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功率低速直驱永磁电动机动态转矩的时步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速直驱电动机具有极数多、每极每相槽数少的特点,由此产生的谐波对转矩特性影响很大.以36槽30极315 kW的低速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对其槽极配合和绕组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采用时步有限元法对起动过程及稳态进行计算分析,获得考虑谐波影响的转矩特性,进而重点研究气隙大小及转子极靴部位开槽数对电机转矩的影响.结果可为进一步研制低速直驱永磁电机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尹继英 《发电设备》2015,29(1):40-44
针对空冷凝汽器采用带齿轮箱的驱动系统呈现的问题,提出采用直驱式低速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大直径轴流风机的方案;介绍了该电动机的特性以及为1 000 MW空冷机组配套的132kW永磁同步电动机及9 144mm直径轴流风机的研制试验过程,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实践证明:使用低速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的轴流风机工作可靠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析火电厂双进双出低速钢球磨煤机驱动方式,研究不同驱动形式的特点及节能情况。首先对异步电动机、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及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驱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低速大扭矩永磁直驱系统在系统工效性、节能性及维护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次对电机设计、变频方案设计及磨煤机系统总成等方面进行介绍,说明了该新型低速大扭矩永磁直驱系统满足火电厂钢球磨煤机应用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护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东 《防爆电机》2011,46(4):19-22
结合一台15kW抽油机用直驱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了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一般设计方法和相关问题;为消除低速时的转矩脉动,采用了分数槽绕组、合理设计极弧系数、定子斜槽等措施;用Ansoft软件对气隙磁密波形、磁场分布、反电动势波形的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气隙磁场的高次谐波,进而消除低速时的转矩脉动;实际...  相似文献   

5.
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性能优越、运行可靠、维护简便.对采用的低速永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模拟直驱型风机的风轮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大功率永磁同步发电机组交流传动系统仿真实际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方案,并设计和建立全功率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试验台.在试验台上对2 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进行了风机功率输出特性和模拟风况的运行性能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稀土永磁单相同步电动机的稳态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稀土永磁单相同步电动机的稳态运行时的相量图,对相量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了电机直轴电驱反应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陶瓷球磨机用低速直驱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建立了基于Ansoft Maxwell 2D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电机的磁场分布、空载反电势、气隙磁密和最大转矩等参数。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此类电机的电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异步电动机带带轮的浮选机驱动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永磁直驱系统的方案。介绍了永磁直驱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设计。对永磁直驱系统在现场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现场的运行状况表明,永磁直驱系统具有节能减排、简化浮选机结构、减少维护费用和易于调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DPMG)的运行特性基本原理基础上,建立包括风速、风力机、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及机侧变换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转子磁链定向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的研究,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直驱永磁同步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对渐变风速时的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风电大规模接入条件下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电网故障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及相应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研究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数学解析算法的基础上,运用PSCAD仿真平台建立了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仿真模型,并对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电压跌落和骤升工况下的暂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具有动态响应快、结构简单的特点,但在低速工况存在磁链和转矩脉动,会导致低速性能差的问题。本文以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在低速工况下通过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改进,根据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特性,完成了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设计、模型搭建及代码自动生成,最后结合电机测试台架,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低速工况下的控制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低速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启动和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2.
定子斜槽结构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龚天明  祝令帅 《防爆电机》2012,47(4):6-8,15
从齿槽转矩及电磁转矩两个方面分析定子斜槽结构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影响,利用二维有限元分层法,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槽结构与斜槽结构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斜槽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齿谐波、起动性能及脉动转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法运用到发电机中来.在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研究过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前言本文论述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是属于感应子式电机的范畴,这种低速同步电动机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反应式低速同步电动机,另一类是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本文论述的计算程序虽然是为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编制的,但略加修改亦可用于反应式低速同步电动机的设计或电磁核算。感应子式低速同步电动机又称减速式电动机。电机转轴不需经过任何形式的机械减速装置,就可以直接获得输出轴的低速运转。反应式低速同步电动机的转速n_(?)可以表示为  相似文献   

15.
电机电磁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定子铁心和机壳的振动,转子偏心也会产生不平衡磁拉力,并导致电动机产生振动和噪声。采用低速直驱方式时,振动会直接传递到与电机系统相连的其他设备上,更易造成部件的疲劳或损坏。为预知低速直驱式大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振动特性,限制其振动和噪声水平。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该类电机定子进行了谐响应数值分析,并完成了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分析与计算。随后通过振动试验测试的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终揭示出该类电机振动响应特性,进而为其减振降噪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的高性能控制,研究了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侧系统构成、原理及建模方法,分析了风力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电压空间矢量(SVPWM)整流原理及其建模,基于双闭环PI控制搭建了机侧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分析,证明了双闭环PI控制策略在4种不同风速下实现最大功率追踪的可行性。该系统模型的建立为机组高性能控制的研究打下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原理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成本下降,拥有全功率变换器的永磁直驱风机成为各国关注热点。风电场容量不断增大,要求风电机组具有故障穿越能力。本文以直驱同步风电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直驱同步风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对直驱同步风电机组故障穿越能力进行仿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风电场接入点发生故障时,直驱同步风电机组具有故障穿越功能。尤其在电网发生电压跌落时,直驱风机能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有效防止系统电压过多降落。提高了系统故障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替代传统的感应电机加机械减速机构的传动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转矩密度是衡量低速大转矩直驱电机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主要从结构特点、应用现状和科研进展等方面,介绍了真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永磁游标电机、永磁盘式电机、横向磁通电机和双定子/双转子电机等几类高转矩密度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概述了转矩脉动、气隙偏心故障、机械强度和温度场研究等的必要性和方法。基于研究现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高性能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以分析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点为基础,进而指出了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磁路区别于一般典型的同步电动机磁路的一些特点。根据磁路特点指出了分别对永磁磁路和交流磁场磁路进行计算的必要性。并对永磁磁路和交流磁路的计算进行了论述,导出了对应于交流磁通在绕组中单独产生的电势的压降系数k_(?)的计算公式,以及k_(?)的取值范围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内部电磁场进行分析计算,结合样机获得电动机空载及负载运行时的交、直轴电枢反应磁场,并通过Ansys的后处理功能得到空载时的气隙磁密和磁矢位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反电动势进行了分析计算,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分析及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