附酚类性能的影响。本文从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出发,归纳整理活性炭吸附酚类的特性和机理,分析吸附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推论和展望。分析表明含碳量高的原材料适合制备活性炭,尤其是含碳废弃物。活性炭的苯酚吸附性能受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的共同影响,这对于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有指导意义。活性炭吸附苯酚的具体应用中,需要控制粒度、pH、温度、吸附时间和竞争吸附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常温条件下,采用混凝-A/O(兼氧/好氧)-气浮组合工艺处理含PVA浆料的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含PVA印染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95%,SS去除率达91%,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该工艺具有能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脱色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耐冲击性能好、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排印染废水的COD_(Cr),利用混凝剂和活性炭深度循环处理的工艺技术方案开展印染废水提标的小试研究。在工艺前端对污水进行混凝初步处理,后续进行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并将沉淀进行循环利用。结果表明,使用PAC作为絮凝剂,用量为1000 mg/L,粉末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用量为0.6 g/L,在pH值为8~9的条件下,吸附40min,循环处理结果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型脉冲循环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循环流化床与物化沉淀池的组合工艺对某公司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工程规模为5 000 m3/d,处理前废水:CODCr 800~1 200mgL、BOD5 200~300mg/L、SS 150~200mg/L、pH 8~10、色度300~800倍.处理后废水:CODCr92.1 mg/L、pH 7.49、色度15倍,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技术工艺投资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处理费用0.410元/t,且基本无污泥产生,处理结果表明:新型脉冲循环流化床与物化沉淀池的组合工艺具有体积负荷大、抗冲击能力强和处理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比较了4种絮凝剂对印染整理废水中的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混凝条件;并进一步采用纳滤膜NF270对混凝上清液进行处理,纳滤浓缩液再经混凝-纳滤在处理。结果表明,混凝优化条件,pH为7,聚合氯化铝(PAC)、PAM投加量分别为400、1.6 mg/L,在此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8%以上。混凝后的上清液经纳滤膜处理,出水COD为33 mg/L;纳滤浓缩液再经混凝-纳滤再处理后,出水COD可降至30 mg/L,出水水质均满足GB/T 19923-2005的工业用水回用要求。实际应用中可将纳滤浓缩液与原废水混合进行处理,实现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采用多介质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产出水水质优于GB/T 50050—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再生水水质指标,产出水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使用,废水回收率可稳定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活性炭(BAC)技术对某印染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6个月的连续性试验结果表明,在DO的质量浓度为5 mg.L-1、水力负荷为0.33 m3.m-2.h-1、HRT为1.1 h的运行条件下,BAC对COD、NH4+-N、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7.3%、68.8%、82.3%和71.2%,出水满足HJ 471-2009中对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可用于染整工艺的退浆、煮练、漂白等工序。  相似文献   

18.
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力红 《广东化工》2000,27(4):48-50
通过活性炭、炭黑、粉煤灰作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作比较实验,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表明用碳黑或粉煤面知性炭处理印染废水,在以废治废,提高去污能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方面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对挂膜阶段与稳定运行阶段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运行20d后,生物膜基本成熟,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可稳定在80%和70%左右。稳定运行阶段,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但是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处理效果又会下降。水力停留时间为50min时,COD、NH3-N的去除率和脱色率达到最佳,分别为57.32%、49.86%、60.7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