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近年来以天文观测为目的的科学卫星为进行姿态确定和控制,要求高精度的姿态敏感器。卫星姿态敏感器主要有地磁敏感器,太阳敏感器,地球敏感器等。星敏感器(星扫描器,星跟踪器)可作为高精度姿态敏感器。有代表性的实用星敏感器有以下两种:自  相似文献   

2.
一、回顾空间光学姿态敏感器主要指太阳敏感器、红外地平敏感器和星敏感器。该三种空间光学敏感器分别以太阳、地球和恒星为基准,对飞行器进行实时姿态(俯仰、滚动、偏航)捕获与测量,或修正陀螺平台系统,或经过信息处理直接进行姿态控制。其中,太阳敏感器还可用作红外地平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视场监视和保护,以及太阳帆板控制等。这三种光学敏感器的测量精度受其参考基准所限,以星敏感器为最高(秒级),太阳敏感器次之(一般大视场时为几分,小视场时可以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视场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敏感器是目前航天器姿态测量精度最高的器件,与传统的单视场星敏感器相比,多视场星敏感器可以实现三轴同样高精度的姿态测量,提高姿态测量精度;针对单视场星敏感器姿态确定问题,推导了以最小代价函数为指标的QUEST姿态确定算法;对于多视场星敏感器,通过坐标变换方法将多个视场的导航星矢量转换到同一视场中,再利用QUEST算法得到航天器姿态;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坐标变换后进行姿态确定得到的姿态数据与单个视场所得的姿态数据相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对地三轴稳定卫星中存在的杂散光严重影响星敏感器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问题,在研究日-地-月-星的几何位置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的姿态信息、星敏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视场范围,分析了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太阳光、月球反射光对星敏感器的影响。此外,根据星敏感器的布局设计状况,探讨给出不同时刻推荐使用的星敏感器方案,进而有效避免杂散光对星敏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STK的卫星星敏感器视场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卫星无陀螺姿态稳定性优化控制问题,针对在轨星敏感器可能会受到太阳光、月光、地气光等杂散光的干扰,从而降低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以及有效姿态率等.首先建立了星敏感器视场遇杂散光的数学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用Satellite Tool Kit(STK)仿真软件进行了杂散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的仿真,并给出了星敏感器遇杂散光的时间段、持续时长等信息.研究方法和仿真结果适用于对任意轨道卫星的星敏感器视场进行杂散光研究,并可用来优化星敏感器在星上的安装方位,对星敏感器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星敏感器是常用姿态敏感器中测量精度最高的姿态敏感器,但是星敏感器的系统偏差会影响姿态估计精度,因此星敏感器系统偏差的标定成为高精度姿态确定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结合扫描式有效载荷的成像特点,推导了利用其成像图像中的地标点信息标定星敏感器系统偏差的方法,并且进行数学仿真验证了标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星敏感器线路组成和系统要求,讨论了面阵CCD在星敏感器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星敏感器关键敏感器件的线路实现方案,对星敏感器硬件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电路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星敏感器三轴姿态测量的误差性质进行研究,得到一些具有实用意义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星敏感器测量模型,可以提高姿态确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星敏感器是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重要组成部件。基于国产抗辐射CMOS APS芯片和So PC控制芯片,设计一款微小型星敏感器的光学及电学系统,最终实现星敏感器的小型化、国产化。以研制一台国产化微小型化星敏感器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参数的设计、系统的构建、使用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最终研制的星敏感器符合预期设计,能够完成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温度对高精度星敏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基于FPGA和AD7416的星敏感器温度测量控制系统。以FPGA作为主控制器,通过I2C总线控制温度传感器AD7416采集温度并控制制冷系统对星敏感器进行制冷,使其工作在-20℃-0℃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提高了星敏感器的成像质量和测量精度,可满足星敏感器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星敏感器的误差分析出发,讨论了提高星敏感器角位置精度的要点,并具体地讨论了可放转光楔及由可旋转光楔构成的星敏感器标检台。  相似文献   

