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经过改进的Ulman卟啉合成方法制备了两种含有噻吩环的四元和六元卟啉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等测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两种不同结构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四吡咯卟啉相比,噻吩环取代吡咯而生成的杂环卟啉具有红移的紫外吸收,而扩展杂环卟啉Q带吸收已进入近红外区域,且强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羧基苯基卟啉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卟啉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仿生化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利用微波加热法,以4-甲酰基苯甲酸、吡咯及对位R取代苯甲醛(R=H、Cl、OCH3)为原料分别合成了3种含羧基的不对称卟啉化合物。微波辐射时间8~10 min,产物收率分别为5%、5.8%、2.8%。目标化合物结构分别经UV-Vis、IR、1HNMR表征,并讨论了取代基结构及其电子效应对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验通过改进后的"Adler法",以2-噻吩甲醛与吡咯为原料,合成了Meso-四噻吩基卟啉(TTP),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对它进行结构表征。采用L_9(3~4)正交实验优化了投料比、溶剂量、反应时间和浓缩程度等条件对TTP收率的影响,确定了TTP的最优合成条件为投料比1∶1. 1,丙酸用量70 mL,反应时间50 min,浓缩丙酸剩余量30 mL,该反应条件下合成TTP收率为24. 82%。考查了不同溶剂、水含量对TTP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TTP的基态受溶剂影响较小,其发光强度较弱; TTP是ACQ型分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7-二噻吩芴衍生物为基础,引入Br进行改性,以获得性能优良的UV吸收剂,并通过MS和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UV-Vis和PL对产物的紫外光吸收性能及发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入四个溴原子时,C2薄膜的最大UV吸收峰位于290~420nm之间,而荧光相对强度接近于0,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紫外光吸收剂。  相似文献   

5.
β-硝基四苯基卟啉锌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春林  卢惠娟 《化学试剂》2002,24(5):268-270
合成了β-硝基四苯基卟啉[H2TPP(NO2)]及其锌配合物[ZnTPP(NO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吡啶4-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4-氨基吡啶、4,4-联吡啶、咪唑、1-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等化合物对ZnTPP(NO2)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ZnTPP(NO2)溶液中加入吡啶类和咪唑类化合物后,ZnTPP(NO2)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是由于ZnTPP(NO2)与吡啶类和咪唑类化合物发生轴向配位反应而生成加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催化作用下,通过催化偶合法可合成5,8-二噻基-萘基喹喔啉(DThQx(ace))和3,6-二噻基-哒嗪(DThPD)两种新型噻吩衍生物,同时也可合成了4,7-二噻基-2,1,3-苯并噻二唑(DThB)和1,4-二噻基-苯(DThPh),上述化合物产率分别为75%,78%,82%和67%。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噻吩与不同芳香环构成的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这四种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分别在435,336,446,325 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其中DThQx(ace)、DThB和DThPh的荧光光谱中分别在564,568 nm和384 nm处观察到荧光,而DThPD无荧光。  相似文献   

7.
在微波辐射下,以甲基磺酸为溶剂,由氯代间苯二酚和氯代邻苯二甲酸酐快速合成含氯荧光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化实验条件:微波辐射时间为80 s,微波功率为560 W,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2.3∶1,产率73%。产物的结构经过IR、1HNMR、MS、元素分析等表征。通过对含氯荧光素的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最大荧光发射光波长在512~550 nm范围内,且随着氯原子个数的增加,最大发射波长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尾式苏氨酸卟啉——[5-(对苏氨酸丁氧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锌(Ⅱ)的配合物(Zn[Thr-TPP]),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咪唑(Im)对Zn[Thr TPP]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酐(1)为起始物,通过在环母体结构的1、6、7、12位上引入苯氧基和对甲基苯氧基合成了另外两种酐化合物(2a和2b);所得到的酐化合物与6-氨基已酸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可溶性的含有羧基的酰亚胺化合物(3a、3b和3c),使用红外、紫外、荧光1、H-NMR,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经研究发现,环母体结构的1、6、7、12位上苯氧基和对甲基苯氧基的引入,能使得所合成的含羧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红移了44.1 nm和50.1 nm;Stokes位移变大,分别为34.1 nm和30.0 nm;而荧光量子产率有所降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卟啉类化合物在荧光探针技术、光敏材料、染料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对荧光的产生及卟啉、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性质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从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卟啉及其衍生物荧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一组取代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研究,并根据波谱数据和各化合物荧光猝灭程度的不同,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取代基,卟啉和蒽醌之间的距离对分子内电子传递产生影响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2-乙酰噻吩(中间体)和两种新席夫碱的合成。以噻吩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中间体。并用中间体分别和邻苯二胺及邻氨基对甲苯酚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型结构的席夫碱,并对中间体和产物的合成条件分别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确定了合成它们的各自优化条件;并对它们进行了UV、IR、1H NMR和13C NMR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尾式亮氨酸卟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尾式亮氨酸卟啉—— [5- (对亮氨酸丁氧苯基 ) - 1 0 ,1 5,2 0 -三苯基卟啉及其锌 ( )的配合物 ( Zn[Leu- TPP])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吡啶 ( Py)、4-甲基吡啶 ( 4 - Me Py)、4-醛基吡啶 ( 4 - CHOPy)、4-氨基吡啶 ( 4 - Am Py)等化合物对 Zn[Leu- TPP]电子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用Wittig反应、Perkin反应和Pechmanmn反应合成了邻甲氧基取代二苯乙烯及其由内酯键固环为3-位苯环或4-位苯环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固环为3-位苯环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稍有红移约2nm,而发射波长产生了约20nm的较大红移,Stokes位移增大了18nm,荧光量子效率也稍有提高。香豆素化合物在7-位由供电基甲氧基取代后,最大吸收波长红移16nm,发射波长红移21nm,Stokes位移增大5nm,荧光量子效率却提高了近四倍,荧光量子效率接近1.0。7-位同为甲免基取代,由3-位对溴苯基变为4-位对溴苯基取代时,吸收波长蓝移16nnn,荧光发射波长亦蓝移20nm,Scokes位移降低4nm,荧光量子效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胡椒醛及羟基芳香醛为原料与吡咯在丙酸中回流,合成了6种卟啉化合物,其结构用1HNMR,IR,UV-V is和ESI-MS确定。与四苯基卟啉(TPP)相比,胡椒醛的引入增大了卟啉环的共轭性,使几种化合物的光学吸收波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其中,Soret带最大红移11 nm;同时,胡椒醛的引入缩小了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极差,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发生1~5 nm的红移。  相似文献   

16.
以含有活泼亚甲基的醛、酮、酯等羰基化合物作起始物,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4个新颖的含噻吩环膦亚胺,并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7.
新型含羧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涛  张援  唐明  黄锦汪  计亮年 《化学试剂》2002,24(4):221-222,243
合成了5-(间羰基苯甲酸)-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m-CPTPP)及其锌(Ⅱ)、铁(Ⅲ)、铜(Ⅱ)配合物,并通过质谱、元素分析、IR、UV-Vis、^1HNMR、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重氮化反应设计、合成了鲁米诺偶联的氨基锌酞菁,对其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激发单重态可能以振动驰豫的方式使大部分能量耗散,鲁米诺偶联前后,氨基取代锌酞菁的荧光光谱有明显差别,为进一步开发酞菁类荧光光存储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秦琳琳  阎雁 《广东化工》2013,(9):21-22,11
文章用Adler法将吡咯和羧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用反复调pH法得到了较纯净的TCPP,解决了TCPP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并合成了其Zn(II)和Co(II)的配合物,并利用紫外,1H-NMR荧光,红外和EPR对其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