12.
可靠性是星敏感器软件指标之一.由于软件规模增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软件可能存在许多缺陷,采用软件可靠性增长的方法,可以根除故障产生的原因,从而逐步提高可靠性.采用这一思路,对星敏感器软件可靠性增长的实现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种星敏感器安装误差标定模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装误差对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精度有严重影响,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标定与补偿。为此提出了一种以星敏感器量测信息为依据的安装误差快速标定模型和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星敏感器输出的姿态信息与安装误差之间耦合关系,建立四位置下星敏感器测量信息及相对位置关系与安装误差的观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安装误差标定及补偿算法。仿真表明,该法能够实现对星敏感器安装误差的高精度标定,可有效提高星光天文定姿的精度,对星敏感器的高精度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GPS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几大优势,例如可在轨获得完全的导航信息,质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等。 GPS定姿有许多重要的优点,可快速而可靠地实现初始姿态捕获,抗自旋速率,在执行任务期间始终有二颗GPS卫星在用户航天器视场之中可用于姿态确定。此外,GPS还可作为航天器的一种安全模式姿态敏感器。因此,GPS定姿技术看来是很有前途的。但由于GPS定姿受到基线长度和信号噪声的限制,可实现的定姿精度较低,因此,GPS姿态敏感器不能用于要求高精度姿态测量信息以及基线长度受结构限制的航天器任务上。对于这些航天任务,星敏感器将是合适的姿态敏感器。星敏感器安姿精度高,鲁棒性强,且星敏感器定姿算法业已完全成熟。利用星敏感器定姿的缺点是其视场受到限制,只能在较低的角速率下工作,敏感器性能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有时还会产生恒星识别问题。 考虑到GPS和星敏感器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将GPS姿态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组合,取长补短,看来这是极有前途的。这种敏感器组合可应用于广泛的飞行任务类型。满足高精度定姿要求。 目前在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DLR)/德国航天测控中心(GSOC)已经上马了一个研究项目,着手开发GPS姿态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组合定姿新算法,探索研究两种敏感器互补和彼此支持的各种可能性,以提高姿态解的精度.拓宽这种定姿技术的应用范围。 本文发表的初步研究成果是在转台上进行的一次试验中获得的,试验转台上安装了一个配有4副接收天线的GPS定姿敏感器,在夜间的一次地面试验期间还在转台项上装了一个星敏感器。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星敏感器的导航星识别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恒星能量在星图的分布特点,结合星图的特点提出了星敏感器导航星点识别定位方法,按照处理顺序,介绍了导航星阈值确定,连通性分析和内插细分等其中各步骤算法,并用星敏感器通过导航星角距标定新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定位精度检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陀螺/星敏感器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备份的余度配置陀螺与星敏感器的组合定姿中,典型的三轴正交陀螺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算法受到限制;现以某微小卫星姿控系统为对象,设计了热备份的四陀螺系统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方法;数据处理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四陀螺测量系统构建为一个虚拟三轴正交陀螺,再将虚拟陀螺与星敏感器组成卡尔曼滤波器;该方法和典型的三正交陀螺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结构相同,实现简单,且在一陀螺发生故障时,能在不改变滤波器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故障陀螺的屏蔽;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星敏感器数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工作过程和主要算法,以及依据这些算法对星敏感器所作的数学仿真的方法和步骤,文中列举了一次数学仿真的实例。并且对影响星敏感器精度的部分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采用多个雷达高度计进行卫星自主定位的不足,提出采用单个雷达高度计,结合星敏感器提供的测量信息,构成雷达高度计—星敏感器的卫星组合自主导航系统。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分析了地形起伏、可见导航星数目、星敏感器精度、地平仪精度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总结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卫星自主定位精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满足人造卫星姿态测量要求的新一代光学敏感器的发展状况。这些敏感器包括:一种新型两轴全静态红外地球敏感器(现已通过鉴定)。它用来测量三轴稳定卫星相对于地平线的俯仰与滚动姿态;一种新型多功能、全自动、低成本的星跟踪器。这种星跟踪器(现已通过鉴定)为姿态控制分系统提供三轴姿态和卫星角速度信息;一种用来测量卫星俯仰与滚动姿态角的新型太阳敏感器。它质量很轻,价格很便宜。  相似文献   

20.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学系统是星敏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数的合理性不但直接关系到星敏感器能否达到预期的性能,而且关系到产品的技术经济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确定光学系统参数的方法:通过考比较已有星知事顺和学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